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堂过程的评价
2020-12-17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心小学刘亚中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心小学 刘亚中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大都是根据教材内容的各个单元独立开展教学,对知识的关联性设计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时所掌握的知识都是孤立而零散的,无法形成系统和连贯的思维,而通过结构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将各个单元的数学知识进行关联,构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整体眼光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有效整合数学知识板块
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教学的开展强调通过数学要素之间的关联,以点带面,将各个板块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加强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的能力,提升学习成果。在结构化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板块的整合是提炼数学知识重点,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数学知识板块的整合,可以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从单独、零散的知识点的学习向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进行过渡,以实现良好的学习成果。数学知识板块的整合可以包括:
1.整合一个课时的数学知识点
由于一节数学课的时间只有短短45 分钟,一些知识内容较多或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单元一般都会被划分成两到三个独立的课程来单独教学,但对小学生而言,断裂的课堂知识学习会造成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遗忘,学生在上个课时学到的知识,到了下个课时可能已经遗忘了一部分,一个数学知识点中的几个重要知识内容连接不上,就会造成理解困难,影响教学效果。而通过结构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提炼,将这些分散的数学知识点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整体的知识架构,提升学习效率,避免知识断层。
2.整个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当中,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点包含的内容较多,教师需要分成多个课时进行教学,但如果仔细分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单元知识的内容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教师可以将这些分散的课程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利用思维导图、统计图等工具进行分析,以关联式的教学在每节数学课当中进行知识的串联,以温故知新的形式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纳能力,将会起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小学数学关于“小数”的知识中,就分别包括了《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三个单元的内容,教师如果分散教学,教学课时较长,学生遗忘较多,对知识的前后串联能力较差,常常会出现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的情况。而通过结构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开展关于小数知识的教学时,就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串联,将小数知识点划分为理论和计算两部分,以整体思路开展教学,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结构化的教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结构与重塑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是否能够在数学的学习中建立系统、整体的数学思维,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教师以结构化的教学思维,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提炼、关联、总结能力,以整体思路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拆分和合并,以实现结构化教学的目标。
例如,小学数学的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教学内容中穿插设计了对生活中一些量的单位的认知,如一年级的《认识元、角、分》、二年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等,针对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教学的开展,将这些量的单位设计在计算教学当中,既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够认识和掌握量的计量,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整体化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总结能力
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小学生归纳与总结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知识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果学生能够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开展学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与归纳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转化,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网络,打好每一课学习的基础,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提升思考能力。
例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开启一个新的知识单元的学习时,可以借助问题式教学法,将与该单元相关联的旧知识进行提问和启发,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借助旧知识自主学习新知识;在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点学习完成后或某单元学习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图等工具,将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巩固学习内容,促进结构化教学的开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呼声不断提高。通过结构化的课堂教学,可以以整体的观念看待数学教学工作,对数学知识进行提炼、关联和整合,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降低学习难度,形成整体知识架构,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