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核心竞争力探析
2020-12-17郭延会
郭延会,陈 彬
(延安大学 图书馆,陕西 延安 716000)
红色旅游资源,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的各类旧址、故居、纪念馆(地)、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其蕴涵的革命精神,是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红色宣传教育主题性旅游活动的载体。[1]红色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沿线,这些地区受自然地理、交通、教育等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此大背景下,革命老区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培育特色、长效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是综合带动力极强,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极好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色教育的政治工程。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延安市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工作,并坚持不懈地推进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努力把延安打造成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成效十分显著。但延安红色旅游产业无论规模、水平还是效益,与其独有的资源条件和社会的普遍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延安具有“两个明显优势”,其中之一就是特色资源优势,主要是能源、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因此,充分认识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对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带动相关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对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利用进行探析,努力为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定位和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一、延安红色旅游资源核心竞争力优势
和全国其他各地相比,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无论数量还是其政治、历史等方面的价值,都是独一无二、得天独厚的。
(一)资源条件最佳。全市有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445处革命旧址和大量珍贵的文物、照片资料。A级景区36家,其中19家为红色旅游景区。有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31座,馆(库)藏文物62008件,一级文物228件,二级文物2895件,三级文物12573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4处。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延安革命旧址群无论数量、规模、跨度、级别、保护、内容均为全国之最。
(二)政治优势突出。政治内涵是决定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5月,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经历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育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为主要政治内涵的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作风及革命精神的凝结和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15年,习近平来陕回延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延安精神极其鲜明的政治内涵,决定了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开发价值。同时,党中央与延安的历史渊源,几代领导人对延安“饮水思源”的特殊情感和回馈延安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延安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及相关产业最宝贵的财富、最强劲的动力和支撑。
(三)艺术魅力独特。延安革命旧址中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和革命时期建造的砖石土木建筑及挖掘的土窑洞的风格特点、布局、装饰、建筑工艺等,对研究延安的民俗风情及延安时期的革命风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延安革命遗址中的窑洞建筑,是陕北风情和黄土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曾作为中央印刷厂机房的清凉山万佛洞窟和曾被辟为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礼堂的桥儿沟天主教堂等,本身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研究价值。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的宝塔山上楼阁式砖塔,是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的结合,是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此外,延安许多建筑中西合璧,别具一格,是中西艺术的综合典范。特别是延安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影响力巨大的文艺作品,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四)历史价值巨大。延安在土地革命时期就由刘志丹、谢子长等共产党人领导建立了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较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地方。延安更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大本营,是中国共产党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光辉历程的近一半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边区革命根据地设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机构、党中央领导机构、军事领导机构以及财政金融、公检法司、文化教育、新闻出版、通讯传媒、工业、农业、科学研究、医疗卫生、商业贸易等机构,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法制建设和对外交往等方面开展了内政外交、国计民生问题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伟大成就,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可以说延安革命旧址群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十分具体完整的实物资料。
(五)现实意义深远。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对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前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加强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保护的同时深化对革命文物的价值挖掘、阐释和传播,迫切需要发挥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开拓、发展、战斗、学习、生活的地方,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物质载体和真实反映。延安精神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今执政党建设、法治和谐社会建设、反腐斗争等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依托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把延安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进一步加深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丰功伟绩的感受,经受神圣的精神洗礼,对坚定“四个自信”、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
近年来,延安不断加强发展红色旅游工作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全力拓展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空间
延安革命旧址等景区景点多位于城市核心区,与居民区、商业区相混杂,严重制约了旧址保护和景区整体开发。据此,延安市从“革命圣地、历史名城”发展定位出发,确立了“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了新区建设、老城改造、山体居民搬迁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完成了对清凉山、宝塔山、凤凰山、西北局、杨家岭、鲁艺等旧址环境的改造提升,极大地拉开了城市框架,有效降低了老城区人口密度,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红色景区建设拓展出巨大空间。
(二)加快实施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提升和开发建设重大工程
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力实施枣园、杨家岭、宝塔山、西北局、军委三局、军委二局、边区交际处、中共中央党校礼堂、延安县委县政府、南泥湾等数十处重要革命旧址保护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中国革命文艺家博物院、延安博物馆、陕甘宁边区革命英烈馆、抗大纪念馆、“三战三捷”纪念馆、秦直道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纪念馆项目,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等“六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延安革命纪念地国家5A级景区创建等项目迅速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成为推动延安经济增长和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努力提升红色景区景点陈列展示水平
对每一处革命旧址所承载的历史故事等深入挖掘整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幻影成像、场景还原、半景画、雕塑小品等多种方式,使展示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吸引力、感染力更加浓郁。建设数字化及“互联网+”展示系统,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VR、AR、互动体验等技术手段,利用移动端APP、微信公众平台、数据管理服务系统、PC客户端等,实现重要革命旧址虚拟漫游交互体验与重大历史事件体验展示。
(四)积极开发红色文化旅游新产品
成功打造全国首个红色旅游大型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和《延安保育院》《永远的长征》《延安延安》等大型红色历史歌舞剧、主题秀。通过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出文安驿文化旅游产业园、黄陵县索洛湾万村旅游度假村、志丹县永宁镇鹞子川村、延安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农林”的生态农业、森林度假等旅游产品。围绕延安红色旅游项目扩大客源市场,打造出延安国际滑雪场、祥瑞冰雕世界等冬季旅游常态化产品。大力开发“延安情、延安行”经典旅游进校园项目,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设计出“西北革命线”“长征落脚线”“大生产运动线”“转战陕北线”“知青岁月线”等精品参观学习线路,开发了“吴家枣园毛岸英拜师学艺”“梁家河知青岁月”“西北局革命旧址”等现场教学点,受到广大青年学子的一致好评,“到延安去”再一次成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精神追求。
(五)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培训新高地
加强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挖掘整理,编辑出版了《红色记忆丛书——走进延安革命纪念地》《图说延安十三年》《延安时期的今天》等图书;举办了《伟大长征辉煌史诗——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延安时期的鲁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专题陈列》《铸魂——延安时期的从严治党》等专题陈列,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中国革命精神标识作用,培育和坚定“四个自信”。加强梁家河“大学问”探究,追寻人民领袖初心、感悟伟大思想源头,编写纪实文学《梁家河》,建成有6个语种的梁家河数字博物馆。组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面向全党开展以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为主干的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延安“大学校”作用。目前,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红色教育培训班已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员还涵盖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每年的红色教育培训班计划安排提前一年就爆满。2018年,红色教育培训人数达到29.3万人。
与此同时,延安市紧紧围绕“民族圣地、红色延安”旅游形象多方位开展宣传营销,全面展示延安旅游资源,大力开展旅游环境大整治工作,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彰显新时代延安独特魅力,荣获2017《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称号。2019年,延安市累计接待来延游客7308.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5.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20.6%。
三、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延安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总体上大家对延安的印象是:具有世界级的红色资源,但没有世界级的影响力。通过调查研究和与国内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情况相比较,笔者认为延安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优秀的红色旅游产品,不仅要紧扣红色文化主题,凸显红色文化内涵,而且在产品创意上也必须尽可能地体现先进性,紧紧围绕和依托最新科技、最新理念,把最新创意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开发出能快速、深刻打动消费者的旅游产品。现阶段延安红色旅游属于典型的原址观光模式[3],所有景区基本都是以旧址参观游览形式为主,产品组合单一,创新性不足,展示形式也多以传统平面、静态形式的展览陈列为主,再配以图片文字解说,表现手段落后,枯燥乏味,带动体验性不强,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功能较弱,对游客吸引力较差。各革命旧址景区的开发差异性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旅游消费品、纪念品少,不精不美,围绕“游购娱”挖掘的产业链短。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旅游形式还不能深度融合,旅游综合带动能力弱。
(二)精神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因此,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就在于深入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中的精神财富,抓住其红色文化精髓,以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直观震撼、深入人心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旅游中传递给广大游客,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休闲度假、研学旅行中零距离感受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弘扬革命精神,从而更好的传承革命文化。延安目前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视革命旧址、文物的原貌展示,对红色经典旅游产品的精神构建的重要性认识和投入不足,对红色旅游资源精神内涵的提炼与宣传、普及不够,用红色旅游精品感召人、激励人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尚未把红色旅游资源的精神内涵深深植入国民意识,没有形成国民的广泛参与和精神依偎。
(三)未形成差异化优势
鲜明的特色是旅游差异化发展的基础和生命。不同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都有自身不同的主题和特色,不少红色旅游景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域文化,实践中也涌现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多种模式。如海南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碧水蓝天、古迹历史高度整合的“四色”融合发展模式,河北石家庄精心培育的“一抹红带七彩”模式,湖南韶山集红色文化体验、爱国主义教育、艺术农创民俗体验、田园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田园综合旅游小镇模式,山东各地积极推动的“红色+旅游+研学”相融合模式,这些模式都主题鲜明,风格独特,各种旅游资源高度综合利用,有效推动了旅游脱贫、旅游富民。相比之下,目前延安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深层次、系统性挖掘,缺乏与黄河文化、黄土风情、绿色生态等区域自然、历史资源条件和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与其他红色旅游区相比尚未形成独特的差异化发展优势。
(四)客群狭窄,年龄偏大
由于红色文化的时代特性,很难对年轻一代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因此,在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必须高度重视各类游客群体的需求,从单纯的游览展示向互动体验式转变,开发出多元的红色旅游产品,用多元和新颖的体验方式吸引年轻游客群,用红色研学和文创体验等方式让青少年群体在游玩中感受革命精神,增加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接受度。但是,目前延安的红色旅游对青少年人群的需求缺乏关注,旅游产品缺乏与时代潮流接轨的体验元素,导致年轻人接受度、参与度较低,游客客群年龄层偏大。
(五)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投入不足,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未完全建立,利用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红色旅游开发的难度很大。基础设施建设还显薄弱,连接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等级较低,缺乏旅游专线,城区道路拥堵、停车困难,游客进不来、走不动、出不去。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星级酒店、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游客集散和咨询服务中心、标识标牌、旅游厕所较少或标准不高,一到旅游旺季,一房难求、一餐难就的问题十分突出,围绕旅游展开的服务项目少、服务质量差。
四、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一)提高发展定位
把红色旅游作为延安脱贫致富的第一长效产业,以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中国革命精神标识为引领,以打造“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建设“革命博物馆城”为突破口,坚持“建设新区、疏解老城、保护圣地”的城市发展战略思路,建立符合革命旧址保护与展示的管理模式,加强革命旧址历史环境风貌的恢复和塑造,彰显革命旧址价值特色,充分发挥革命旧址保护在文化传承、生态建设、旅游发展、民生改善、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独特功能与重要作用,促进延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落实,重塑当代延安革命文化自信与时代精神自信,为延安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探索新的模式与道路。
(二)加强规划引领
尽快组织编制完善延安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通过规划强化延安“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时代定位,进一步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促进城市宜居、旅游、宣传、教育等综合功能的完备,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实施一批旧址保护工程,恢复革命历史环境氛围,营造良好旅游城市环境。新增一批旧址展示点,确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全部列入国家红色旅游名录。在确保旧址保护的基础上,增加旧址展示利用的经济效益,使革命旧址保护成果惠及民生。
(三)精心谋划项目
加快枣园、杨家岭、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旧址等5家景区捆绑打造5A级景区步伐,让“延安革命纪念地国家5A级景区”成为代表延安红色旅游形象的拳头产品。同时,抓紧谋划实施一批新的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等项目。结合红色旅游自身特点精心策划设计红色旅游项目,确保项目具有学习性、故事性。对现有的红色旅游景区(点)进行深度开发,增加参与性、互动性的内容,建立一些纪念型、瞻仰型、颂扬型景观,为游客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商品,变原来单调的瞻仰性活动为以瞻仰为中心、内容丰富、品种多样、功能齐全的旅游活动。项目设计建设既不能盲目追求大规模、高档次,违背艰苦朴素等红色旅游精神,也不能重硬轻软,导致文化挖掘和资源整合不够,缺乏感染力和震撼力,吸引力不大。要坚决防止过度商业化、庸俗化。
(四)凸显红色教育
充分发挥“红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去开拓市场,加强革命文物、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的发掘、征集、整理、研究和利用工作,努力挖掘红色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努力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和讲好延安故事,开发出寓教于游、学游结合的多种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教育培训新线路,紧扣红色主题,推出一系列主题化、兴趣化、特色化的教育培训线路,策划重走红军长征线路游、西北革命足迹踏寻游、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回顾游、党中央转战陕北线路游、总书记知青足迹游、延安精神研学游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延安与韶山、井冈山、遵义、会宁的重走长征路线路;与上海、广州、武汉、西柏坡、北京的中共党史专项旅游线路;与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甘肃、广西、河北、北京联合打造延安精神研学游线路;与甘肃南梁、铜川照金、咸阳马栏等地的西北红色旅游专线;根据游客不同的时间需求,打造一日游、三日游、五日游、半月游等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旅游线路并配套不同的教育培训课程;根据游客年龄段,设计出老年怀旧游、知青体验游、青年励志游、少年研学游等研学旅游线路。要扩大研学基地,探索和建立“政府+院校+企业+基地”的培训机制,在新城和老城规划建设一批集研学旅游、红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培训基地。积极与国家机关、国家部委、军队和院校合作,共同打造主题性强、行业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培训基地。要积极扩大共建范围,启动创建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区,探索与国际红色旅游城市建立友好城市,举办国际政党论坛等系列国际交流和节会活动,让红色旅游成为世界了解延安的一个窗口,打造红色旅游国际品牌。
(五)促进融合发展
引导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一批新的旅游发展业态。结合延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史背景,以及现代国防教育需要,借助最新科技体验技术,构建历史情景再现、军事科技娱乐、国防教育、军事科普等体验场景,丰富旅游产品,增加客户群对象,吸引更多青少年群体和军事爱好者,增强景区吸引力和盈利能力。开发红色军旅文化与户外拓展项目,打造多种红色军旅主题的户外拓展和军事竞技体验项目,吸引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和企业团体。结合黄河、黄土文化和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成果发展农村观光、农业体验、森林探险旅游,推动农旅休闲和红色旅游的多种创新业态组合,建立集农庄、民宿、农业景观、生活体验、农产品展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劳动投入等方式参与到红色旅游产业中来。结合本地农特产品、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开发文创产品,为景区带来稳定持续收益。落实好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推进文化体育产业、影视拍摄、文艺创作展览交易以及创意文化、数字视听、会展演艺、工艺美术品交易等新业态发展。鼓励当地群众积极开发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将红色旅游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经济优势,让红色旅游为当地人们带来经济效益。
(六)加强基础建设
加大直接投入,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对红色旅游景区项目的审批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引导企业、银行、社会组织等参与红色旅游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红色旅游项目给予贷款支持。对红色旅游项目的税收可以先收后返方式提高投资人的积极性,争取进行再投资。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政治优势争取中央专项拨款。通过组建红色旅游基金会解决发展红色旅游资金问题。推进延安新机场、西延高铁、吴定高速、延长至黄龙、子长至姚店高速以及通村公路建设,改善提升旅游交通条件。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从“建、管、服”入手,形成“圣地形象、延安标准”。在重点旅游县和重点景区建设旅游咨询集散中心、集散地。加快沿黄观光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
(七)做好宣传营销
坚持以打造“民族圣地,红色延安”为引领,围绕全域旅游定位,整合全市核心旅游资源,精心策划引人入胜的旅游形象宣传片,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媒体平台宣传营销,全面提升延安旅游影响力和美誉度。围绕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新通航线城市、直达高铁沿线城市、延安周边城市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开展精准营销。举办“红色旅游进校园”等主题活动,持续发挥《魅力中国城》“十佳魅力城市”品牌效应;深入开展“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面向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宣传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大学生走进陕西红色旅游景区,接受红色教育和精神洗礼。融合媒体宣传,借助线上新媒体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宣传途径,利用媒体达人和网络大V等名人效应互动营销,传播旅游热点,形成全媒宣传、全网覆盖的良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