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推广网络直播应用探索
——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2020-12-17熊晶晶
曲 波,熊晶晶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排头兵、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以来,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重要战略部署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因其在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条件以及信息平台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优势与作用日益凸显,逐步成为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技术因其具有的时效性、真实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征,是开展科技推广网络直播是传统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也成为了农业科技推广研究热点之一。
本研究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我省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网络直播的优势与作用。
1 开展科技推广网络直播的优势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是拥有14个专业研究所、2个服务机构、11个院地共建分院的现代化农业科研机构,全院研究和开发领域涵盖粮、经、饲作物与水产,涉及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农业经济、智慧农业等60余个丰富的学科专业。是农业发展重要的人才基地,在职职工1225人,368名高级职称人才,3人入选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1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2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名全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先后获得国家级成果奖64项、省部级成果奖825项、授权专利435项等丰硕的科研成果。每年提供农作物新品种占全省的60%左右、农业生产新技术占全省的7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稳定在80%以上,农科科技推广效果显著。这些都为直播专业内容丰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年抗击疫情期间组织的网络直播课程,我们组织了多场科技推广网络直播,每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均超过6000人。一是直播课以声像相结合,丰富了农业科技推广内容;二是直播教学不受时间和教学空间的限制,受众数范围广泛;三是直播可回放重复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2 开展科技推广网络直播的作用
网络直播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将新品种、新技术展现给千万农户,从而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应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登陆直播平台,参与直播课堂,课后还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利用网络课件资源进行学习。科研人员通过直播平台的引导,更有针对性地方便了农户获取有用的信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推广网络直播,有利于在实践中检验科研成果的适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及时了解农户和市场需求,调整科研方向,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反馈调整-再推广”的循环机制。农业科研单位发挥自身的技术、成果和专业优势开展科技推广网络直播,让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户了解和参与农业科研工作,有针对性的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将技术链和与产业链融合,使农业科研与优势特色产业的有效对接,推动四川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3 开展科技推广网络直播的不足
3.1 难以实施因材施教
网络直播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情感上会产生疏离。无法获得当面的即时反馈,互动交流不充分。特别是一些难点问题,很难通过自学就掌握其中的要领,在教的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也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3.2 缺少网络直播服务经费
直播所需的演播室、摄像机、推流机及专业技术人员都需要经费,而科研单位开展的科技推广网络直播为公益性,只能是无偿的,不能够用来创造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成果的推广范围、规模、数量和效果,同时也难以保证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开展。
3.3 缺乏持续稳定的推广队伍
农业科研人员由于科研任务较为繁重,难以抽出固定时间和投入大量的精力从事农业科技网络直播工作。相当比例的农业专家对直播软件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较低,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过程。
3.4 缺乏组织体系保障
科研单位目前与企业或是技术应用主体缺乏有效链接,一般独立完成研发工作,易出现成果与应用脱节等问题。此外,在农技推广服务上也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激励。
4 开展科技推广网络直播的建议
(1)加强对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开展科技推广网络直播政策法规保障,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以此激发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推广潜能,发挥其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科技引领作用。
(2)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对长期从事农技推广服务的科研人员在绩效考评和职务职称评聘中应以推广转化科技成果的真实市场效益和产业化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3)整合专业教学团队,提供授课技巧、多媒体制作等教学支持服务,从而帮助农业专家节省较多精力,回归到课程设计本身。农业专家在直播教学中不容易顾此失彼,专心授课,提供全方位在线教与学的支持服务。
(4)应加快建立综合性科技推广示范基地,通过新技术、新成果的展示,让农民能切身感受到示范技术的难易程度、品种长势情况、抗性及产量等,激发他们主动接受新品种、新技术与新型农机具的意识。
(5)整合“天府农科智库大讲堂”“云课堂”等网络资源,完善科技线上服务平台,实现线上有互动、线下有实训、支撑有科技成果、服务有推广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