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寄宿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
2020-12-17胡海铭许雪民朱向东
胡海铭 许雪民 朱向东
(祁门县第一中学,安徽黄山 245600;祁门县古溪学校,安徽黄山 245614;歙县绍濂中心学校,安徽黄山 245251)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乡村学校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机遇。追求朴素无华的乡村教育,淡化教育的功利化色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优质学校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由于乡村全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连续时间长,课余时间充裕,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学生在校课余时间,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每个全寄宿制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是教师,任何课程改革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学校要深入挖掘教师资源,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按照学生发展的需求,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切合实际的校本课程,提高课程研发力度,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进一步提高乡村学校的办学质量。
一、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依据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发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学校聘请心理专家亲临指导,通过讲座、心理游戏、团体辅导、现场体验等方式,逐渐开发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消除学生浮躁冲动情绪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随后逐步丰富,形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学校邀请国家心理咨询师,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教育活动,让学生从游戏中领悟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收获自信,唤醒内心的力量。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学会交流和合作,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增进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缓解孤独感和自卑感,培养健康阳光的心态,增强自信自强、乐观向上、懂得感恩的情感意识。
二、开发艺体类实践课程
音乐和美术是多数学生喜欢的课程。但是,国家课程设置的内容相对较少,对乐器只有简单的介绍。开发以笛子、口琴等乐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相互补充,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口琴是一种小巧、轻便的乐器,它有许多优点:音阶固定,调子固定,简单易学,方便随身携带等。口琴的音色优美、动听。它可以用来独奏,也可以重奏、合奏,还可以为唱歌、舞蹈伴奏,能在乐队的领奏中发挥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口琴可以提高识谱能力,把握音节旋律的音准度,提高学音乐的兴趣。
寄宿制学校以乡村少年宫口琴兴趣小组为依托,挑选热爱口琴演奏的学生,音乐教师通过精心指导,让他们学会基本的演奏技巧,然后在班级推广,最后在全校普及。学校设置口琴考级领导组,对学生演奏水平进行考核,并颁发相应的证书。
三、开发语文课本剧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对课文内容展开深入细致的教学。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塑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创造性地开发课本剧,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编写成课本剧;然后,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神态动作模拟,惟妙惟肖地再现文中的人物形象。这样把阅读、写作、音乐、舞蹈等课程融为一体,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求各年级教师在第一学期至少开发一个至两个课本剧,通过收藏、完善、积累,最后编写出《课本剧》校本教材。
例如,《桥》这篇文章,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小组讨论、查找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组织编演课本剧。洪水泛滥的场景设计、人物对话的语言情调、临危不惧的人物形象、凸显主旨的细节表演,学生在修改文本和排练过程中,由衷敬佩这些人物的伟大精神,领悟课文的主旨。
四、开发地方特色课程
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对于全寄宿制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红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栽培、管理、采摘、制作到炮制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可以邀请精通茶艺的家长为学生讲解,带领学生到实践之地亲身体验;聘请国家级茶艺师为师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从中了解茶的种类、泡茶器具、泡茶之法及各类茶艺仪式。让学生从茶盘、茶杯、水盂等器具的选用,到烫杯、闻香、冲泡的过程都有充分的认识。
“剪纸艺术”“徽州民歌”“歙砚书法”都是徽州文化的瑰宝,都是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和艺术,更是优秀的地方特色课程。学校组织编写“剪纸艺术”“徽州民歌”“歙砚书法”地方课程,并聘请“剪纸艺术”传承人吴筱梅、“徽州民歌”传承人操明花、“歙砚书法”传承人王武正及儿童手工制作方面的黄山高校志愿者等利用周末时间来学校给留守学生上课指导。巧妙的剪纸作品、清爽的民歌“哈哈腔”、端正的毛笔字等,让学生对家乡的艺术文化兴趣倍增,使学生拓宽了视野,深入了解徽州文化的内涵,也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加强了家校的融合。
五、开发技能特色课程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乡村全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多、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劳动教育缺乏的情况,学校创建劳动技能课程。学校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寝室内务整理、厨房厨艺学习等特色课程,指导和教育留守学生建立“自己事自己毕”的生活态度,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做有思想、有纪律、有礼貌、有知识的人。
学校开展生活技能比赛,通过“钉纽扣”“叠被子”“系鞋带”“洗衣服”“内务整理”“我的拿手菜”等活动,让学生热爱活动。
六、开发科技实践特色课程
全寄宿制学校要想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开发科技实践特色课程,激发留守儿童发散思维,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大胆发明创造。学校可以开辟课外科技实践基地,如科技养殖实践基地、猴头菇科技种植基地、盆景科技教育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专家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活动,使他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校园内可开辟植物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种菜、除草、浇水等劳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现乡村教育浓浓的“乡味”。
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把自己的劳动果实和学习收获与大家分享,把自己的不足和困惑与大家共同商议解决,使得他们善于团结、善于合作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劳动的艰辛,感悟成功的不易,感悟学问的可贵,油然而生出对大自然的尊重,对父母老师的感恩,对知识的渴望追求。
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行动中增强心理抗压能力。一个个健康活泼、积极乐观的乡村留守儿童一起生活,家长放心、社会欢迎。
总之,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是综合性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点在于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和综合性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和教师资源,开发研究出适合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课程,形成乡村办学特色和亮点,让乡村孩子玩得好、学得好、留得住,使乡村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