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
2020-12-17
1 技术概述
随着水稻生产规模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得到快速普及,但水稻施肥的问题凸显:一是氮肥施用量大,长江流域稻区尤为突出;二是优化的施肥次数多,劳动强度大;三是施肥方式落后,以人工撒施为主,施肥效果差,稻田氮肥损失严重;四是简单低效,人工施肥有反弹趋势。为解决上述问题,科学家们研发了将基肥或分蘖肥通过机插侧深施用的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以及新型缓控释肥技术,均有效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提高氮肥利用率5%左右。但目前的缓控释肥难以保证水稻全生育期的养分需求,为了保证稳产高产,水稻仍然需要1~3次追肥。
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应用证实,将不同释放速率的缓控释肥进行科学混合组配,可以使得混配肥料养分释放规律与优质高产水稻二次吸肥高峰同步。创新了一次施肥满足水稻一生优质高产所需的“缓混肥”。将缓混肥与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相结合,实现机插水稻“一次施肥、一生供肥”的效果,是一项经济、环保、高效可行的先进实用技术。
2 技术要点
2.1 缓混肥料的选用
选用由多种缓控释肥经过科学组配形成的水稻专用缓混肥,氮释放特性与当地高产优质水稻需氮规律同步;要求粒型整齐、硬度适宜、吸湿少、不漂浮,适宜机械侧深施肥;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缓混肥的氮磷钾比例,肥料氮含量30%左右。
2.2 机插侧深施肥
精细平整土壤,耕深达15 cm以上,选用培优气吹式侧深施肥装置的插秧机,船板上有刮片,施肥后刮土盖住肥料;根据田块长度调整载秧量和载肥量,实现肥、秧装载同步;每天作业完毕后清扫肥箱,第2 d加入新肥料再作业。
2.3 精确诊断穗肥
水稻倒3叶期根据叶色诊断是否需要穗肥:如叶色褪淡明显(顶4 叶浅于顶3 叶),则籼稻施用3 kg、粳稻施用5 kg左右氮肥;如叶色正常(顶4叶与顶3叶叶色相近),则不用施用穗肥。
3 技术特性
3.1 增产
通过对2017 年江苏的11 个示范县、2018 年19个示范县以及2019年22个示范县设置的同田对比试验进行跟踪调查。对照为当地高产栽培方式,该技术施氮量设置为当地对照的70%~80%。多年多点平均增产6%以上,其中2017年平均增产11%,2018年平均增产7%,2019年平均增产6%。
3.2 提质
多年多点大田对比试验跟踪测定稻米品质指标显示: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稻米品质指标普遍显著提升,其中垩白度降低7.9%,整精米率提高1.8%,水稻蛋白质含量降低9.8 %,食味值增加7.9 %。
3.3 绿色
江苏丹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分次施肥相比,机插缓混肥一次技术水稻全生育期每667 m2无机氮淋溶损失减少42.8%;氨挥发损失为19%~20%,降低35%左右;碳排放减少30.0%左右。氮肥利用率达到55%左右,较常规提高16个百分点。大田对比试验验证,该技术普遍可以将氮肥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节约肥料20%~30%。
3.4 增效
该技术用缓混肥随水稻机插一次性施入,可减少施肥用工3~4 次,氮肥施用量可减少20%~30%,每667 m2肥料成本降低10 元左右,综合节本增效100元/667m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