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慕课的建设探讨

2020-12-17林玉玲郑晓倩陈裕坤程春振刘生财张梓浩陈娟赖钟雄

园艺与种苗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林园艺福建

林玉玲 ,郑晓倩 ,陈裕坤 ,程春振 ,刘生财 ,张梓浩 ,陈娟,赖钟雄*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工程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概念于2008年由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Alexander首次提出,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在线课程开放模式,参与者包括在线授课教师和众多在线学习者。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慕课具有授课规模大、受时空限制少、课程开放、资料丰富多样、师生互动交流更为便捷和学生主体地位更为突出等几方面特点[1]。随着时代发展,慕课逐渐进入教育的各个领域。近几年来,慕课在园艺专业课程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观赏花卉学》[2]《果树园艺学》[3]《设施园艺学》[4]和《园艺花卉学》[5]等课程。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为福建省特色专业,是福建农林大学“品牌专业”,以园艺学一级学科为依托,旨在培养能够在园艺及相关领域从事现代园艺生产、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然而目前,园艺专业的教学方式依然比较传统陈旧,实践机会少,以现有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难以实现培养目标。慕课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也为我国园艺专业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的慕课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该文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特点出发,探讨了慕课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师资力量不完善、课程资源不足、教学观念陈旧、硬件设施薄弱、管理队伍落后等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慕课特点的园艺专业教学环节的改革,为将来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进一步慕课教育应用提供了参考,进而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园艺专业人才。

1 加强园艺专业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

1.1 加强园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教师共有40人,其中专业任课教师共有34名,专业实验技术人员5人,师资博士后1人,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64%,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好的学缘结构及教育背景,老中青的年龄结构搭配合理,总体发展趋势好。然而,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有慕课教学经验的老师却非常缺乏。以“福建农林大学”为单位在“中国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_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学习平台”(https://www.icourse163.org/)进行搜索,仅有92门课程在该网站上有Moocs或在线资源,其中仅有一门《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属于园艺专业课程,提示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教师在园艺课程Moocs建设方面的意识还非常薄弱,或经验非常缺乏。

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园艺专业的Moocs课程,非常有必要加大人才投资,加强园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例如,可以有目的性的积极引入有慕课教学经验的人才,完善慕课教学师资梯队;此外,通过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鼓励出国进修、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补充教师慕课知识结构,使教师不仅具有完善的专业知识,也具备制作和筛选慕课视频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各教学环节设置上,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6]。如积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学习内容,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我国植物生产类的园艺科学创新需要,能在园艺科学领域中开展学术创新研究的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

1.2 改善硬件设施条件

慕课是一种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教育方式[7]。因此,园艺专业“慕课”课程是否能够建设好,还依赖于网络和多媒体相关的基础设施。目前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网采用万兆双核心、汇聚万兆上联到骨干网的网络拓扑架构,总出口带宽12G,实现了全校用户千兆入楼、百兆到桌面、无线网络(wifi)基本覆盖校园各主要建筑,使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随时使用互联网进行慕课学习。此外,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的综合网络教学资源还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平台,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园艺专业的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进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8]。平台提供了资源浏览、资源查询、资源下载、资源上传、资源评价和个人资源库等功能,实现了集教学资源的积累、管理、共享和使用的校本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然而,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现网络服务器稳定性不足,以及现有仪器设备资源陈旧或不足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网上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慕课的学习效果。因此,建议进一步增加网络设施经费投入,购入先进仪器设备,提高网络服务器稳定性,以支持在线视频学习需求,提高慕课碎片式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整合已有仪器设备资源,构建校级实验平台,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杜绝资源浪费,为本科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条件。

1.3 加强慕课平台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是高校保证和提高课程质量的有效方式,慕课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保障则需要慕课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推动。目前,福建农林大学关于慕课平台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还非常薄弱。因此要加强慕课平台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和维护网络平台的水平,以保证学生进行慕课学习硬件基础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 改革园艺专业教学环节

2.1 基于慕课特点的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园艺专业具有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涉及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景观园艺、设施园艺等专业基础知识,是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9]。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园艺学总论、果树栽培学、果树栽培学实验、园艺植物育种总论、花卉学、花卉学实验、蔬菜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实验、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技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实验等11门专业核心课,其中,理论课7门,综合实验课4门。根据当前园艺学科、园艺专业发展的特点及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该课程体系架构坚持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目标,将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融为一体,保证了学生具有较强的园艺学专业基础知识,又加强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该课程体系的大部分教学还是依赖传统教学方式,如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讨论少,学生实践机会少等问题[9]。此外,该专业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方式也未能得到广泛且有效的应用[10]。

因此,为适应现代园艺专业的发展,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慕课课程体系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慕课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注重知识点的模块化,注重趣味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形象鲜明、易于理解且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特点[11-12],构建与慕课教学方式相适应的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以加大知识体系覆盖面,从而充分发挥慕课教学的优势,满足园艺专业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园艺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2 基于慕课特点的园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科教师根据园艺的专业特性,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网络课程方面,也取得了部分进展,如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现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园艺植物育种总论》1门与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观赏植物装饰应用》、《果树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总论》和《室内植物装饰与花艺》)4门。利用微课程和MOOC,促使教学模式从“知识单向传输”向“教学双向”转变,推动教学“线上”“线下”交流,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慕课视频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案例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并增加师生互动,倡导利用网络平台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研究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园艺植物育种总论》在线课程的建立,开展了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利用“雨课堂”,课前课后跟踪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3 结语

以慕课为媒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进行教学改革,已在全国园艺专业的多个课程上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然而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的慕课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特点出发,探讨了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慕课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师资力量不完善、课程资源不足、教学观念陈旧、硬件设施薄弱、管理队伍落后等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慕课特点的园艺专业教学环节的改革,为将来福建农林大学园艺专业进一步慕课教育应用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农林园艺福建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浅谈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那个梦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园艺奇葩
福建艺术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