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视野下“舌尖上的世界”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2020-12-17■陈磊
■陈 磊
“食育”是指利用与饮食相关的礼仪、文学、艺术、科学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化育”,以提升其素养的过程。在日本,食育被定位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智育、德育、体育的基础。日本政府颁布了《食育基本法》,旨在让国民学习与饮食相关的知识,具备选择饮食的能力,培养可以实践健全饮食生活的人,培养国民关于“食”的思考方式,从而推进食育,形成健康、丰富的国民文化生活,打造一个活力社会。食育在中国也受到各方关注,以食育作为载体,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很好地实现国际理解教育校本化目标。
一、“舌尖上的世界”校本课程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价值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容易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课本为载体的日常教学,往往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缺乏真实情境,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民以食为天,多姿多彩的饮食可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将食育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载体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以食育为载体的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呈现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美食,学生能体验到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与厚重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培养学生的包容心与责任感。在教学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多姿多彩的世界,领略世界文化的不同。教师引领学生站在更高视角理解文化的差异,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学会包容不同的文化,培养责任感。再次,鼓励学生传承、推广中华优秀文化。国际理解教育并不是单向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领略世界璀璨的文化,而且有责任鼓励学生今后把中国优秀的美食及文化、习俗推广到世界。最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在了解外国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过程中,学生领略了世界的多样性,习得的不仅仅是有关饮食的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了全球视野和放眼看世界的能力。
二、“舌尖上的世界”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1.深入了解中国饮食。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彩的地方饮食,如麻辣鲜香的川菜、精致典雅的苏菜等。各地方菜系蕴含了当地人民几千年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义,其背后是各个地方历史、人文与风俗习惯演进的结果,代表了璀璨的中国历史、文化与哲学。因此,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国家。
笔者把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放在了校本课程“舌尖上的世界”第一课时,通过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视频剪辑,让学生领略中国各地特色美食,详细了解中国八大菜系,包括原料、刀工、制作工艺等。笔者还进行了资料链接,带领学生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陕西菜和客家菜。丰富的饮食文化涵盖了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也深刻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在教学中升华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程的基础。
2.寻找中外饮食的契合点。
多种文化的并存,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也正是因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所以需要人们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互相沟通。因此,接纳文化多样性是国际理解、交流和对话的基础。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饮食,还要打破国家界限,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在饮食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寻找其背后的原因,以便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该民族的饮食与背后的文化、历史与风俗习惯,理解世界是不同的,从而让学生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编制教材,结构清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只是按照教材逐步教学。在教学德国饮食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学生会发觉,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德国人大量食用猪肉。学生通过对比和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到由于一些地理及历史原因,导致了德国人爱吃猪肉,由此拓宽了眼界。之后,学生相继对比、分析中东的饮食、东南亚饮食等,得以真正看到了世界的不同,在追求理解与被理解的过程中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共同生存。
3.寻求拓展,开阔视野。
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与各国相关的基础性和事实性知识,而且重在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意识,让学生获得立足全球的开阔眼界和胸怀,鼓励学生积极关注和思考国际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知识、态度、情感和行动等多维度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满足于让学生观看图片,了解饮食内容,还要寻求拓展,带领学生探寻各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目标国家,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为以后能够在平等、尊重中参与国际交流奠基。
以教授东南亚美食为例,颇具代表性的马来西亚饮食的最大特色是普遍运用咖喱等香料调味烹制,口味酸辣,并且多以牛、羊、鸡、鸭、鱼、虾等作为主料,少用或不用猪肉。如果单纯讲解马来西亚的饮食特色,学生无法理解原因,而如果从地理、历史、人口分布与宗教等方面入手,学生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东南亚多雨,需要辛辣食物祛湿;大量印度人的到来又带来了香料;因宗教原因,人们禁止食用猪肉等。大量背景知识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饮食背后的国家。
4.体验分享,深刻感受。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如各个国家的饮食习惯、禁忌与餐饮礼仪。只有在真实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礼仪举止,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行为得体、举止有度。教授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之后,笔者带领学生模拟在西餐厅就餐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方的饮食习惯与餐饮礼仪:刀叉如何摆放,餐前点心、正餐、餐后甜点如何食用,有哪些注意事项等。学生亲身感受之后,才能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邀请出国旅游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让他们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同伴展示旅游目标国的饮食、当地的风景名胜。同伴的经验传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加轻松地了解外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