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2020-12-17赵秀山
赵秀山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276012)
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原产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1]。韭菜多以青韭上市,叶肥色绿、脆嫩爽口、气味香辛、促进食欲,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味道鲜美的蔬菜,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药食同源的营养保健蔬菜,在蔬菜生产和供应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2-6]。韭菜适应性强,抗寒耐热,栽培形式多样,可露地栽培,也可保护地栽培。由于韭菜连茬栽培及温棚环境条件适宜,韭蛆、灰霉病和疫病等病虫害的危害逐年加重,特别是韭蛆以幼虫钻食韭菜地下部分和嫩茎,生产上主要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对韭菜质量安全风险大,严重威胁韭菜产业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广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保证韭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6-12]。因此,明确临沂市韭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研究并集成韭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不仅能有效控制该区域韭菜主要病虫危害,且对提高临沂市韭菜生产及食用安全水平,满足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推动韭菜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韭蛆
韭蛆即韭菜迟眼蕈蚊的幼虫,是韭菜的主要害虫。对韭菜露地、温棚2种栽培方式的韭蛆幼虫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韭蛆幼虫的危害受栽培管理方式的影响较大。露地栽培田韭蛆春季危害历期较长,往往延续到6月;温棚栽培的地块,春季危害期较短,冬季扣棚期危害最重。露地韭菜,春季至初夏是生长季节,在正常浇水条件下,土壤温湿度适合韭蛆生长发育,造成这些地块危害时期长。温棚田在扣棚期棚内温度回升,越冬幼虫慢慢复苏、上移,再加上棚内土壤湿度大,容易造成韭蛆大发生。春季掀棚后,有的韭菜地块干旱,土壤含水量下降,幼虫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危害轻,而且危害历期缩短。
1.2 韭菜灰霉病
韭菜灰霉病又称韭菜白斑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或灰褐色斑点,后扩大成棱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互相愈合后形成大片枯死斑,导致叶片枯死。在潮湿条件下,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霉状物。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气流传播,引起发病。温度15℃~21℃,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最适宜发病。重茬,施肥不足或施氮肥过多,种植密度过大,发病重;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发病严重。
1.3 韭菜疫病
疫病危害韭菜根茎叶,尤以假茎、鳞茎受害最重。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部缢缩,后叶片变黄软腐,茎、根部受害呈褐色软腐,潮湿时发病部位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温室韭菜可常年发生),第2年在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助灌溉水、雨水、气流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侵染危害,造成发病。病部在湿度大时又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造成再侵染,加重病害的发生。该病发生的适温为25℃~32℃,高温高湿时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严重。
2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行绿色防控。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剂防治。
2.1 农业防治
2.1.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生长速度快、抗寒、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商品性好的品种,如寿光独根红、791雪韭、平韭6号等。
2.1.2 避免连作。尽管韭菜是多年生宿根蔬菜,但应至少3年轮作换茬1次,忌与大蒜、大葱、洋葱等百合科蔬菜连作与轮作。
2.1.3 清洁田园。及时摘去并清除田间病叶、病株,带出田外,防止病害蔓延。
2.1.4 移栽前晒根。韭根移栽时应杀灭韭蛆,可将韭根暴晒1~2 d后移栽。
2.2 生态调控
2.2.1 土壤处理。播种或定植前撒施枯草芽孢杆菌菌肥(>5亿活孢子/g)600 kg/hm2;2年以上的韭菜在盖棚前后可冲施多黏类芽孢杆菌(>5亿活孢子/g)60 kg/hm2。
2.2.2 科学施肥。①合理施肥。冲施有机菌肥600 kg/hm2。②浇灌沼液。韭菜收割后3~5 d,施用沼液20 kg/hm2加水稀释1~2倍,顺韭菜垄沟或沟灌于韭菜根部,间隔7 d再灌1次。③撒施草木灰。韭菜收获后1~2 d撒施草木灰,使灰混入土中,或开沟(以见根为宜)施入沟内,覆土盖严。锄地施灰不利于韭蛆生活,还能疏松土壤,增加磷钾,使韭菜苗齐苗壮,增加产量。
2.2.3 合理控湿。盖膜前浇1次透水,直至收割后10 d左右再浇1次水;深冬时及时通风降湿,预防灰霉病、疫病。通风量要根据韭菜长势而定,刚割的韭菜或棚外温度低时,通风要小,并严防扫地风。7—8月适当控水,可降低韭蛆基数。
2.2.4 免疫诱抗。韭菜收割后7~10 d喷施1次植物诱抗剂(如5%氨基寡糖素水剂800倍液),可提高韭菜抗逆性。
2.3 理化诱控
2.3.1 高温覆膜法。4月底至9月中旬,在韭菜收割1~2 d后,选择太阳光线强烈的晴天(光强大于55 000 lx),8:00前用0.10~0.12 mm浅蓝色无滴膜覆盖,覆膜后四周用土壤压盖严实,膜四周尽量超出田块边缘50 cm左右。待膜内土壤5 cm深处温度达到40℃,且持续超过4 h(18:00左右),即可揭开薄膜。揭膜后待土壤温度降低后及时浇水。
2.3.2 色板诱杀。露地栽培韭菜,前期在田间悬挂少量黑色黏板进行监测,当黏板上出现韭蛆成虫时,按450~600块/hm2大量悬挂黑色黏板,黏板底沿距地面10~20 cm为宜。设施内栽培韭菜,垂直悬挂黑色黏板900~1 200块/hm2,黏板的下底边距离地面10~20 cm。每2周更换1次黏板,注意黏板应避开棚室滴水点。
2.3.3 设置防虫网。设施栽培和有条件的露地栽培可设置防虫网(40~60目),防止韭蛆成虫侵入危害。
2.4 生物防治
2.4.1 韭蛆。可视韭蛆发生情况,选用以下生物防治措施之一或联合使用防治韭蛆幼虫。①Bt制剂。每次使用150 kg/hm2400亿芽孢/mL防韭蛆苏云金杆菌水剂,采用随水漫灌法施药。将药剂用一定量水稀释后,随水流进入到韭菜田内,10 d后再施用1次。②灭幼脲。秋季临近盖膜期,选择温暖无风天气,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3 750 mL/hm2,对水750~900 kg,顺垄灌于韭菜根茎部。③昆虫病原线虫。设施韭菜分别在韭蛆幼虫发生的早春(3月底至4月初)、早秋(9月底至10月初)施用昆虫病原线虫;露地韭菜在4月上旬至10月期间根据田间发生情况,1年施用2~3次。在韭蛆幼虫2~3龄期结合田间灌水将病原线虫(30亿头/hm2)冲施到土壤内。
2.4.2 韭菜灰霉病。施用木霉菌剂(5亿孢子/g)15 kg/hm2喷雾或枯草芽孢杆菌菌剂(100亿孢子/g)2 250 g/hm2喷粉预防。灰霉病发生后,可使用24%井冈霉素+嘧啶核苷1 500倍液喷雾。
2.4.3 韭菜疫病。施用木霉菌剂(5亿孢子/g)15 kg/hm2喷雾或枯草芽孢杆菌菌剂(100亿孢子/g)2 250 g/hm2喷粉预防。
2.5 药剂防治
2.5.1 防治原则。根据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规定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13]。轮换用药,防止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化学防治韭蛆成虫和幼虫时,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和登记用量使用,防止韭菜农药残留超标。
2.5.2 韭蛆。①成虫。可于春、秋季成虫羽化盛期(4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9:00—10:00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2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②幼虫。可于幼虫危害盛期(早春3月底至4月初、早秋9月底至10月初)选用25%噻虫胺水分散粒剂1 800 g/hm2、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 800 g/hm2、40%辛硫磷乳油4 500 mL/hm2,或与5%氟铃脲乳油混用,在韭菜收割2~3 d后顺垄灌于韭菜根茎部,药液量4 500 kg/hm2。
2.5.3 韭菜灰霉病。①粉尘法。在发病初期的傍晚,用喷粉器喷撒6.5%甲霉灵粉尘剂或6.5%万霉灵粉尘剂15 kg/hm2,每隔7 d喷撒1次,连续喷撒2次。②烟熏法。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雾剂或45%异菌脲烟雾剂1 800 g/hm2,分放5~6处,于傍晚点燃,闭棚熏烟,每隔10 d熏1次,连续使用2次。③喷雾法。在发病初期,每次收后培土前喷施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隔7 d喷1次,连喷2次。
2.5.4 韭菜疫病。发病前,选用68.75%噁唑锰锌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保护。发病初期,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3.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性粒剂1 500~2 0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600~1 000倍液或10%氟噻唑吡乙酮油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病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