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活动设计

2020-12-17甘肃省积石山县田家炳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2期
关键词:检测情境活动

甘肃省积石山县田家炳中学 王 晶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数学家柯朗在著作《数学是什么》中说:“今天,数学教育的传统地位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数学教学已经慢慢变成一种比较空洞的解题式训练。对于数学研究已出现一种过于强调抽象和过分专门化的发展趋势。”学校里的数学,本来应该是广大青少年喜欢的学科,却成为一种打人的“棒子”、过滤的“筛子”。《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数学教育进入了课程改革的崭新时代,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教师的任务。

一、本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及成因

1.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人文素养以及人均接受教育的水平等各方面都处于相对比较低下的水平。

2.物质追求方面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本地区少数民族有从事经商活动的历史,作为他们的下一代,很多孩子认为自己不一定非要上学才能有出路,从事一些商品买卖或者服务业也可以让自己过得很好,从而过早地放弃了学习。

3.学生家庭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家长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现象,在家庭中学生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与家庭教育,在完成学业时自然得不到家长的帮助与支持。

二、根据课标“以人为本”的概念,改变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前引桥检测

在课堂之初,教师设计由易到难、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一个简短的检测,这个检测活动设计并不是简单地复习旧知识,而是通过合理的引桥过渡,到达新知识这个“桥面”的目的,在复习检测旧知识过程中,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让学生没有察觉到是在学习新的知识,而是“踏雪无痕”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引入,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1.题目设置由易到难,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接收能力水平;

2.题目内容由旧知到新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主探索新的知识;

3.题目数量简明,不占用过多的时间;

4.对题目设置分值,并通过小组交换、同桌交换、前后换位交换、自阅自检等方式快速计算检测成绩;

5.检测成绩对于学生既是激励又是鞭策,突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和生命活动,从而对每位学生进行精准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情感教育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教师课前的设计和策划,在数学课堂创设情景,能唤醒学生数学建模的兴趣和参与课题活动的积极性,在接地气的数学情境中,构建相应的数学知识体系。创设的情境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而原生态的德育情境更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思想品质。所以,教师设计策划的情境是提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学生在面对实际生活实践或探索问题情境时,能组织和整合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运用各种技术方法进行各种操作活动,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与能力。

1.设计吻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2.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情境;

3.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情境;

4.设计符合知识的形成和情感价值观升华的情境。

(三)教育目标问题化

在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探索与吸收知识的课堂活动。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是问题引领,问题是学生产生思考的“牵引力”与动力,问题是课堂活动的方向,问题是学生掌握知识、探究知识形成的动力。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探索、吸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活动化

按照学习记忆金字塔理论,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可以固化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而教师灌输的课堂知识记忆则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所以设计精彩的课堂活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水乳交融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因成功而有探索的激情,彰显课堂生命活力;教师因学生的成功而感到欣慰。

总之,课堂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前的设计与策划。恰到好处的课堂活动设计使课堂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使学困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彰显生命活力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师在主导课堂活动的同时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同步发展,更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最终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检测情境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