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小学数学素养

2020-12-17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邹艳新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知识素养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 邹艳新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实际生活问题为背景,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得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力强化?

一、由静化动,抓住解决问题的主旋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急于传授知识,忽视运用有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体验数学价值的关键。教师要依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认知特性来设计问题。教师不要照搬教材内容,而是依据素材来进行再加工,化静态为动态,对单一的问题进行细致化的分层处理,使得教学内容承载的解决点更为丰富。具体来说,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把问题分为三层:一是为学习新教材所铺垫的问题;二是数学知识的逻辑化问题;三是数学知识的应用问题。这种细化的分层处理利于为学生提高有效的解决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在教学中讲授《比大小》的内容时,教师可引入一个小故事:一群小猴子去山上摘水果,但分水果时出现了小问题,同学们能帮小猴子分水果吗?之后,教师拿出图片向学生提问图中有哪些水果、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来观察。接下来,教师又提问:一个小猴子吃1 个桃和1 根香蕉合理吗?通过这种问题情境的设计,把知识动态化,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问题素养。

同时,教师要注意营造利于学生学习的情绪氛围。营造情绪氛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进而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相互交流和讨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引导者,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在“数一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动态情境:新学期开始了,学生热情洋溢地来上学,你瞧,有的跟老师打招呼,有的在跳绳,有的在做游戏,多热闹!学生被愉快的校园生活所吸引。之后,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展示小学生活动的图画,引导学生数数校园中各种物体的数目。于是,学生兴致勃勃地数起来:1 面红旗、2 个单杠、3 个垃圾桶……教师通过主题图的教学,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掌握数的概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由静态转化为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更为深刻地掌握知识,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二、恰当组合,建构数学知识结构

有关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其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认识到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由此,解决问题需要运用新方法再现已知的信息,这就需要策略性地指导,才能有效获得,并转化为内在知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策略性地掌握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单一的知识构建成综合的组织结构,有效减少学生的惰性,让学生在同一主题情境中,学会比较知识,发现问题的异同,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思考和辨析,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不仅避免知识过于琐碎、繁杂,又可把各部分相关联的知识融为一体,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素养。比如,在解决“三个方阵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如何计算,大部分学生会写出10×8×3=240(人)。之后,请学生讲解如何先算1 个方阵的人数,再求3 个方阵的人数,让学生真正掌握连乘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队形的变换,让学生求解方阵的人数。学生通过思考计算出8×3×10=240(人)和10×3×8=240(人),再让学生自己比较其异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思考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并告知学生如何选择最优的解决办法,既能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又有效地优化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通过恰当的组合知识,锻炼学生能够基于不同层面、不同观点来全方位思考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寻求拓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以数学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知识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应用素养。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其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他们还难以从教师所讲的内容中直接获取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寻求对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感知和获取知识,要多引导学生用符号、图形和线段来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得学生思考融入有序的、有针对性的信息系统中,同时观察、分析、比较、讨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应用素养。比如,教师向学生讲解求平均数的“移多补少,两者相等”的问题时,引导学生用圆圈、三角形等符号来解决问题,感受不同的解决问题办法,最后找出最简便的方法。又如,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时,教师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小组内进行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可以用“折一折”的办法,或用尺子进行测量等,使得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如,有关倍数问题、经过时间计算问题可用线段图来解决,寻求知识的拓展、巧妙利用策略解决问题是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空间与图形》知识教学中。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形成空间概念,都需要大量的形象材料积累。教师要充分展开教学内容并进行延伸,让学生有时间去拆、量、画,获取生动、形象的感性认知。比如,在讲解《角》的知识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鼓励学生去探究、去想象、去观察,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应用主体。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寻求知识的拓展、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感悟数学,提高学生的应用素养。

四、有效评价,提升数学素养水平

新课标强调要注重过程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修改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体现于学习活动结果上,更贯穿于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教师要有效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价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知识素养、应用素养、精神素养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应给予充分自由,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并找出最佳方法。有时学生得出的答案作为唯一目标,忽视答案是否符合数学思维逻辑,这就需要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其解决方法是否严谨、是否科学。总之,有效的评价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促使学生真正提高数学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教师讲解“植树问题”过程中,可创设教学情境,提供给学生多次机会来体验,借助图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首先,鼓励学生来设计植树方案,学生选取画线段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把一条线段分为4 段,加上2 端点,共有5 个端点,即可以栽5 棵树,接着向学生讲解要解决植树问题不能用简单的除法,然后改变间距,引导学生发现段数和棵数也会发生变化,并总结出规律:栽树的棵数比段数(间隔数)多1。最后,依据教材要求运用这一规律来解决植树问题。这样可以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多思考、多观察、多实践。同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形成自我反馈机制,也是在解决问题中培养数学素养的关键。另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回答、质疑都要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尽快知道自己想法的对错。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不能仅仅关注每个环节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解决问题是推行素质教育和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其能促进学生借助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地解决问题策略和技巧,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数学素养的一个新思路,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培养意识,深入研究如何利用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构建真正的数学素质教育课堂,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思维素养、应用素养和精神素养。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把知识动态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数学知识素养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解决问题的设计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