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习立德 回归教育本真

2020-12-17姜莉莉

中小学校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立德国学垃圾

□姜莉莉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学校着力构建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养习立德”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新格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一、小处着眼明规范,使好习惯内化于心

子曰:“性相近,习相远”。“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是强调早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童蒙养正”的教育规律又告诉我们在小学阶段最关键的应是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好的习惯,什么是规范的行为和要求。为此,我们先是针对不良习惯定要求,然后根据养成目标定路径。

(一)针对不良习惯定要求

“归位”习惯是受用于人一生的好习惯。基于小学生的品行素养重在习惯养成的认识,先后在上下学秩序、大型集会秩序、课间学习物品摆放、课上学习习惯、垃圾处理、学生督察团队的建设等方面做了程序优化、目标细化等规范工作。比如:针对学生一下课就往外跑易摔倒的恶习,我们规范了课间、午间桌凳和学习用品整齐摆放的要求。又如:为培养孩子养成下课后先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要求学生把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整齐摆放在桌面的一角,做到桌面、桌洞干净、无杂物,再将凳子和书包紧挨放在左、右桌腿里侧,漫步轻声出入教室活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出入方便安全,也养成了良好地做事条理性。此外,学校在每个楼层设置了“红领巾啄木鸟”文明行为记录台,通过课间不间断的巡查规范,使“归位”的好习惯内化于心。

(二)根据养成目标定路径

明确了好习惯的“标准”以后,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达成好习惯的路径。为此根据《中小学生品行养成教育目标规划》 的总体目标,我们先后召开了部分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家委会成员、管理人员会议,针对规划中二级指标的具体内容,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确定了不同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并明确了考核、达标的具体措施。比如:培养学生形成远大“理想信念”的一项内容是“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年级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一二年级是让班主任利用3节班队会课时间结合事例分层面进行讲解,再设置成“课堂约定”或路队口号进行练习;三四年级是利用班级微信群进行熟记达标,每月两个主题词,通过具体事例来践行;五六年级是通过诗歌、手抄报、作文、歌谣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展现出来。

二、细处着手自主做,使好习惯外化于行

好的习惯受益终生,但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砺和长期的坚持。为让小学生在“做”中形成好的习惯,我们首先制定了一些行动计划和程序,设定了一些恰当的目标,并为此“配置”了一些适时的奖励。

(一)快、静、净“三合一”行动

“自律”是一个人成长、成功必要的素质。为培养学生自律的好习惯,增强秩序意识,学校制定了统一的快、静、净“三合一”放学程序。学生收拾书包、上凳子、捡垃圾、用自带抹布擦地板、背书包、按队列顺序出教室、站队离校。人人都是值日生,自己的座区自己负责,每个班10 分钟左右完成值日并站队离校。我们把这个过程中的卫生打扫、站队离校、清校称为“三合一”。这个过程不仅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劳动意识,慢慢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二)“无垃圾校园”行动

“不乱扔垃圾”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为培养学生“整理卫生”的好习惯,打造一个清静祥和的“无垃圾校园”,学校除了整体大力宣传外,还通过“我的地盘不留垃圾”等活动培养学生看见垃圾主动捡起来的日常习惯。

为充分提高每一位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培养每一个公民社会参与的素养,学校还开展了争创“无垃圾校园”金点子评比活动。为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创新意识,学校在升旗仪式上借助大屏幕向全校师生展示创意,并进行表彰,不仅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究的精神和习惯。

三、纵深着眼诵经典,寻找素养习惯之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学校以读国学、诵经典为抓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定了各年级国学教学内容;统一设置了国学课时,每周一节国学课;每天早读20 分钟、午练10 分钟的国学吟诵;探索出了国学课的教学流程,教师范读或听音频模仿——自由感知——粗知大意——自由练习——展示交流;还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措施。红领巾广播站也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播音版块。每个假期诵读国学已是老师们的必修课,开学第一周的集体教研活动是老师们展示国学吟诵的舞台。

国学诵读浸润了全体师生的心灵,为每一位孩子夯实了文化基础,打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找到了素养习惯之根。

四、广泛汲取红色基因,追寻素养习惯之魂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理想信念的确立是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广泛汲取沂蒙山区这块红色土壤的养分,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课程,追寻素养习惯之魂。

寂寂烈士碑,年年缅怀情。每年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走进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蒙文化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地进行红色研学,开展祭扫烈士纪念碑、诉说英雄故事等活动,激发每一个孩子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怀和壮志。

冉冉五星旗,殷殷爱国心。常态化、序列化的升旗仪式,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每年的国庆节,抗战纪念日学校都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并对学生记录下的精彩而感动的瞬间进行评比,以此让学生感受国家的繁荣昌盛,培养每一个孩子的文化自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通过“养习立德”的育人路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找回教育本该有的样子,助力学生健康向上、阳光自信、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立德国学垃圾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垂”改成“掉”,好不好?
垃圾去哪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