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刺小蠹在苏州地区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2020-12-17于明华江苏省苏州市园艺站215128
于明华 (江苏省苏州市园艺站 215128)
施文贵 (太仓市植物保护站,江苏省苏州市 215400)
蔡 平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江苏省苏州市 215123)
北美枫香原产于北美,由于其树高干直,树冠宽阔,秋叶呈艳红色,成为了美化城市和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引进北美枫香,现已在江、浙、沪、皖等地大量繁育和广泛栽种。近年来,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北美枫香上陆续发生蠹虫蛀干危害,造成大量苗木死亡[1]。例如,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林场苗圃及太仓市现代农业园、交通苗圃和沪太路绿化带,有数百株6~10年生的北美枫香几乎全部死亡,损失十分严重,对园林绿化的影响甚大。经Lei Gao等[2]鉴定,该虫为新种枫香刺小蠹(Acanthotomicus suncei),是一种发生在北美枫香上的毁灭性新害虫。为掌握枫香刺小蠹的发生规律并加以有效控制,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田间定期连续观察,参考其他小蠹的防治方法[3],基本摸清了该虫在苏州地区的发生特点,且掌握了其有效防治措施。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介绍如下。
1 寄主与危害
目前发现的枫香刺小蠹仅为害北美枫香。枫香刺小蠹以幼虫和成虫蛀害枝干,以主干和大侧枝为主要被害部位。在被害枝干外部可看到树皮上有直径约1 mm的小孔,剥开树皮,韧皮部与木质部易分离,韧皮部布满蛀道和虫粪,内部变为黑褐色,完全失去输导功能,最终导致植株死亡。受害严重的枯树春季不发芽,发芽的受害树随着时间推移,受害程度逐渐加重,夏季部分叶片萎蔫、变为褐黄色、枯死,直至全株枯死;健康树当年受害后,先在夏、
收稿日期:2019-12-20秋季出现叶片萎蔫,严重时部分枝条或全株的叶片变为褐黄色、枯死。该虫扩散蔓延迅速,不论北美枫香树龄大小,均不能幸免,一般受害树在2~3年内枯死,林地在3~5年内即毁园。
2 形态特征
2.1 成 虫
成虫体长2.1~2.3 mm,呈圆柱形;为黄褐色至褐色,有光泽,仅复眼和上颚为黑色,胫距、刺及翅盘两侧的齿为黑褐色至黑色;全体被灰黄色绒毛,体缘毛较长。复眼呈肾形,前缘1/3处围绕触角凹刻;触角柄节细长如柄,长度近为鞭节的2倍,锤状部扁圆呈铁饼状。前胸背部盾形,前缘弧圆,中部隆起;长度为宽度的1.2倍,瘤区和刻点区各占背板长度的一半;前部的瘤粒呈长点状,横向排成弧列,趋向前缘的瘤粒稍大;刻点区底面平滑光亮,刻点浅弱,绒毛稀疏且短。鞘翅长度为前胸背部长度的1.3倍,为两翅合宽的1.7倍,绒毛在翅面成列分布;雄虫翅盘两侧各有4齿,第4齿最长,第2齿次之,第1、第3齿最短,第1、2齿间距与第2、3齿间距近乎相等,第3、4齿间距较长,第3、4齿连线外偏近第4齿和第4齿下方各有1小瘤粒;雌虫翅盘各齿均较小。足胫节端部有1小刺状距,端半部外缘具小刺3枚。
2.2 卵
卵呈圆形,长约0.6 mm,为淡乳白色,半透明。
2.3 幼 虫
幼虫长2.6~2.8 mm,体弯曲,多褶皱;头壳为亮褐色,口器为深褐色,胸腹部为乳白色;胸部最宽,趋向腹末渐次稍变细。
2.4 蛹
蛹呈长椭圆形,长2.1~2.5 mm,初化蛹为乳白色,后复眼变为暗褐色。最后1次幼虫蜕皮留在蛹的腹部末端。
3 生活习性
据观察,枫香刺小蠹在江苏省太仓地区1年发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子坑道末端或筑蛹室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继续取食,老熟幼虫则开始化蛹,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期。7月中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7月中旬末开始出现第1代卵,7月下旬末发生第2代幼虫,11月间幼虫开始越冬。
幼虫老熟后,在子坑道末端及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吐丝缀连木屑形成长约4 mm的椭圆形蛹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即在蛹室的前端咬一直径为1 mm的羽化孔爬出。树皮粗糙时,由于羽化孔小,不易被发现。
雄成虫羽化出孔后,在本株寻找新的部位或转株蛀入枝干,入蛀后扩大取食建立交配室,吸引雌虫前来交配、入住,每个家族有1头雄虫和1~5头雌虫(大多为2~3头)。雄虫侵入不久,北美枫香即从蛀孔流出树液浸湿树皮,此时枫香刺小蠹极易被发现。3月下旬至4月和7月间分别为北美枫香被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入侵的二次流胶期,随着不断流胶和水分蒸发,最后形成灰白色凝胶块,以后凝胶块变为淡黄褐色至深褐色。
雌虫自交配室分头沿水平方向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单独蛀食,形成宽约1.5 mm的母坑道,母坑道一般为1~5条(以2~3条居多),呈水平状,有的稍波浪形弯曲或对合弯曲,当母坑道数量达4~5条时,也出现倾斜的、弯曲的、甚至垂直的坑道,长50~80 mm。卵产在母坑道两侧或单侧,卵的长径与母坑道平行,距离母坑道0.6~1.1 mm;相邻两粒卵的间隔0.3~2.4 mm(多数间隔1.1~2.0 mm)。
幼虫孵出后就地蛀食韧皮部形成子坑道,密集分布于母坑道上下方,近垂直或倾斜、弯曲,数量达50~70条不等,长度为35~75 mm。幼虫向前蛀食,随着虫体生长,朝向端部的坑道渐次增宽,虫粪留在身后的坑道内。若虫口密度大,各家族的坑道相互交集干扰,坑道则相应变向而不规整。
4 防治方法
4.1 新栽地区不从疫区引种北美枫香苗木
在调运北美枫香苗木时,需加强检疫,仔细检查树干,发现有直径1 mm的虫孔,韧皮部和木质部上有蛀道及虫体的,即为带虫的苗木,不能调运,从源头防止枫香刺小蠹扩散蔓延。
4.2 消灭虫源
在枫香刺小蠹发生地区,于10月至翌年2月,挖除枝叶枯萎和枯死的北美枫香植株,并集中焚烧处理,以消灭虫源。
4.3 药剂防治
受害早期、韧皮部尚未全部变褐的北美枫香,若尽早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避免死亡。因此,在枫香刺小蠹发生地区,可于3月下旬或7月初,在其成虫发生期,对所有北美枫香植株枝干喷施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每10 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即可有效防止该虫蛀入和为害。对刚受害流胶的植株,可用药剂涂干防治,即采用48%乐斯本乳油或10%吡虫啉乳油+防水涂料100倍液涂刷主干受害部;或用25%喹硫磷乳油、52.25%农地乐乳油100倍液,与黄土拌制成药浆后进行刷干。涂干时要注意涂刷均匀,且要求药浆堵住羽化孔。另外,涂干最好避开雨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