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梨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12-17郑晓霞曹永强
郑晓霞,曹永强
(1.山东省齐河县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办公室,山东 齐河 251100;2.山东省齐河县自然资源局,山东 齐河 251100)
山东省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梨树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果树生产的发展,先后引进了皇冠梨、日韩梨、西洋梨等优良新品种,梨树已经成为当地的果树主要栽培树种,栽培面积1 500多hm2,产量逐年上升,涌现出了一些丰产、优质、高效梨园,在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种植业。在梨树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供参考。
1 梨树生产存在问题
1.1 市场销售渠道不畅
在20世纪70~90年代,齐河县的胎黄梨、四月半桃(地方早熟桃桃品种)、齐河短枝金帅(金冠)苹果、圆铃大枣等果品享誉省内外,每到成熟季节都有县果品公司及东北、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商前来收购、外销。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果树生产的发展,果树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果树树种、品种向优势适宜产区集中,生产实现了区域化、基地化,[1]过去的传统果树品种逐渐被优良新品种所替代,县果品公司关门,外地的客商也很少前来齐河县收购果品。齐河县的果农仍然是传统的果品生产、销售模式,坐等客商前来收购,只能靠当地的商户冷库贮藏及销售到当地及济南市、京津果品市场,果树产业化水平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弱,每年都存在着梨果销售难的问题。
1.2 放弃或粗放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城镇化的加快,许多农民外出打工挣钱,农业生产劳动力出现了老龄化,果农辛辛苦苦常年管理几亩梨树,不但难销售,而且效益较低,感觉不如外出打工挣钱来的容易和快捷。有些果农丧失了管理的信心,不愿意再费心费力管理梨园了。有些公司化运作的规模化梨园,流转租赁土地、建园等投入较大,梨园经济效益较低,难回本钱,农资和雇工费用逐年上涨,雇工难,继续投入资金的意愿不足,在勉强维持生产、挣扎,因此,不能进行强化肥水管理、细致整形修剪,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等科学、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县城近郊的农民,干脆放弃了梨园管理,等待占地补偿。
1.3 早采现象严重
由于梨园放弃或粗放管理,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果品质量差。不像苹果、桃、杏等果品一样,梨果不酸涩,只要膨大到一定的个头、啃动就能食用,但果实口味淡,脆度、甜度不够,不少果农急于把梨果销售出去,就早采抢鲜上市,消费者购买后咬一口不好吃就丢了,错误的认为这种品种的梨果都不好吃,以后就不再购买,造成市场口碑差,影响了市场销售,致使市场上梨果价格一降再降,市场低迷,进而影响后来成熟优质梨果的销售和市场价格。
1.4 劣质梨果产量比例大
由于不少梨园管理粗放,肥水管理跟不上,加上爱宕梨、新高、丰水、圆黄、爱甘水等沙梨系统的日韩梨果枝结果后易形成短果枝群,果农修剪不细致,缺乏结果枝组的更新复壮,开花多,梨果长不大,但梨果心大,石细胞多,可食率低,所产梨果中劣质梨果比例大,在市场上无人问津。
1.5 病虫害防控难度大
梨树大部分是一家一户种植,生产规模小。不少梨园管理粗放或放弃管理,病虫害集聚并且发生严重,梨黑星病、梨锈斑、梨木虱、蚜虫、梨小食心虫、盲蝽蟓等病虫害的蔓延传播到相邻农户的梨园,“一户不治,四邻遭殃”,造成病虫害防控难度,增加了防治成本。
1.6 经济效益差
现代果品市场价格靠“颜值”,好看是第一位的。梨果生产不套袋果面色青或暗褐色,表光差,消费者不认可。梨树栽培采用套袋技术,果袋价格0.04~0.08元/个,雇工套袋0.07~0.1元/个,加上风吹树摇的落地损耗等,采收500 g梨果的仅套袋成本就要0.3~0.5元,不少梨园梨果劣质梨果比例大,品质差,商品率低,销售价格较低,梨园经济效益差。有的梨园500 g梨果收入不到0.5元,根本就不够梨果套袋的费用。
1.7 缺乏梨果加工企业
在梨树生产中,小果、咯碰伤等残次梨果较多,但当地没有梨罐头、梨汁等加工企业,也没有外地加工企业前来收购,只能烂在梨园中。
2 对策建议
2.1 行政干预、教育引导
2.1.1 退果还田
乡镇林业站(或农业办公室)和村委会,进行调查摸底,采取行政干预、教育引导果农,对放弃管理、树势衰弱、产量低、质量差、没有栽培利用价值的梨园进行刨树更新,改种小麦、玉米等机械化程度高的农作物,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
2.1.2 致富典型带动
培养和发现当地靠梨园致富的好典型,进行示范带动。县乡村通过召开现场会、电视宣传片、微信圈、印发梨园致富明白纸等形式,宣传当地、身边靠梨园致富的好典型,激发果农加强梨园规范化管理的积极性,以实现优质高效。
2.1.3 租赁、流转梨园
对放弃管理而有栽培利用价值的梨园,乡镇林业站(或农业办公室)和村委会进行组织、宣传、发动、引导,采取租赁、流转、转包等方法,把梨园的经营、管理权转给临近有管理经营能力的果农或农业公司,实行适度连片扩大规模,发展家庭农场、梨果生产合作社,使梨园产生经济效益。
2.1.4 对农业公司进行重点帮扶
县乡选派技术骨干到公司化运作的梨园进行重点帮扶,从政府惠农扶持政策、技术服务、信息提供等方面进行帮扶和服务,引进人才和先进的果园管理理念、经营模式,提高他们的梨园科学管理的信心和管理水平,采用省力化、机械化、集约化、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1.5 重点培育技术骨干
省市青年农场主培训班、县果树技术培训班、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果树培训班等优先录用梨树种植大户、公司化运作的梨园管理骨干人员为学员,通过聆听果树专家教授的讲课、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进行重点培育,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培育成为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带动全县果园管理水平的提高。
2.1.6 提质增效、不要早采
教育引导果农走出“早采抢鲜早受益”的误区,不要早采,推广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用品质赢得市场。梨果早采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品质不佳,口感和甜度达不到该梨品种固有的风味品质,影响齐河县梨果的声誉。特别是观光采摘园,梨果适当的晚采,既能增大果个,又能提高酥脆、甜度,采摘的游客更喜爱,采摘价格会更高。
2.1.7 冷链运输、冷库贮藏
引导扶持有能力的果业公司,进行冷链运输、冷库进行保鲜、贮藏,拉长梨果销售时间,实现季产年销、周年供应。
2.2 开拓销售渠道
2.2.1 发展观光采摘
利用紧邻省会济南市主城区的区位优势,依托果树资源,组织打造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养生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果园景区,严格按照果品质量安全规定操作,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吸引省内外前来县内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泉城中华驿美食小镇、定慧寺、动植物园、玉带湖、安德湖等旅游景点的游客,进行观光采摘,提高梨园的经济效益。
2.2.2 培植龙头企业
发挥山东鼎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丰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作用,示范、引领梨树规范化管理,建设无公害果品基地,利用所注册商标、申报的有机果品标识、销售渠道等,积极开拓济南市及京津果品销售市场,实现梨果生产的产业化。
2.2.3 创新现代营销模式
引导果农、梨园庄主变坐门等客为主动出击,招商引客,广开销售渠道,严格进行分级,适度包装,采用梨园自采、直销、微信平台、微商电商、订单果品,与连锁超市、水果专卖店、水果批发商、以及学校和企业大食堂对接等多种销售模式,推进传统营销方式向现代化营销方式的转变。
2.3 推广科学的梨树管理新技术
2.3.1 加强土肥水管理
根据梨树的需肥水特点,加强土肥水管理。采取生草制、多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配合使用化肥、生物有机肥、中微量元素全营养科学搭配,培肥地力,采用钙、镁、硼、锌等中微量元素、氨基酸、富硒元素等叶面肥进行适时补充。浇好封冻水、芽前水、花后定果水、果实膨大期水,满足梨树丰产、优质对矿物质元素和水分的需要。
2.3.2 细致整形修剪
采取细致冬季修剪,进行调势、调光、调花,严格进行结果枝组的更新复壮,搞好花前复剪和夏季修剪。
日韩梨保留主枝、枝组上健壮横生、斜生的中短果枝结果;细致疏除主枝、枝组上过密的背上枝组果枝、背下结果枝;短剪和回缩老弱枝组,促发强梢和长果枝,进行更新复壮;结果枝群已结果2年就可疏除;对较长的下垂枝组,在健壮花芽处回缩;平斜的中庸枝进行缓放,成花后齐花回缩。[2]
2.3.3 实行单果管理,提质增效
根据树龄、树势、品种和肥水条件,实行单果管理,细致疏花疏果,以树定产,合理负荷,选用优质纸袋进行套袋,确保生产优质梨果。
在花蕾期,细致疏花疏果,疏除过密、发育差、病虫危害的花序,将整个花序疏除,注意保留幼嫩的果台枝,促进果台枝的生长和花芽分化。谢花后10 d开始,细致疏果,合理负荷,花后20 d内完成。一般旺树、旺枝多留果,弱树、弱枝少留果。保留主枝、枝组上横生、斜生的健壮果枝上低序位的边果,一般25 cm左右留1个果。疏除弱果枝、短结果枝组群上的小果、畸形果,保留果梗粗壮、萼部肥厚突出、纵向发育明显、膨大快的幼果,确保长大果。
2.3.4 群防群治,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
县乡林果技术人员教育指导果农,针对当地梨树的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群防群治”,以农业和物理防控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搞好虫情测报,据病虫害发生和天气情况,在关键时期,科学、精准用药防治。采用雾化好的喷雾器械防治病虫害,要喷严、喷透,保证防控效果。
2.4 招商引资,培植果品加工企业
通过招商引资,培植梨罐头、梨汁、梨脆片等加工企业,充分利用磕、碰、伤梨果等残次果资源进行加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