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020-12-17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
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 邓 丽
新时代的教育体系下,促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是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具体教学实措。数学思维在学生的学习领域占据着重要作用,忽视学生思维的培养,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道路产生或多或少的阻碍。本文将以高中数学为例,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做简要分析。
一、由浅入深,注重课本教材知识的挖掘
课本看似都是由最基本的定理和公式构成的,但所有更深层次的问题也正是由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深入理解、推导演化构成的。学生不再仅仅是老师说什么就学什么,课本上有什么我们就看什么。对于课本上提出的相关概念、公式、定理,学生都应该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多去想想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这就体现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如果学生不做充分的课前预习,只是在课上听老师讲当天的知识,相信学生还会跟以前一样,好像什么都听懂了,但下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听懂。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很重要的,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归纳总结,什么都多想一步,才会逐渐对数学思维有一定方向,在抽象意义上形成数学思维。在学生刚刚步入高中的时候,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
大家都知道勾股定理,而利用勾股定理证明垂直关系就是最常用的“以数助形”的数学思维方式,运用代数运算证明起来会更简单便捷。有些问题如果单单从“形”的角度考虑很难下手,但如果先从“数”的角度考虑一下,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数学思维是一整套体系,并不是像物品一样,都是特定独立的存在。很多知识点看似独立,但实际上都会有很大的重叠性,可以找到其中的关联,用转化思维解决问题,很多问题之间的联系都是要通过数学思维去发现的。
很多老师在高三都会说回归课本,不可再贪多、看太多繁杂的课外参考书。那么教师希望学生在一开始就可以意识到这个问题,凡事不可着急,学会由浅入深,灵活变通,多总结多归纳,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二、对学生思维意识进行逐步渗透教学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不能操之过急,过分强调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只去想而不去练。教师要用适当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需要给学生更多自己学习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老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之间多探讨,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是十分繁杂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需要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将一些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特殊三角函数》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画图,从图形中找规律,让学生学会通过老师讲解的问题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与运用。
三、合情推理与合理推理并行
科学严谨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素养,正是因为其紧密的逻辑关系,解题的每一层思路都是要循序递进,这就要求学生有更强的推理运算的能力。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小觑的,只有将两者牢牢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维。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涉及图形类问题时,可以将问题客观化,我们要让学生融于课堂,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彼此考验,一起推导出一个公式的演变。其次,教师要善于课堂设计,要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增加学生的代入感,扩散学生解题思路。大脑对于知识的真正吸收,都是自发主动地对一个问题产生好奇,激发了求知欲,才能自主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求知欲促进思考”,面对高中数学这样灵活性的科目,老师不应仅仅教会学生解决眼前的问题,还应当在解决这些必须问题上进行问题补充,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与解答。同时,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基础薄弱,还没有找到学习方法的学生不可以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应该鼓励他们,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找到他们的问题所在,尽教师所能去帮助他们,将他们引入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道路上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于这类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解决,正确引导。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全面地、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实现数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高中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克服这一困难是每个高中生都需要经历的过程。这时,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避免死记硬背,而是利用高质量的思维模式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数学水平提高的目的。同时,高中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时刻,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放在紧要位置,拓展学生解题思路,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