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活动式教学的价值和实现路径

2020-12-17

教师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探究性情境教学模式

周 涛

(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虽然不属于升学应试科目,但是,地理学科作为帮助学生实现对地理要素、地理规律、地理发展等进行认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能够为学生应对一些现实问题或者为更高学习阶段打下基础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很多教师在地理教学方面所采取的方式还是偏向传统。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加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创新的齐头并进,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框架内下实现地理课堂价值提升的目标。与此同时,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积极采取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以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这其中,活动式教学作为集体验性、生动性和探究性于一体的学习模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果教师能够将活动式教学模式引入,将对教学效果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初中地理活动式教学的内涵解析

(一)活动式教学的概念界定

活动式教学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具体活动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对地理知识的实践、体验、探索。在活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过去被动、简单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变成了通过多看、多听、多动手,增加交流的时间,主动地去获取地理知识和方法,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活动式教学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激烈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活动式教学的价值取向

1.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采取一种陈述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性,学习效果也往往难以提升。但是在活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摆脱过去机械式被动接受的模式,通过参与活动、自主探究,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强化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促进课堂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初中地理课堂结构还是比较单薄,基本就是包括知识点讲授、习题训练等,其目标也只是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解题能力的提升。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对于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课堂结构已经不适应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而将活动式教学引入其中,能够使学生在传统的课堂内容之外,接触到一系列动手实践、感知体验、合作学习等环节,从而在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促进课堂结构不断优化。

3.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对初中生来说,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通过死记硬背来积累知识,不仅时间长了容易忘记,而且也不利于对知识的深入消化和吸收,此外更影响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但是在活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摆脱过去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以更加体验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方式去学习和思考,效果能够得到一定提升。

二、初中地理活动式教学的实现路径

(一)在认知活动中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学好地理的前置条件。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是采取直入主题的方式将知识点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通过记忆去掌握和消化,这种方式在效果提升上有明显的局限性。为此,采取认知活动,来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比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章的时候,组织学生思考“你家乡的自然特征是什么样的?在这种自然特征下,农业有着什么样的特征呢?”,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再循序渐进,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在这样的“活动导学”模式下,学生既能够主动思考新知识,又能够对新知识产生比较深的印象。

(二)在情境活动中增强学生认识

情境活动教学法是内容较为广泛、形式较为丰富的一种活动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并且让学生参与到情境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开展情境活动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点就是情境的设计,教师应当要以提高学生参与兴趣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为目标,做好情境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工作。比如学习《地球和地图》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先将GPS 系统地形图在多媒体上进行呈现,然后问学生“GPS系统地形图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学生就会回答“很熟悉,平时见父母开车的时候用过”,学生的兴趣点也就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带领学生认识新课程内容,并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GPS系统,加深认识。

(三)在体验活动中深化学生理解

体验活动是让学生能够充分形成地理感知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单纯地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体验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更好地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要注意通过让学生多做、多行、多感悟、多思考,实现教学的目标。教师采取研学旅行的方式来强化学生体验。所谓研学旅行,是教师根据区域特色、学生特点和地理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或者徒步行走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地理知识的体验。尤其是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以探究地理为基本内容的学科,将其和研学旅行相结合,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和意义。比如在学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校外去探索当地的自然地貌,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研学旅行报告或者是课题小结。

(四)在探究活动中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探究性活动来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性活动有多种形式,包括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等。探究性活动能够让学生思维得到延伸,在巩固既有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接触和吸收。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气候》章节的过程中,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查找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气温的数据和图表,并将这些数据和图表罗列,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气温变化的差异,从而实现对学生地理思维的驱动。

初中地理是以自然知识为基础,以思考能力为条件的学科。学好初中地理,使学生在地理知识掌握、地理实践能力提升、地理感知能力发展等方面能够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就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运用,要大胆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寻中有更多的成效。

猜你喜欢

探究性情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