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化、过程性和发展性的本科课程评估体系构建的探索

2020-12-17张厚喜郑晓倩

园艺与种苗 2020年1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指标体系评估

张厚喜,郑晓倩

(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商学院,福建福州350012)

课程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有益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1-2],而课程评估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决定了评估效果的好坏[3]。尤其在我国高等教育面临转型升级的新时期,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估体系直接关系着课程的教学效果,关系着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4]。因此,不断完善课程评估体系,进一步增强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本科课程评估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高等教育愈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5]。目前,我国本科课程评估体系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等问题,不利于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本科课程评估体系建设需要与时俱进,构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估体系。

概括起来,目前我国本科课程评估体系存在着如下问题:

1.1 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效果不佳

当前的评估体系中,对教师评价主体虽然包括了学生和管理部门,但缺乏重要的同行评价[5-6]。而对学生的评价,则往往缺少家长和专业人士的参与,这不利于全面获得课程效果的相关信息,极大限制了评价的反馈、激励、改进功能的发挥。

1.2 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很多课程的考核依然采用以期末成绩论英雄的考核方式,这样极易对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引导: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过程,而是期末的考试成绩[7]。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过于强调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发展和进步。

1.3 重理论,轻实践

许多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实践性较强的《3S技术》《茶叶生产技术》等课程,其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对实践操作部分的考核。虽然有些也设有实践环节,但由于实践观念和实践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未得到有效考核,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4 注重评价的甄别功能,忽视评价的激励功能

课程评价具有促进发展、激励改进、反馈调节、诊断评价等多重功能[5],然而目前我国的课程评价大部分还是以期末考试为主,以甄别和区分成绩优劣学生为目的,这种评价方式难以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难以满足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1.5 评价主客体间缺少及时有效的反馈与互动

高校学生评教往往安排在期末,此时学生评教信息的反馈存在2个问题: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可能被学生遗忘,使得教师无法获得准确全面的评价;二是教学过程当中缺乏学生评教的反馈,不利于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难以达到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本科课程评估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3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极大影响了新时期高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2 课程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是整个评估体系构建的指标棒,直接关系到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的科学性[4,8],因此基本原则的确立是整个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该研究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结合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初步确立了以下3个课程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将继续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1 多元化原则

评估主体多元化:为了对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首先要求课程评估的主体是多元化的,除了教师和学生外,还应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部门、行业专家、学生家长等的积极参与。

评估内容多元化: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发展[9],因此课程评估要加强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和全面性,即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过程性原则

当前的课程评估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本科课程评估应鼓励过程性评估,因为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根据反馈结果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5-6]。这种过程性评估应贯穿于课程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整个过程。

2.3 发展性原则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改进、发展、激励等多重功能[2],高校本科课程评估应注重评估的发展性功能。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进步,而非仅仅是对教学结果好坏的评价。课程评估的发展性不仅体现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也体现在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发挥的导向与质量监督的作用方面。

3 课程评估体系构建方法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课程评估体系,主要采用归纳分析法和专家论证法,并结合其他5五种方法。

3.1 文献分析法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本科课程评估体系研究方面的现状及成果,并有选择地加以借鉴。

3.2 实地调研法

组织项目组成员到本校其他学院进行调研,了解当前其他学院在课程评估体系建设方面的方法和经验。同时,到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当前普通高校本科评估体系建设改革的现状。

3.3 比较研究法

比较中外、传统与当下普通高校本科课程评估体系的异同,需坚持在合理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探索优化和构建课程评估体系的有效途径。

3.4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教学评估的意见和建议。

3.5 归纳分析法

通过以上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实地调查以及比较研究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分析如何有效构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课程评估体系。

3.6 专家论证法

指标体系初稿设计完成之后,将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进而对课程评估体系进行全面的改进和优化。

3.7 经验总结法

将课程评估体系构建相关的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与汇总,形成最终的总结性报告。

4 课程评估体系的设计流程

4.1 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4.1.1 明确课程评估体系的评估内容。基于传统的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学生),参照上述所确定的课程评估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修改并增加新的评估内容。

4.1.2 课程评估体系的评估指标设计。依据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组织研究小组成员进行递进式讨论,确定各级指标(该研究中评估指标分为2级),形成各级评估指标集,并对各指标的考核内容、形式及要求进行详细描述。

4.1.3 各级评估指标的权重设计。基于上述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根据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估法、定量统计法等常用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分别确定不同等级各指标的权重值,即评价指标在同级指标中所占的比重。

4.2 评估指标体系的专家论证与修改

指标体系初稿设计完成之后,需要征求相关专家或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他们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与调研,从而对指标整体框架进行全面的改进和优化,并对具体指标的描述进行详细地修改和完善。

4.3 课程评估体系的确定

通过上述3个环节,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最终的本科课程评估体系。

5 结语

构建适应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课程评估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课程评估体系,通过对课程质量的有效评估,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反馈和激励等作用,对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等都有重要意义,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选择。该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本科生课程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改革措施,提出了科学构建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流程,其中需重点关注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评价对象的发展性,注重评价的过程性,争取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估的反馈、激励与改进功能,力求增强课程评价的效果和作用,从而促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对于基于多元化、过程性和发展性的本科课程评估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必将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力推进我国高校的内涵建设,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理念、方法和质量的大步前进。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指标体系评估
基于工程认证的一流本科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