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导读,踏稳从“文”到“本”的跳板
2020-12-17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小学刘志梅
江苏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小学 刘志梅
统编版语文教材编排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选择的内容上也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在教材中构建了体系化的课外阅读资源。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名著导读”专题中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依托封面,在检视拓展中向整本书迈进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对学生阅读状态检视的第一阶段,就应该看学生是否关注了整本书的书名、序言、目录等常规性栏目,以判断其对整本书整体架构和概括的理解。教师在推荐和导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就可以先从书的封面开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名、观察图片,探寻封面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整本书的封面中所蕴含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包括了作者、译者、封面插图,以及推荐这本的理由、相关评价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通过分享的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取关于这本书的相关信息,尤其要关注书名中的“历险”二字,激活学生原始的认知经验,借助这个词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并鼓励学生进行猜测。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通过这样的导读和点拨,学生不仅获取了封面中已经呈现出来的丰富信息,教师也可以相机围绕着封面中的作者、译者等信息进行补充,拓展学生更多的资源积累,紧扣现有的认知,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拓展,更好地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借助课文,在对应扩散中向整本书迈进
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为一个专题性的“名著导读”单元,所编选的文章并不是名著原文的节选,而是呈现了原著内容的梗概。所谓梗概,就是以浓缩性的语言,展现文本的主要情节和故事发展的脉络,梗概所呈现出来的故事情节,不仅是原著内容的缩影,也是串联原著内容的一条线索。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梗概,引领学生在梳理、放大的基础上还原,在情节关照中逐步向整本书的阅读迈进。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整体阅读和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汤姆·索亚历险的过程进行梳理,罗列汤姆·索亚经历了几次历险,并尝试运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来概括其历险的经过,如墓地里挑战、鬼屋里探宝、山洞里遇险、山洞中寻宝等。随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课文中整本书的目录,并将学生所罗列的历险内容在目录中呈现出来。
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不仅对教材课文梗概内容有了更加清晰和富有条理的认识,同时在联系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也与目录进行了对接,完成了从一篇到一本的过渡。《略读指导举隅》一书中告诉我们:目录是一本书的骨架,也具有鲜明的提要性质,是整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拿到一本书切不可直奔内容,这是一种极不专业的阅读方法。只有在目录关照下,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了通透的把握,才能在真正的阅读过程中,了解这一部分在整本书情节链条上的位置,从而让阅读更富有实效。
三、聚焦片段,在点面辐射中向整本书迈进
梗概的描写并不意味着是对整本书内容的客观再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书本的解读,对整本书的内容合理地选择和划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课文梗概,就着力描写了“山洞遇险”的部分,教师就可以依托文本,关注教材文本中所展现出来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感知主人公汤姆的形象特点,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尝试从整本书中更加全面、更加立体地展现文本的内容。
鉴于此,教师可以先聚焦于“山洞遇险”这个部分,组织学生紧扣课文中描写汤姆言行的语句,说说自己从中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导学生相机感受汤姆勇敢坚强、沉着冷静、机智聪明的特点;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梗概,鼓励学生从另外的视角和维度,再次展开探究,感受汤姆富于幻想、正义善良,但又好面子、爱显摆、喜欢夸大其词的特点。至此,人物形象特点的感知全面了、丰富了、立体了,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汤姆的特点进行整体性再现和划分,并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人的个性是多方面的,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因此,阅读小说就应该关注人物特点的多面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这个人物。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是抓住了课文中最为精彩的片段,指导学生感受人物的特点,并逐步放眼于整篇,更加立体而多维地关注人物的形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对文本感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让学生能够以高屋建瓴的思维方式,基于一篇而放眼于整本。
四、运用导图,在内化认知中向整本书迈进
长篇小说篇幅长,内容也较为烦琐,人物之间的关系也较为复杂,尤其是外国名著中人物的姓名也相对难记,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人物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文本内涵,推动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教材中的课文梗概入手,圈画出梗概中所出现的人物,并为学生呈现思维导图的基本模型,并将主人公汤姆置放在核心“C位”,将自己所圈画出来的人物,依照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合理地排列,并鼓励学生根据现有的阅读素材进行探究与思考,更好地落实文本的认知内容,并在各自完成之后进行实践与交流,以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内化阅读感受。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成功地将思维导图的方式,融入整本书共读的过程中,其价值可谓是非常丰富的:不仅可以理解书本中的内容,构建人物之间的关系网,同时也是学生内在思维的一种历练,让文本内容更加的可视化、条理化、清晰化,从而以结构图式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好地再现和分享了学生的阅读成果,这对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五、链接核心,在满足需求中向整本书迈进
整本书的阅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学生不必像学习教材中的课文一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导向,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资源,这是阅读整本书中的一种常用策略,也是必要策略。因此,在最后的部分,教师可以将自主权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点,借助整本书的目录部分,选择自己最想阅读、最感兴趣的部分,一睹为快。
这里的放手完全是一种自主理念的落实,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选择,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完成属于自己的阅读推荐卡,可以写写自己所推荐的内容,可以摘抄一些书中的精彩描写,也可以撰写自己的推荐理由……
运用这样的方式去翻阅整本书,不仅满足了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同时学生也通过撰写推荐卡的形式,感受了文本表达的主题,学生不仅整体上把握了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同时也相机感受了汤姆这个人物的形象,这对于学生快速地了解,并唤醒自身的阅读兴趣、储存长时间的阅读动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纵观整个导读流程,教师抓住了封面、目录、梗概、片段、人物关系、人物形象特点和目标性章节等维度,帮助学生逐步建构了文本的表达主体,让学生能够从单篇文章的思维意识,走向整本书的阅读,不仅对这本书形成了巧妙的认知,同时也激活了内在兴趣,对于学生的阅读范畴从一篇到一本的过渡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