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脱贫中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探究
2020-12-17谷新矿
□谷新矿
一、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的背景和依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切实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力度,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于2018 年1月发布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把推普脱贫的重点锁定在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上。这些推普脱贫的重点人群就是“三区三州”(即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的青壮年农牧民。这是“坚持精准聚焦,精准发力”,具有明确定位和符合脱贫实际的战略决策。而针对青壮年农牧民的普通话学习,国家语委开展了大量工作,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深度贫困地区普通话普及率目前看还是低。面对困难,国家语委有着清醒的认识,为在2020 年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就需要推普达标,达到“行动计划”中规定的目标,即现有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
那么,如何达标,怎样才算完成了这一既定目标呢?这就要求有一个基本的评测标准和系统。为此,教育部语用司决定,针对推普脱贫攻坚中青壮年农牧民的普通话学习,研制基于《普通话1000句》学习效果的测评标准并推广应用,同时明确要求:紧密结合“三区三州”农牧民普通话学习需求,明确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区别,准确真实地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水平,“以测促学,以学助推”,助力推普脱贫攻坚2020 年通及率、达标率的验收。于是,2019 年4 月在教育部语用司领导下,成立由教育部语用所、语文出版社和科大讯飞骨干力量组成的研发团队,开展“推普脱贫中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效果的测评标准研制与应用”工作。
二、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的目的和原则
我们认为,对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这次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的真正目的是:为更好地适应他们的教育基础与应用需要,提高其学习过程中的学用效果反馈;以测评为手段,激发他们普通话学习的兴趣,“以测促学,以学助推”;同时,通过测评了解贫困地区的普通话推广学习情况,促进推普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明确了测评的原则,即:针对测评对象,明确测评内容,运用好测评方法,开展好测评实施。
(一)以贫困地区普通话学习者,尤其是青壮年农牧民为测评对象
如前所述,推普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就是青壮年农牧民,而青壮年农牧民的普通话学习有其自身特点,不能依据现有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测试标准和测试要求来对待他们,因此,对贫困地区开展普通话的推广,既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和技术活动。推普,尤其是青壮年农牧民的推普,必须与知识的传授、信息的传递密切结合,普通话水平应以基本沟通、基本运用能力为基准,为此,就需要专门研制测评标准。
(二)在内容上以《普通话1000 句》为底本,适当结合贫困地区当地的实际用语
为实施好《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教育部语用司委托语文出版社于2018 年6 月编辑出版了《普通话1000句》,旨在满足母语为非汉语的普通话学习者的需要,尤其要满足“三区三州”农牧民学习普通话的需要。《普通话1000 句》的内容从生活、学习、工作、出行以及应急等5 个模块,部署了90 多个话题,囊括了一个人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普通话交流的需要。除此之外,针对青壮年农牧民,还专门开设了“农业技术”“科学种植”等方面的内容,满足他们经济活动和技术活动的需要。各地在培训和使用过程中,结合贫困地区当地的实际,精选出“普通话200 句”“普通话400 句”等双语学习材料,以解决青壮年农牧民的普通话学习和培训问题。这说明以《普通话1000 句》为底本结合当地的实际用语对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效果进行测评,在内容上是有充分保障的。
(三)在测评方法上以互联网为手段开发测评软件,实现在线测评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适时引入智能手机App 在贫困地区开展普通话学习是可行的。例如,2018 年4 月,云南省教育厅与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科大讯飞联合推出“语言扶贫”App 项目。截至2018 年12月,云南省发放手机20000 台,196649 人通过App 学习普通话,其中149924 人使用“语言扶贫”App 学习,46725 人使用“Superfish”智能普通话互动学习系统学习。从各地推普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来看,既然普通话学习和培训采用了信息化手段,那么在测评方法上,也可以采用互联网手段,实现在线测评。
(四)在实施方式上依托各地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开展测评
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备的管理和实施机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主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的行政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应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领导并开展各地语言文字工作。之后,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也全面展开。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各地语委办和测试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推普脱贫攻坚中的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效果的测评,也将依托各地语言文字部门和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开展测评。
三、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的标准、试卷构成和测试方式
开展好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就要研制测评的标准,以及依据标准进行测试的试卷和试题。研制测试标准首先要了解并依据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使用的实际状况,我们主要依据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中的成果。2010 年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负责组织在河北、江苏、广西开展的国家语委重点项目“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摸清了自2000 年以来有关普通话的普及情况。在这些调查过程中,同时开展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情况的调查研究”,包括专门针对民族地区普通人群、特定人群的调查等,形成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度抽样研究”等成果。
我们以“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为科学依据,再借鉴国家语委制订《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等级标准》)的经验,来研制新的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标准,以及依据标准进行测试的试卷和试题。
(一)学习效果测评的标准
在借鉴《等级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贫困地区农牧民的实际情况,与《普通话1000 句》一书相结合,我们进行标准的研制。
1.评测标准的分级情况
《等级标准》把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级六等,级和等实行量化评分。借鉴这种分级的经验,我们结合这次推普脱贫攻坚的目标和需要,把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效果划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赋分标准为:100分为满分,80 分以上为优良,60至79 分为合格,60 分以下为不合格。这与目前国家实施的《等级标准》相比,更符合贫困地区农牧民学习普通话的实际,更贴近贫困地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求。
2.评测标准的具体内容
《等级标准》的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调和表达几个方面,是在朗读和自由交谈时测试的,不测听力。但在推普脱贫攻坚中,青壮年农牧民的普通话学习水平,不仅低于《等级标准》中最差的三级乙等,而且大都属于不识汉字的人群,对他们测试听说水平,需要重新拟定测试内容。对此,我们确定的评测内容为:普通话水平达到优良,要求受测者能听懂生产、生活、学习及基本社会活动常用的普通话语句;能熟练运用普通话完成简单的口头交际;语言流畅,规范程度较高;测试总分在80 分(含)以上。达到合格,要求受测者能基本听懂生产、生活、学习及基本社会活动中常用的普通话语句;能运用普通话基本完成简单的口头交际;语言基本流畅,基本符合规范;测试总分在60 分(含)至79 分(含)之间。不合格的受测者,不能听懂生产、生活、学习及基本社会活动中常用的普通话语句;不能运用普通话完成简单的口头交际;测试总分低于60 分。
(二)学习效果测评的试卷构成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满分为100 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朗读、判断和说话。其中朗读包括读单音节字词、读双音节字词和朗读短文,占总分的60%;判断占总分的10%;说话占总分的30%。借鉴这个试卷的结构,学习效果测评的试卷由三部分构成。
跟读词语和句子,这一部分占总分的40%。要求受测者跟读生产、生活、学习及基本社会活动常用的普通话词句,主要考查其听音和发音能力。
听句子选择正确答案,这一部分占总分的40%。要求受测者听懂相关的普通话语句,主要考查其听力和理解能力。
回答问题,这一部分占总分的20%。要求受测者运用普通话完成简单的口头交际,这是一道综合性题目,考查受测者听和说的综合运用能力。
上述三部分所占分值的比例,考虑到使用手机App 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便于操作。如,回答问题这一部分比较灵活,占分比就较少。各部分试题将根据研制的标准,组织专家来命制。测试卷聚焦听和说,从掌握字词量、能跟读、能听懂、能对话交流等不同维度设计,大部分测试语料来自《普通话1000 句》。考虑到贫困地区受测者识记汉字能力较弱,试卷主要采用了语音加图片的呈现方式。
(三)测试全部采用手机App方式进行
推普脱贫攻坚行动是在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领导下进行的,学习者可以采用“语言扶贫”App 方式进行学习。测试标准研制过程中,信息技术公司充分发挥其语音识别等技术优势,组织技术团队,克服困难,开发了一套针对专门需求的语音识别系统,以及方便快捷的在线测评软件。这套软件以人机互动为基本模式,把学习、测评、交流、互动融为一体,通过实名认证进行在线测评,支持多次测评,实现成绩动态覆盖。该软件还可以运用大数据对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为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真实数据支撑。该软件已经植入“语言扶贫”App,供学习者使用。截至2019年11 月30 日,“语言扶贫App”使用人数为31.4 万人次,7202 人接受了普通话在线测评。其中,成绩达到优良的有2149 人,合格的有1960 人,不合格的有3093人。这为下一步全面测评奠定了基础。
四、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既要借鉴以往经验,更要联系实际
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初步成果,得益于充分借鉴了国家语委自1994 年以来开展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经验。多年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负责。这次普通话学习效果的测评标准,也是由该中心专家负责研制,测试标准、试卷构成和测试方式等,都是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大纲等基础上形成的,虽没有什么理论创新,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结合贫困地区青壮年农牧民的生活实际,有的放矢。2018 年3 月至6 月,教育部语用司、语用所和语文出版社联合对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进行了三次实地调研,对推普脱贫攻坚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和培训基本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实践经验进行了充分的总结;对农牧民普通话学习使用的《普通话1000 句》和手机App 进行了完善,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学习效果测评标准的研制工作。2019年7 月我们又进行了云南怒江州泸水市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学习资源和评价标准研发专项调研,实地试运行了普通话测评系统,针对农牧民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对测评标准又进行了完善,使得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系统更加科学有效。
(二)既要坚持学以达标,更要以测促学
我们这次研制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标准,开发测试产品并推广应用,与现有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有区别的。现有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为了认定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而我们开展的普通话学习效果测评,不仅对落实《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的目标任务,即“到2020 年,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应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现有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有检测和验证的作用,而且更有意义的是,通过测评可以带动并促进青壮年农牧民的普通话学习。每次测评都是一次普通话的学习和训练过程,因为测试内容来自《普通话1000 句》及农牧民生活实际用语,开发的题库就是农牧民的学习内容,而且这种手机App 的测试,能够激发农牧民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通过测评了解贫困地区普通话推广学习情况,促进推普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三)既要注重目标完成,更要侧重长远发展
要在2020 年完成推普脱贫攻坚行动,目标任务是“现有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这个基本能力不在现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范围之内,所以我们才研制了这个学习效果测评标准,促进推普攻坚任务的完成。这项工作,正如语言文字专家李宇明所说:“推普对于贫困,其作用更在长效,阻断代际贫困的作用更大。因此要有耐心,有恒心,不能操之过急。既要重视时效性的收获,更要重视贫困地区推普的长效机制建设,特别是发挥好当地学校的推普作用。”这样看来,贫困地区的语言障碍是一个社会问题,推普助力扶贫是一项周期长且见效慢的工程。
语言有其自身的习得和发展规律,其发展并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掌握一门语言需要一定的时间,巩固语言学习效果也需要稳定的语言交流环境和使用域,长效推进才能发挥最优的语言价值。因此,在初步完成攻坚阶段任务之后,应将之纳入教育扶贫的常规工作和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常规工作中去,促进推普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