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及其渔业效益
2020-12-17鲁玲
鲁 玲
(即墨区自然资源局,山东 即墨 266200)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以及海洋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海洋渔业资源繁殖速度跟不上消耗速度,出现衰退问题[1-4]。2015 年,世界粮农组织对海洋渔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海洋渔业种群过渡捕捞的比例达到了32%,60%的渔业被充分开发,仅8%渔业种群还未被开发。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开始重视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并提出了许多修复措施[5]。其中,海洋增值放流是最常见的修复措施,也是最为有效的修复手段。本文以山东半岛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海洋增值放流的区域以及水产种类数量等现状问题,进一步分析山东地区主要增值放流品种的渔业效益问题,为今后渔业发展提供实际借鉴作用。
1 放流海区、种类和数量结构
1.1 放流的苗种质量
在开展增值放流工程时,除了要考虑增值放流苗种的质量外,还要充分考虑在选定区域进行增值放流是否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冲击与破坏,特别是要研究清楚放流物种的自然遗传特征,保证在新环境中不会被干扰。根据我国农业部发布的有关规定[6],优先选用本地水产苗种进行增值放流,若需要放流人工培养物种,则苗种必须要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企业提供,任何不符合增值放流规定的水生生物均不能用于增值放流,特别是不符合规定的外来物种。并且被放流的物种要保证质量较高,培育期间要及时处理苗种病害。
1.2 放流苗种的数量
增值放流苗种数量是一个关键因素,在苗种放流之前,要合理考虑放流的数量,其具体做法有如下2 种:第一,结合饵料生物繁殖速率、规模与被放流苗种生长规模进行估算;第二,以历年来该地区捕捞数据为基础,结合计划捕捞量和补充量进行估算[7]。本文研究对象为山东半岛区域,所以经过充分考察,搜集的山东半岛沿海水域的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特征,根据我国当前增值放流水平,目前适合山东半岛增值放流的主要水生物品种有文蛤、牡蛎、竹蛏等沿海滩涂贝类,以及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蜇、金乌贼、真鲷、三疣梭子蟹等。
1.3 放流苗种生境
放流苗种需要有合适的生存环境,否则将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某些鱼类只有在特殊的水域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一旦环境不合适,其成活率将急剧下降,增值放流效果不明显,如大马哈鱼等[8-9]。在海草丰富的水域,放流合适的虾类,成活率要远远高于海草贫瘠的水域,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海草丰富区域虾类生长速率也要高于海草贫瘠水域,两者将近有2 倍的差别。所以在确定增值放流苗种的质量与数量之后,要选择合适的放流生境,以保证苗种正常生长。
2 主要放流品种的渔业效益分析
渔业资源效益受到多个方面影响,其中主要有放流生物本身、区域饵料生物基础规模以及种群之间竞争等。另外,海域气候环境变化以及人为干扰活动等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上述诸多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结果使得增值放流和渔业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导致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修复工作也面临较大压力。
2.1 中国对虾
中国对虾具有很强的繁殖生存能力,经济效益高,并且中国对虾大规模人工培育技术非常成熟,在国内已经形成规模。并且我国很早就开始研究虾渔业种群动态以及渔业资源管理等,在20 世纪80 年代,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山东半岛地区展开合作,开始对虾苗增值放流试验,一次性投入370×104尾对虾苗种,并取得了预期效果,随后又对不同地区开展增值放流活动,考察对虾繁殖生长变化的趋势,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并提高中国对虾增值放流技术和管理手段。截至2018 年,山东半岛地区共增值放流体长超过了25 mm 的对虾150×108尾,并且在秋汛时期回捕量超过高达4×104t。
2.2 日本对虾
日本对虾是外来品种,也是山东半岛重点引入的一个新品种。在引入之前,黄海海域的中部及以北地区观察到日本对虾分布。自从2005 年山东半岛地区尝试引入日本对虾作为增值放流对象后,前期增值放流仅仅几千尾,但是在次年秋汛回捕量超过了350 t,远远超过了增值放流的总量,说明了日本对虾作为增值放流苗种具有巨大的潜在收益。随后几年,山东半岛沿海地区不断增加日本对虾增值放流数量,截至到2017 年,增值放流10 mm 以上的日本对虾超过20×108尾,同时回捕产量也超过了3 500 t。积累历年数据可知,日本对虾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白天潜伏在沙子当中,可以避免敌害的猎食,同时日本对虾在放流海域生存活动范围非常小,捕捞容易,所以近些年来,日本对虾增值放流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尤其是政府对此投入力度加大,管理手段和模式更新,日本对虾增值回流效益明显提高。
2.3 海蜇
海蜇是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海蜇属的统称,为暖水性大型食用水母。海蜇喜浮游生活,终生栖息于近海水深5~20 m的水域。山东省海蜇试验性放流开始于1991 年,并于1994年被列为生产性增殖品种,放流海区主要为莱州湾。在2004年以前,年放流量基本在0.5×108~1×108头。为扩大海蜇放流规模,分别于乳山近海(2003 年)和青岛近海(2004 年)进行了放流增殖试验。放流海蜇规格从开始时的伞径5 mm 增至目前的8 mm 左右。至2007 年,共放流伞径5 mm 以上幼海蜇11.442×108头,回捕海蜇9.442×104头。2007 年放流幼海蜇近2.3×108余头,回捕海蜇猛增至1.9×104头。海蜇的放流时间大约在5 月——7 月,据调查,近几年在莱州湾捕捞的海蜇,最高年份约70%为增殖海蜇。
2.4 金乌贼
金乌贼在我国黄海海域分布数量最多,并且还存在于东部沿海和渤海海域。另外,隔海相望的日本九州、四国等海域同样分布着大量的金乌贼。从历年数据资料可知,金乌贼在每年的12 月——次年3 月是过冬时期,大量的金乌贼会聚集到黄海中部70 m 的深水区域过冬,直到开春后,金乌贼群体会离开过冬区域转移到黄海和渤海海域产卵。从金乌贼迁移路线来看,每年首先到达山东日照地区,然后是青岛海岸。金乌贼主要生活在10 m 以内的浅水区域,生存繁殖温度大约在10℃左右,盐度为31‰的海域非常适合繁殖。所以,可以将日照沿海地区作为金乌贼增值放流的主要区域,科学规划金乌贼增值放流苗种质量和数量。
3 结论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增高,海产作为国内重要的消费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海产需求,增值放流逐渐成为沿海地区人们扩大海产质量和数量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维护沿海海域生态稳定的关键举措。但是目前国内增值放流活动还存在优化空间,还需加强增值放流科学指导和专业管理,扩大公众参与途径,充分采纳和采取沿海渔民建议,尝试扩大增值放流的水产品种等。同时还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沿区域增值放流等活动完善改进方案,做到区域内供需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渔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渔业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