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干县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探讨
2020-12-17李冬生
李冬生
(江西省余干县林业局,江西余干335100)
为应对快速城市化发展引起的诸多生态、环境健康、安全问题,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森林城市的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城市林业理论,创造性地将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我国城市建设、改造、拓展和管理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就,使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笔者分析了江西省余干县森林城市建设中的森林资源概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规划定位、规划范围、规划目标、规划布局、建设内容等,旨在为余干县森林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区概况
余干县隶属江西省上饶市,地理坐标为28°21′36″N~29°03′24″N、116°13′48″E~16°54′24″E,东与万年县接壤,南毗余江、东乡区,西连进贤、新建、南昌,北邻鄱阳湖、毗邻鄱阳县,全县总面积2 330.8 km2。根据《余干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研究区森林城市规划区位于县城及周边区域,面积为160.0 km2,包括中心城区所在的玉亭镇以及鹭鸶港乡、乌泥镇全境,洪家嘴乡和石口镇的部分区域,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18.0 km2。
2 余干县森林资源概况
2.1 动、植物资源
余干县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北部的鄱阳湖水域,是白鹤及其他鹤类、东方白鹳、黑鹳、小天鹅、大雁等100多种水禽的重要越冬觅食之地,也是鄱阳湖重要的越冬候鸟保护区,已被列为自然保护区。研究区属于中亚热带植物区系,植物种类丰富,有木本植物400余种,主要珍稀野生植物有银杏、樟树、花榈木、喜树等,还有魔芋、紫竹、天南星、绣花针、草珊瑚、何首乌等名贵中草药。
2.2 森林资源及特征
2.2.1 森林资源现状。余干县森林覆盖率20.5%,林木绿化率29.3%。林业用地面积53 517.4 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2.96 %。其中林地47 174.0 hm2,疏林地491.6 hm2,灌木林地543.2 hm2,未成林地4 346.8 hm2,无立木林地717.2 hm2,宜林地244.6 hm2。
2.2.2 林地资源特征。
(1)林地资源较少,在全省、全市均排名靠后。
(2)空间布局不均。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中部,北部为鄱阳湖平原;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乡镇,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南部乡镇。
(3)结构不合理。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乔木林中幼林占90.2%。
(4)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三产结构比为35∶39∶26,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5)林地生产力水平低。林地利用方面存在重造林轻管理等问题,林木蓄积量仅为16.7 m3/hm2,与全省平均值86.02 m3/hm2相差较大。
(6)生态公益林地比重较高。生态公益林占全县林地面积的44.0%,主要分布在信江两岸、大中型水库周边等生态区位重要区域。
3 余干县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3.1 规划定位
余干县的特色在于“田多、水广”,规划应将其定位为“田、水、林融合发展的新型森林城市”,在建设理念和生态景观上强调“城区蓝绿相容海绵化、郊区田林交织网络化”,打造具有特色的“梦里水乡、生态余干”森林城市。
3.1.1 构建农田生态林网。余干县农田分布极为广泛,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应依托郊区农田林网,结合速丰林工程、国家血防林建设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与通道绿化相结合,完善并改造提升农田林网,丰富农田林网的树种组成。通过农田林网保护农田,促进增产增收,形成带、网、片相结合的生态景观。
3.1.2 建设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余干县境内河湖密布、水质优良,其美在水,特色在水。因此,余干森林城市建设必须立足于“水”,围绕“水”提供多样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构建良好的森林游憩网络,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的品味和综合竞争力。
3.1.3 彰显地域生态文化。余干县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彰显了城市魅力,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化。森林城市建设要充分挖掘研究区的生态文化精髓,将其贯穿在森林城市建设理念中,通过森林城市建设普及生态知识,唤醒城市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3.1.4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琵琶湖省级湿地公园是余干县重要的湿地资源,也是打造海绵城市重要的水源调控地,对县城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鉴于该区域的特殊性质,可作为与外围接轨的良好示范区。余干县森林城市建设应立足于保护湿地公园周边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的文化价值,维护其重要地位。
3.2 规划范围
研究区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城市规划控制区2个层面。
3.2.1 中心城区。指余干县城规划区内连片的城市建设地区,现中心城区为县城城市规划区内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及相连地域,规划中心城区为本次规划总体布局的城市建设用地及相连地域,总面积18 km2。
3.3.2 城市规划控制区。包含鹭鸶港乡、乌泥镇及中心城区所在的玉亭镇3个乡(镇)全境,以及洪家嘴乡、石口镇的部分行政村,总面积160 km2。
3.3 规划目标[1-2]
3.3.1 森林环境更加怡人。构建城市森林生态安全网络,拓展城市森林空间,形成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为余干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改善和提升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城市森林天然氧吧,拓展森林休闲游憩功能,满足市民日常休闲游憩的需求。
3.3.2 林业经济更快发展。通过森林城市的建设,优化森林特色产业布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拓展以森林生态为特色的森林旅游、以乡村生活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通过促进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促进森林生态经济发展。
3.3.3 森林文化更加繁荣。保护、挖掘和传承森林文化,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形成丰富的森林生态文化。
3.3.4 森林体系更加多元。在传统森林城市创建的基础上,融入新型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使绿地与水体能够更好交织融合。
3.3.5 生态社会更加和谐。以森林生态体系、森林文化体系建设为载体,将余干县打造成为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典范。
3.4 规划布局
森林城市的规划应以城市现有条件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发展方向为依据,形成“两带串联、双环呼应、绿廊纵横、景园拥簇、林网环绕”的布局结构。
3.4.1 “两带串联”。利用2条城区最为重要的交通干线(南北向干越大道—迎宾大道—鄱阳湖大道、东西向南昌大道)沿线进行行道树与防护林带的营造。
3.4.2 “双环呼应”。规划由琵琶湖、小港河、冕山、陈道港构成中心城区的生态内环,环抱主城区;由互惠河、信江及其岸线构成中心城区生态外环,作为中心城区发展的生态屏障。
3.4.3 “绿廊纵横”。将城区中纵横交错的道路系统附属绿地所构成的一张生态绿色网络,特别是南昌大道、鄱阳湖大道、世纪大道、迎宾大道、环城路及各主干道的延伸段等城市主干道作为骨架支持建设城市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城区各个片区之间交流的主要通道。
3.4.4 “景园拥簇”。规划以世纪公园、琵琶湖湿地公园(城区片)、三星花园公园、沙窝广场、休闲广场、东山岭公园、陈道港公园等为基础,使众多景园相互拥簇,通过城市水体和城市景观大道相衔接,建立多斑块、多类型、多层次的森林体系。
3.4.5 “林网环绕”。规划区内林网应由城区附近的城市外围农田林网、信江河流防护林、琵琶湖湿地、通道绿化等各类生态斑块共同形成,使其成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小结
余干县森林城市建设内容应从城市建设现状出发,以建设“梦里水乡、生态余干”为主题,秉着彩叶化、乡土化、珍贵化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树种[3],充分挖掘当地观赏植物资源,体现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五大建设工程,即“森林城市、美丽乡村、绿色通道、健康河流、田园林网”。①“森林城市”:中心城区的绿化建设工程,将城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等与周边的湖泊及河流湿地相结合,打造具有余干“水乡”特色的森林城市;②“美丽乡村”:在规划区内的村庄绿化工程,主要为村庄公共休闲绿地,房前屋后庭院绿化,风水林及古树名木的保护等建设内容;③“绿色通道”:在规划区内铁路、高速公路、省道以及城区对外重要的交通干道两侧,开展通道绿化建设;④“健康河流”:对以信江、互惠河、小港河等为主体的水系进行保护,包括湿地河滩的保护与恢复、水源涵养林带的建设;⑤“田园林网”:即规划区内的城郊农田防护林网工程建设。对已建农田林网加强抚育,进行林相改造,适当增加彩叶树种比例;对尚未构建农田防护网的区域加强林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