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17江苏省徐州市徐庄实验小学胡冠川
江苏省徐州市徐庄实验小学 胡冠川
目前,情境教学已发展为我国小学教学论的一个流派,“情境”即景象、情形、境况、环境等。生活情境方法主要通过融入生活元素,将数学抽象知识转变为和生活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其直观性、形象性。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导入日常生活情境,联系数学生活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从日常生活当中导入情境,能够较好地将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融合到一起进行探讨,从而改变学生对生活以及数学知识的看法,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还能促使其从生活情境当中挖掘、总结一些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掌握程度,提高学习效果及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升和毫升”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讲解了升和毫升的基本概念之后,将学生分作多个小组(以4 人一组为原则),随后,让学生掂量不同饮料的重量,再往不同体积的量杯里倒入250 毫升、500 毫升、1 升、5 升的水,树立对升和毫升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兴趣。日常生活情境的导入可促使小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了解生活实际与数学的联系。
二、模拟日常生活情境,推进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本身,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情境进行模拟,以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认知,最终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程。但需注意,模拟情境除了要符合生活实际外,还需符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以“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为例,笔者进行本章内容的教学时,为学生讲解了统计的相关基础知识后,组织小学生模拟日常生活情境活动(水果买卖):卖家卖完水果后,负责统计当日售出水果的类型、数量以及销售额(收入)等信息;而买家需要统计自己所购买的水果类型、数量等信息,同时还需统计所购同一类型水果在不同卖家店铺中的价格。水果买卖情境模拟符合小学生对于新奇生活体验的探索及渴求,因而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促使其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利用生活实践情境,深化数学感知
学习的本质即为思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及知识运用能力,而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回归生活。数学与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往往是较为抽象、枯燥的存在,且由于年龄原因,小学生难以理解为何要学习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生活实践情境进行合理利用,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的感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
例如,“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教师利用学生的关注点将生活实践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中,如结合小学生最常接触到的事物(玩具、饮料、牛奶、吃饭等),引入生活案例:一位小朋友跟随妈妈去超市买了各种商品,回到家后,妈妈让孩子将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记录下来,对所购商品价格进行统计,并对所购牛奶进行整理,从大到小放置容量不同的牛奶。基于以上生活实例,教师可提出问题:价格容易记录,那么,应该如何分辨牛奶容量的大小呢?这时,便会有学生联想到曾经学习过的升和毫升的相关知识,进而通过牛奶包装上标注的计量单位对其进行排列。此外,学生还从上述实例中复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等。通过以上生活实践案例的引入,学生能够发现身边的数学现象,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体会数学的魅力,深化数学感知,利于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将生活情境法运用其中,能够将生活与数学相联系,同时提升教学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与此同时,生活情境法的运用还可深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使其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重要性,学会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最终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