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效益分析

2020-12-17赵爱之

中国饲料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家畜农作物秸秆

赵爱之

(寿光环卫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寿光 262700)

1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发展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在我国有长久的使用经验,最初只是直接将收割完毕的庄稼秸秆不做特殊处理直接作为饲料给家畜食用。这种未经处理的饲料表现为营养含量低、秸秆口感粗硬、家畜吸收性差,其饲用价值远远达不到饲料标准。农作物秸秆作为粗饲料给家畜进行饲用时,面临的另一困境就是储存和运输问题,由于未经加工处理的农作物秸秆密度低,很难大量存放,运输也极为不便(曹新民,2020)。因此,农作物秸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饲料饲用的利用率不高,只是作为取暖、生火做饭用,随着农民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全新的绿色能源化生活方式取代了传统焚烧取暖方式,农作物秸秆也逐渐被当做农业废弃物直接在土地里焚烧处理。这种直接焚烧的处理方式不仅会破坏土地结构,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是对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一种浪费。

自从我国颁布秸秆禁烧令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有了明显提升,人们开始重视对农作物秸秆价值的深度开发,农作物秸秆不再是农业废弃物,而是可再生的农业资源,在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方式,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科学的饲料化,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农作物秸秆中的微量元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并且经过科学处理的农作物秸秆营养含量更高、家畜适口性强、运输和储存方便快捷,另外,经过科学处理过的农作物秸秆饲料适用的动物种类也更加多样,饲养范围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家畜,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多重效益也逐渐显现(吴淑勋等,2020)。

2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环保效益

随着农村住房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农作物秸秆在农民日常生活中作用逐渐被取代,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为废弃资源,在秋收结束后,大多数农民面对秸秆时都是就地焚烧,秋收季节焚烧秸秆比较集中,而秋收后秸秆数量也相当庞大,如果将露天焚烧作为秸秆的处理方式,当焚烧秸秆量较多时,燃烧后所产生的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燃烧所产生的浓烟对空气造成恶劣影响。焚烧产生的气体弥散后被人体吸收,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秸秆焚烧后会产生大量颗粒物,漂浮在空中不易消散,而且在城市周边郊区和农村地区也存在大量秸秆焚烧地点,焚烧后的颗粒物形成不易消散的浓烟,对视线的影响和呼吸道的损害极大,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段世光,2020)。随着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逐步提升,人们逐渐重视对农作物秸秆的深加工,认识到农作物秸秆也是一种宝贵的农业资源。

以往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粗犷式焚烧的处理方式带来的危害不仅是空气污染,也会对土壤产生间接破坏,焚烧时火焰产生的温度很高,不仅会破坏土质,也会影响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减弱土壤对农作物的营养供给,使农作物产量下降(石燕捷,2019)。将农作物秸秆进行饲料化利用不仅能有效防止土壤遭到破坏,防止农作物产量下降。同时,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微量元素,农作物秸秆生产的饲料可以减少添加剂的使用,在饲养家畜时,用农作物秸秆化饲料可以更安心的进行喂养,农户们饲养的放心,消费者食用的安心,促进了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将农作物秸秆进行饲料化利用,也缓解我国的饲料压力,使原本需要大量食草的家畜能有饲料可以代替,缓解我国耕地压力。同时也是对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一种积极响应,能有效缓解草饲料类供给不足的现象,通过将农作物秸秆进行饲料化利用,能缓解土地压力,而且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的成本相对较低、产出相对较高,是天然草料的良好代替品,不仅是对国家环保政策的一种良好响应,更能促进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不言而喻,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发展(霍丽丽,2019)。

3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经济效益

3.1 降低个体农户饲养成本 我国家畜饲养领域存在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大多数肉食类产品并不是由大规模养殖厂提供的,绝大部分肉类产品分散在我国各个农村地区,所以作为提供肉食类产品的主力军,应重视广大农村地区散养农户的饲养问题。散养农户的饲养普遍都存在规模相对较小、成本投入不足、饲养家畜水平不够先进,饲养家畜出栏周期比较长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广大饲养散户为了节约成本,大多使用的饲料价格不高,饲料质量参差不齐(胡明哲,2019)。而在饲养时,饲养成本占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很多散养农户为了追求家畜质量,饲喂粮食饲料,大大提升了饲养家畜的成本,如果再出现一些家畜病死现象,对养殖数量较少的饲养散户而言,对其饲养行为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体农户饲养成本过高问题。首先,农作物秸秆的成本低。农作物秸秆作为种植农作物的孳息之一,其本身的经济价值不高,多年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以北方农村地区为主,农作物秸秆绝大多数被利用于燃烧取暖,人们没有意识到将农作物秸秆加以利用。种植农作物,集中售卖果实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无论是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的玉米还是南方大量种植的小麦,果实成熟后都会有大量秸秆被弃置,客观上看,农作物秸秆是种植农作物的必须附加品,其成本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极低的,如果将农作物果实的经济效益考虑在内,秸秆的成本几乎为零。故而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会大大节省饲料原料成本支出。

低成本的秸秆制成的饲料制品在小规模畜牧养殖户承受范围内。个体小规模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饲养成本一直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大量个体养殖户在考虑饲料成本后,为了获得利益更大化,没有选择成品饲料,如将秸秆直接饲喂大型动物牛、马等,另外还有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省饲喂成本,将饲养的动物在就近草地、山坡放养,随着国家保护山林政策的实施,明令禁止在山坡林地放养动物,个体养殖户所需的饲料来源成为其必须正视的问题。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在一定程度上让该现象得到缓解,与传统饲料相比,秸秆最大的优势是售卖价格低,因此,秸秆化饲料的售卖价格也不高,另外,传统饲料需要混合添加玉米糠类的原料,而秸秆化饲料除了具备传统饲料的促生长、缩短养殖周期功效外,也具备可直接食用的特点,会节省个体养殖户的饲养成本。

3.2 提升饲料企业经济效益 农作物秸秆化饲料作为近年来出现的新兴饲料制品,在促进饲料企业经济效益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饲料企业以中小型规模的饲料企业居多,中小型饲料企业作为我国饲料生产加工行业中的主力军,受到行业特点影响,所处位置分散坐落于我国广大农村、城郊地区,为获取秸秆化饲料的原材料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作物秸秆化饲料促进饲料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饲料加工制作成本低。农作物秸秆化饲料其主要成本为秸秆,秸秆作为农作物收割后的遗留物,本身价值不高,饲料加工企业可以用非常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另外相对于购买传统饲料原料,秸秆具有收购渠道广泛、随用随购的特点,既不需要担心秸秆的存贮问题,又不会产生因统一收购导致积存货物过多的现象,杜绝了饲料加工企业因囤积大量原材料而被迫产量过剩的问题。秸秆在被加工制作成饲料时,有3种加工手段,分别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一般是将秸秆原材料切割、粉碎、喷粒等,将体积过大不易于牲畜咀嚼的秸秆加工成易于牲畜食用的外形,再混入饲料添加剂、营养制剂,使秸秆制品达到饲养标准;化学加工手段一般是用化学制剂,如通过碱化和氨化形式改变秸秆本身的化学成分,通过氧化反应使粗糙的秸秆材料变得易于动物食用,并且增加其营养成分,使其成为适合作为制作饲料制品的加工原料;生物处理方式是通过将秸秆原料进行压缩隔绝空气等处理,使其自身发酵出常态秸秆不具备的营养成分,或在发酵时添加特定微生物、益生菌等,有目的的提升秸秆营养含量。相对于其他类别的饲料加工原材料,秸秆具有易获取、易加工的特点,在加工制作上能节约一定的成本。

第二,秸秆化饲料能提升饲料企业的销量,增加企业收益。秸秆化饲料为饲料销售开辟了新的路径。相对于传统饲料,秸秆化的饲料成本更低,销售价格也更低,更易于中小规模养殖机构接受。养殖户有了对于饲料品种的更多选择,部分小规模养殖机构出于饲养成本考虑,会仔细斟酌饲料价格,对预算不足的养殖户,饲料产品支出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通常会将未经加工的秸秆直接饲喂给动物,或是将收割的玉米糠、小麦麸等作为饲料饲喂,不利于动物的健康成长。对饲料加工企业而言,增加饲料产品种类,提升产品销量,增加企业收益,将会对企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低价位的秸秆饲料制品也更易于小型养殖户接受,成品饲料制品也对动物的成长有积极影响,进而形成饲料供给方和饲料购买方的双赢。

3.3 提升我国畜牧业国际竞争力 虽然环境保护越来越受重视,但近年来随着土地和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地的天然草场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场退化、流失现象对天然草场面积本就不足国家具有极大负面的影响,使得畜牧业难以自给自足,为了本国畜牧业健康良好的发展,不得不依赖于牧草进口。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牧草比较依赖于进口,其中进口的牧草大部分都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综合各方面因素,畜牧业饲养总体成本呈较高态势。

随着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推陈出新,将秸秆饲料进行改良,秸秆饲料的优势不断显现,秸秆饲料可成为干青草的优良代替品。在全球草场不断退化,干青草总量不断下降的今天,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显得尤为重要,秸秆饲料以其天然优良的质量,较高的性价比在国际畜牧业逐步被注意,并且逐渐被重视,我国农作物秸秆再利用的各项技术不断突破,为全世界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秸秆饲料带来更多的可能,一方面缓解了草场退化对畜牧业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我国畜牧业国际竞争力,为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添砖加瓦(刘守梅,2019)。

3.4 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提高农民收入 国家粮食供给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我国耕地面积少,人口基数大,用世界7%的总耕地养活全世界21%的人口,在人口和耕地比例失调的情况下,我国耕地面积还呈现减少态势,土地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减少粮食浪费,维护粮食安全稳定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的永恒课题。将秸秆饲料化可以缓解粮食缺口问题,促进粮食安全稳定。

第一,秸秆饲料化减少了粮食浪费。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的粮食产量和消耗都相当巨大,但从长远看来,我国粮食消耗速度递增。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呈增加趋势,人口基数大导致对粮食的消耗能力强;另一方面也受耕地面积减少影响,此消彼长之下看,我国粮食问题不容乐观。在相对紧张的粮食问题下,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高达30%的粮食被牲畜食用,其中使用粮食直接饲喂牲畜的现象出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其原因如下,首先,因为农民自产粮的便捷性,每年在出售粮食时会留下一部分粮食用来饲喂自家牲畜,不需要刻意去市场购买,只需将售卖剩下的粮食经过粗加工便可直接喂养。其次,由于饲料价格偏高,大多数农户饲养的动物数量不多,其根本目的也和养殖机构不同,没有特别强的赢利欲望,更多的是选择将饲养的动物逢年过节时宰杀,因此不愿意将更多金钱投入养殖行为。另外,由于饲喂饲料的动物肉质口感有所降低,很多农户在饲喂牲畜时很少选择饲料。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的出现缓解了动物和人类“争夺”粮食的现象,由于秸秆饲料成本低,价格合理,农民可以选择将留置不出售的粮食售卖,用获得的利润去购买秸秆饲料,而且由于秸秆饲料和普通饲料的差别,秸秆饲料更接近于自然草料,对动物生长产生较少的刺激,养殖户也更愿意使用成本低、效果好的秸秆饲料制品,从而减少用粮食喂养动物的现象,缓解粮食过量消耗的压力。

第二,秸秆饲料化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粮食的种植。我国广大农民在种植粮食时面对相同的问题,获得的利润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城村居民对物质生活条件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农村经济特点,单单依靠土地种植售卖粮食获得的利润偏低,全国各地大部分农民选择在非农忙时节进城务工,随着农民进城浪潮的推进,农民在城市获得的利益回报也明显提高。和单纯的务农相比,打工不必承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恶劣环境,收益也相对稳定,另外,由于秸秆禁烧令的实施,秋收后的秸秆处置问题成为许多农民的难题,为了不影响来年春天播种,有的农民甚至选择花钱请人处理多余的秸秆,多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农民种植粮食的欲望降低(曹志宏,2018)。秸秆饲料化的出现,使得原本几乎无价值的农作物秸秆有了用武之地,集中收购秸秆使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除了收获粮食外,数量庞大的秸秆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除了增加农民收入外,秸秆饲料化还解决了秸秆处置问题,通过统一的收购处置,解决农民秋收后的秸秆处理难题,在增加收入、解决问题的双重效益下,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为加大国家粮食产量,促进粮食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4 总结

通过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利用,使得在农作物资源中占比量巨大的秸秆经过处理后不仅取代了人们直接焚烧的方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避免了对农业资源的浪费。另外,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多种适于家畜生长需求的微量元素,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对秸秆资源的综合再利用,不仅具有环保效益,也可以带来多重经济效益,如降低个体农户饲养成本,提高农户收入,促进饲料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稳定,提升我国畜牧业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家畜农作物秸秆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草食家畜》征稿简则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