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校本开发研究
2020-12-17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郑源源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 郑源源
当前社会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使小学生的学习形式变得丰富多样,也促进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是指将信息技术相关的手段与传统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进行有效融合所形成的全新的校本课程。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创新,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无论是软硬件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受到网络信息科技不断更新换代的限制,一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其他更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所取代,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跟其他已经成熟的传统学科相比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校本开发的过程中突破局限、勇于创新就显得意义重大。
一、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分析
课程开发特点呈现出多样性。首先是课程开发所涉及的主体的多样性,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不仅包括课程的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体系,还涉及到多媒体技术、网络环境、教学媒介等虚拟主体,还需要进行一定的人机交互模式的开发,把实际主题和虚拟主题进行有机结合。其次,该课程开发具有课程资源的多样性特征,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学校的内部环境,还要结合校外网络大环境,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开发所涉及到的内容很丰富,网络媒介就能给该课程带来丰富的信息量和资源,这些资源也很容易通过网络进行收集和整合。第三,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具有动态化特点,信息技术手段是该课程校本开发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信息技术手段大多需要运用到网络媒介,而这些网络化的课程开发方式具有交互性,开放性的动态特点,便于人机交流以及“人—机—人”模式的交流。第四,具有学习过程的合作开放式特征,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推崇平等合作交流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个性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满足不同需求学生的差异化学习,也可利用差异化学习特性进行学生间的兴趣互补、合作共赢。同时师生关系也是平等的,网上互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二、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探讨
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虽然是以自己学校的实际为前提,突出“校本”的理论,但不能脱离上级课程主管部门颁发的课程实施标准,在创新开发的同时要紧紧围绕大方向进行。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将实践模式分为调适模式、整合模式和创新模式三种主要模式。调适模式的主旨是针对上级课程主管部门颁布的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学校的特点、地方文化传统对其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一定的删减和调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校本化实际处理。整合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学习内容时对贯穿所有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避免所学知识的重复和断裂。现有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有部分知识跨度大,学生不易理解,我们要根据教学主题把这些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归类和调整,把课程标准中所涉及到的相似的教学内容按照难度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进行重新整合和拼接,把握好循序渐进的原则。创新模式主要围绕着校本化的宗旨,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创新,创新的同时要把握好基础性原则,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要尽量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兼顾特殊性原则,也就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差异化教学内容创新设计,满足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三、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需要结合不同认知学生的实际挑选一系列符合他们学习兴趣的主题,也要结合其他学科进行知识的交叉和渗透,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需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尽量要生活化。教学知识所涉及的理论基础是抽象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把这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生活化、校园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往往涉及到一些最基础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知识的扩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二,可行性原则。每个地区的学校财政、人力、物力等水平不相同,信息技术教学对软硬件的依赖性较高,所以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简便可行的教学主题。第三,学科结合。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的知识应用。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综合考虑,把不同的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教学主题的选择尽量遵循开放式的原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既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就感,也符合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
四、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反馈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评价是最终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校本课程的开发运用效果如何,获取的评价反馈至关重要,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评价,还需要学生的学习反馈。首先,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情况。我们可以根据课堂的活跃度、学习成绩测评、线上的问卷调查等来搜集这些信息。学生的课堂活跃度主要通过教师层面来测评,教学所选取的主题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课后与同学之间或者教师之间的互动是否活跃都可以通过表现的形式获得。其次就是成绩测评,主要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把教学主体分为两类来进行对比,通过分析综合成绩来得出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接着,是教师对课程的评价,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与学生不同,教师的评价体系大多数通过主观感受来获取,跟学生的客观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信息具有本质的不同,分析起来也比较复杂,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建议采用课题组的方式来对一轮教学过程进行集中探讨,对教师反馈的普遍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又能听取不同教师的教学感受来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我们还可以设计自评量表来收集教师对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体会。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了解其多样性的特点,并结合本校实际选取最适合的开发模式,在教学主题的设计上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兼顾教师的知识背景和教育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对课程的开发进行反馈和进一步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