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020-12-17孙申菊
孙申菊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273300)
1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1.1 饲料营养
种公猪的饲料营养应以饲喂精饲料为主,根据生长阶段随时补充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尤其注意提高赖氨酸、维生素和钙的含量,有利于促使公猪生殖器官的发育,达到提高精液质量的目的。因为维生素对睾丸发育至关重要,在饲料搭配时应格外注意。如长期缺乏VA会引起睾丸萎缩或肿胀。缺乏VD或VE时会大幅降低精液质量,影响母猪受精率。因此,在饲料营养中首先提高能量有利于维持种公猪的体况,不仅保持其旺盛的性欲,还会增强体质和对疾病的抗病能力。但能量饲料的添加也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添加过多会致使公猪体况过于肥胖,脂肪覆盖生殖器官、影响性欲和性功能,致使精液量和受精率降低。反之,能量饲料添加不足、公猪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过低,降低精液质量,也会影响母猪受精率[1]。
1.2 单圈饲养
为了确保种公猪的正常生活,提高其受精率,在种公猪饲养过程中需要单圈饲养,保证每个单圈面积至少达到9m2,增加公猪活动量保证其体质,抵御外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保证健康状况。同时种公猪舍保持安静、向阳,并远离母猪舍,这样避免受到外界惊扰和母猪干扰,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1]。
2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空怀母猪
母猪在空怀期往往会降低25%左右的体重,在下一次配种前再促使母猪恢复原来的体重。要求空怀期管理要点为增强体质和恢复体况,促使母猪适时发情和配种。如果母猪在仔猪断奶时体重仅下降20%,可以适时调整饲料配方,保证蛋白质、消化能、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含量充足的情况下,大约经过1 周时间,就可以促使母猪开始发情和配种。在制定饲料配方时应根据不同品种、生产日龄和实际情况等科学配置[2]。
2.2 妊娠期
妊娠母猪应保持良好膘情,这样才能够确保仔猪的体况良好,在妊娠前适当增加饲料营养,因为胎儿发育速度较慢,在妊娠后期胎儿发育较快,应提高母猪饲喂量,促使母猪摄入的营养物质不仅维持自身生长需要,还要保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果在冬季需要增加的饲料量更多一些,除了满足自身和胎儿的需要,还需要体能来抵御外界寒冷。在夏季增加的料量稍微低一些,但需要添加补充VC、VE和碳酸钠来防止热应激给母猪带来的危害。另外,加强保胎工作,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机械性碰撞或滑倒,并适当增加运动量,保证胎儿健康的前提减少流产、难产和早产现象[2]。
2.3 临产期
为了防止母猪在临产前发生便秘,可以在生产当天饲喂哺乳期饲料,适当减少料量。因为临产期饲喂过多的饲料会增加死胎率。但采食过少还会降低母猪体质和抗病能力,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控制饲喂量。在临产前2d 减少饲喂量也可以防止母猪发生乳腺炎。同时提前将产仔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并对母猪体表也认真清洗消毒后再转移到产仔舍等待生产。另外,将生产时需要的器具和抢救工具也充分准备好并做好消毒工作。在母猪产仔后及时注射缩宫素,不仅帮助子宫内容物和胎衣尽快排出,还可以加快母猪子宫的康复程度[2]。
2.4 哺乳期
母猪刚产仔后的10h 内应提供充足的饮水,但不进行饲喂,以后可以饲喂哺乳期饲料,在生产后10d 逐渐增加饲喂量,一直增加到泌乳高峰期。泌乳高峰时需要的营养最多,可以通过增加饲喂次数来满足营养供给。对泌乳量较少的母猪应采用人工催奶措施,帮助母猪尽量生产较多的乳汁来满足仔猪生长发育。哺乳期母猪也需要饲养在温度、湿度适宜,光照充足、干燥安静的环境中,有利于增强母猪体质和泌乳能力。同时促使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和吃好母乳[3]。
3 疫病防控
保证种猪身体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在提高种猪繁殖性能的基础上,种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防病理念。首先制定科学完整的免疫程序,由专门兽医人员对免疫接种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每头种猪都能得到有效的疫苗保护。同时加强卫生和消毒工作,消灭环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切断疾病传播途径,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侵袭。
总之,种公猪的管理要点是供给充足的营养,保持其体况良好,提高精液质量和繁殖能力。而种母猪的管理要点是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精细护理,促使适时发情、配种和受胎,做好妊娠期、临产期和哺乳期管理,提高产仔数和成活率。同时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侵扰和发生,最终达到增加养殖效益的目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