浅析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
2020-12-17黄宇
黄 宇
(福建南平武夷有轨电车有限公司 福建省 南平 353000)
1 工程概况
旅游观光轨道交通项目车辆段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6.1万m2,段内单体总建筑面积4.89万m2,本工程综合基地共计16个单体,物资总库、综合楼、食堂、不落轮镟库以及给水加压站等5个单体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其中物资总库的支撑高度最大,高度达到14.7m,建筑基底面积3416.9m2,屋面板有120mm和150mm两种厚度(如图一),支架采用48mm×3.5mm钢管,模板采用胶合板。现以物资总库为例浅析高支模体系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图1 物资总库剖面图
2 支撑体系搭设要点
(1)确保各构件位置及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做到不移位,不变形。对于高支模体系,当高宽比大于2的独立系统,应有保证支撑体系稳定的保证措。模板支撑立杆需要多层搭接时,应采用对接,上下层立杆支点应相接吻合,上下立杆中点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底座和垫板。
(2)支架系统的平面布置首先将立杆设置在梁下及梁两侧立杆,然后依次往两侧间距1m展开布置。在跨度较大的梁底要根据梁的跨度适当起拱,主次梁交接处,应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进行,为确保构件不发生变形,应在梁底模中间加设一排支架。
3 模板安装技术要点
(1)模板支撑体系为独立的系统,不得与专供施工人员上下的安全通道、卸料平台等体系相连接,禁止与外墙脚手架相连。
(2)模板之间拼缝要严密,为防止漏浆导致出现蜂窝,麻面,凡是大于2mm的板缝必须用密封材料进行封堵,防止漏浆。
4 架体的验收及预压
(1)钢筋分项工程施作前,应对模板支架系统进行预压[1],消除模板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本工程预压采用沙袋堆载预压,堆载质量由设计确定,堆载过程应将沙袋分层覆盖在模板上,且将采取措施免遭雨淋。测量队伍应对所设置观测点的标高、支撑杆件的沉降量、支架系统及模板系统的变形等情况进行全过程观测并保留详细检测记录。预压结束,将沙袋进行
分层卸载,调整支架及模板系统的变形量。
(2)首先选择代表区域进行监测,代表区各测点监测合格后,对各观测点进行连续监测,当各测点在连续的24小时内,沉降量累计值小于1mm,或者各监测点连续24小时沉降量大于1mm,但连续72小时的沉降量累计值小于5mm时,则判定为支架预压合格。
5 混凝土浇筑
(1)钢筋、模板及支架系统均通过各方技术人员联合验收后进行浇筑,浇筑顺序场区布置应符合浇筑方案的要求,浇筑过程中坚决避免堆载过大现象。
(3)屋面混凝土浇筑顺序:物资总库屋面范围大,采用分区域分块浇筑的方式,将整个屋面板划分为1—5五个区域,1—2交A—G之间150mm的混凝土屋面板为1号区域,2—8交D—G之间120mm的混凝土屋面板为2号区域,2—8交A—D之间120mm的混凝土屋面板为3号区域,8—13交A—D之间120mm的混凝土屋面板为4号区域,8—13交D—G之间120mm的混凝土屋面板为5号区域,按照1—5号的区域顺序进行依次施工。(如图2)
图2 混凝土浇筑顺序
6 监控量测控制要点
(1)设置立杆监测点的原则:一是在受力最大的立杆和支架边缘稳定性差部位。二是受力最大或地基承载力低的部位。根据支架平面大小的不同各设置至少2个立杆顶水平位移、支架整体水平位移及立杆基础沉降监测点,监测时应设置变形报警值。
(2)每隔20至30分钟对正在浇筑的混凝土的支架系统进行一次检测,终凝后的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浇筑混凝土时应时刻关注支架系统的动态变化,一旦发现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立即停止浇筑作业,随即疏散相关人员施工人预员,并对作业区域进行加固处理。
(3)在观测期间应设置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对基准点、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并做好保护工作。埋设元件时应对根据现场情况对各部件进行编号,若元件有导线,导线应引出至架体以外。技术人员层层把关,保证元器件不受损坏,当测量标志受到损坏,应马上进行恢复。
7 支架拆除的安全技术要点
(1)拆除脚手架前,管理人员应对班组进行安全交底,并明确分工,派专人负责统一指挥,作业人员应集中精力,操作使用工具不得离身。架体开始拆除前,必须认真环顾四周,观察周围是否会导致已完构筑物及设施的破坏。
(2)拆除架体时,凡是能够提前拆除的,尽量提前拆。拆除过程中不得更换作业人员,拆除作业不得中断,原则上一次性完成,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中断,应将多余构件拆除,使剩余架体形成稳定体系,排除倒塌等隐患。
(3)在拆除过程中,凡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集中放置及时运走,不得随意抛掷,避免造成安全事故。严禁单人对较重构件进行拆除。
8 结语
建筑工程高支模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系统分项,在重视对高支模的技术应用上,也应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高支模的安全隐患涉及到施工工艺、材料使用及一线施工人员操作意识等,而安全事故的产生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严重地危及企业的发展命运,损失不可估量。所以只有确保施工现场依据方案要求进行规范化的施工,力争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的实现,才能确保施工项目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