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题干细节,培养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2020-12-17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陈景凤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 陈景凤
众所周知,生活离不开数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将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接触这类模拟实际的相关数学问题,它需要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应用所学知识求解,得出正确答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关注题干细节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将围绕关注题干细节解决数学问题的应用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一、比较大小,求解和差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题目往往会给出相关量,学生应当学会正确分析它们的数学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正确的数学关系式,通过正确的和差运算求解得出所需数据。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尚未成熟,因此,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分析题干,通过观察细节,寻找各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运用和差计算正确求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方法步骤。这样一来,当学生再次接触到这类问题时,就能够明白其知识考查点,关注细节,得到相应的数学关系,进而继续求解得出答案。
例如,在讲解“加减法”时,我向大家讲解了这样一道例题:小明放学后去书店购买文具,他买了笔记本和圆珠笔两种文具,一共10 件,已知圆珠笔比笔记本多两件,请问小明两种文具各买了几件?首先,我带领学生阅读题干,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道题目中一共涉及两个量,通过注重细节之处,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列出简单的分析式:圆珠笔+笔记本=10、圆珠笔=笔记本+2。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根据和差关系进行求解,即笔记本的数量为:(10-2)÷2=4,圆珠笔的数量为:4+2=6。通过分析题目,列出关系式,我们能够准确求解,得出正确答案。
在求解和差问题时,我们只需要分析题干,关注细节,了解题目中已知量的大小关系,然后再列出正确的和差式进行计算求解即可,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一定要分清大小关系,切忌混淆,造成计算错误。
二、注重倍数,计算和倍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题目还会提供倍数关系,不同于简单的和差运算,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学生进行稍难一些的乘除运算,学生在进行分析求解时,一定要注重对应的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带领学生分析倍数关系进行计算求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这类题目的解法。
例如,在讲解“倍数”时,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李爷爷家有一个果园,园内种有苹果和梨两种水果,已知李爷爷将一行梨树和两行苹果树交叉种植,每行的数目相同,若园内共有两种果树24 棵,请问两种果树共有多少棵?看到这道题目后,我们可以很快地发现,这是一道和倍问题,分析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出两种果树的总棵数以及两者的倍数关系,即:苹果树的棵数=2×梨树的棵数、苹果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24。列出两者的数量关系后,我们可以很快地得出梨树的棵数为24÷3=8,苹果树有2×8=16 棵。
在解决和倍问题时,学生应当仔细分析题目中的倍数关系,通过列出正确的和倍公式,计算得出正确答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应当通过练习提升计算能力,从而提高解答题目的正确率。
三、结合情景,分析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中一类常见的问题,它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解决这类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分析题目中的路程关系列式求解。由于相遇问题较抽象,有些时候学生往往无法准确地分析情景,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练习带领学生进行情景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熟练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步骤。
例如,在讲解“相遇问题”时,我为学生讲解了这样一道例题:已知小明家和小李家相距2250 m,若两人同时从家匀速出发,小明的速度为1.4 m/s,小李的速度为1.6 m/s,请问两人何时相遇?看到这道题目,首先我抽取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假设讲台两侧分别为小明家和小李家,分析题干,我们可以知道两人同时出发,问何时相遇,于是让两个学生同时向前走,在讲台上相遇时,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人走过的路程就等于两家的距离,又由于两人同时匀速出发,所以两人每秒步行的总路程为1.4+1.6=3 m,2250÷3=750 s=12.5min,即出发后12.5min 两人相遇。学生在解决相遇问题时,也可以在草稿纸上画线段图进行分析,这样往往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明白题目中的情景关系。
通过带领学生结合情景分析,能够更加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后续求解。
总之,生活处处皆数学,教师应当通过教学从小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关注题目的细节之处,找到相应的数量关系,从而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