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020-12-17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实验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实验学校 黄 蓉
逻辑思维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麻烦的能力体现,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不同的课堂手段和课上技巧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问题式教学
设置问题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是带领学生深化思考和寻求解决方案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使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并且认知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的概念,如果直接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学生容易对概念的理解不清晰,甚至出现误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利用设置问题引入教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增加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首先,我在上课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的年纪乘4,再减去35,结果等于85,同学们知道老师今年几岁吗?”学生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相当于接收到一个学习任务,通过逆向思维,将计算顺序倒过来,很快就有学生得出答案为(85+35)÷4=30 岁。这时候我就会再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那老师再出一个问题,如果用x 来代表我的年纪,那么这个数乘4,再减去35,结果有没有可能会等于85 呢?”这次学生采用正向思维,随即就列出x×4-35=85 的等式,而这时我再把方程的概念引入,学生根据前后两次的思考过程对比,明显发现采用方程思想列等式的过程更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双向思维都得到了锻炼,对于提高逻辑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辩论式教学
辩论式教学类似于课堂讨论,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主观想法来进行交流和表达,属于课堂互动的一种形式,但是其中有着极大的开放性,每一个学生的表达和辩论都是即兴的,是学生思维的现场生成结果,由此来看,在辩论教学中,能够保障学生的思维更富有理论依据和科学性。
比如在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学生都知道,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如果BC 为斜边,那么存在AB2+AC2=BC2,但是反过来思考,如果三角形ABC 中,存在AB2+AC2=BC2的条件,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关于这个问题,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一定是,有的学生则认为并不一定,对于这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我就采用了辩论教学法,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轮流派出同学与对方进行辩论,正方学生提出,勾股定理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反过来二减一等于一是肯定的;反方学生则认为这是不可逆的,比如说小明养了一只羊是白色的,但是却不能说白色的羊就是小明养的……在这个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充分展现了逻辑思维在临场发挥时的作用。
三、活动式教学
活动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完成既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体验实践的基本手段,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以活动目标为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思考和想象,寻求解决的方式与步骤,最终达到活动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圆》这一章时,我就安排了一个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不使用圆规的前提下,画出已知直径的标准圆。学生便立刻展开思考,分析圆这种图形的结构特点,对比圆规作图的基本步骤,联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作圆的手段,部分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办法。利用直尺、细线和铅笔,将细线系在铅笔之上,通过直尺量取细线的长度作为直径,然后以细线一端为圆心,用铅笔抻直细线并且旋转,就可以画出标准的圆。这就是学生在活动中思考而得到的结果,这样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的思维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交互转化。
四、训练式教学
训练式教学法,指的是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解题练习,提高思维运转的灵活度和熟悉感,收获和总结出解题思路的经验和技巧;能够有条理分层次地思考并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并且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教师可以采用课后作业、习题竞速赛、难题大考验等形式来训练学生。
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课程之前,我就组织学生进行“鸡兔同笼”的难题大考验,让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来探究这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向方程思想靠近,并且学会使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这个难题。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灵活使用问题教学法、辩论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以及训练教学法等手段,让学生拥有个性化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提高他们的逻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