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大球盖菇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
2020-12-17张季军吕立涛张敏李跃刘娜
张季军,吕立涛,张敏,李跃,刘娜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市场常称作“赤松茸”,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大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营养、健康”食用菌之一,同时也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十大菇种之一。大球盖菇菌丝对纤维素、木质素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能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多种农林废弃物,日光温室栽培大球盖菇,环境条件易于控制、延长出菇时间、优质菇率高,有利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大球盖菇栽培后的菌糠有机质含量高,还田后可以减轻土壤土传病害发生和改良土壤。
辽宁的食用菌生产以木腐菌为主,但随着栽培量增加,“林菌矛盾”日益突出。大球盖菇等草腐菌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可使农作物废弃物再利用,既能增加菇农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生态农业的生力军,对于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生产季节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24℃,子实体分化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25℃,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6~19℃。生产季节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和当年的气候条件。辽宁地区日光温室栽培大球盖菇,一般采取秋茬栽培。9 月中旬至11 月上旬播种,11 月下旬至次年5 月上旬采收,生产者可根据市场和日光温室条件选择生产时间。
2 场地选择
日光温室应远离化工厂、禽畜养殖场、垃圾场等污染源500 m 以上,通风条件好,保温效果好,水源充足,同时防止螨虫、老鼠等有害生物危害。
3 菌种生产
大球盖菇因菌株不同,菇形和对温度的要求略有差异,栽培者根据栽培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菌株。从信誉好、有资质的机构引进菌株,采用常规方法生产栽培种,栽培种生长时间45~50 d,根据生产计划提前安排生产。
4 培养料制备
4.1 培养料常用配方
配方 1:玉米秸秆44%,稻壳30%,木屑15%,麦麸8%,白灰3%,含水量65%~70%;
配方2:玉米秸秆29%,玉米芯15%,豆秸15%,稻壳30%,麦麸 8%,白灰3%,含水量65%~70%。
4.2 培养料制备
4.2.1 拌料。培养料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先将玉米秸秆截成3~5 cm 的段,玉米芯粉碎成1~2 cm 大小颗粒。将玉米秸秆、稻壳、玉米芯等主料按配方均匀混合,预湿12 h以上,含水量达到60%左右,再将白灰和麦麸拌匀后加到主料中翻拌,适量补水调至含水量65%~70%。
4.2.2 建堆。将拌均匀的培养料建梯形堆发酵,堆顶宽1.0 m,堆底宽2.5 m,堆高1.4 m,长度不限。建堆后在纵向两侧各扎2 排通气孔,2 排通气孔间成品字型排列,通气孔通到堆底,孔间距0.5 m,通气孔直径0.1 m 左右,增加培养料通气性,防止中部和底部缺氧造成厌氧发酵。
4.2.3 发酵。建堆后料温达到50℃,维持24 h,进行第1次翻堆,翻拌均匀,重新建堆发酵。当料温再上升到55℃时,维持24 h,进行再次翻堆,此次要求将料堆四周的培养料堆放到料堆中间,达到内外调换,再次建堆。一般翻堆3~4 次,发酵时间为7 d 左右,发酵好的标志为培养料棕红色到深棕红色,有料香味,料堆中间有白色放线菌产生,无酸臭气味。
5 播种覆土
5.1 整地
播种前3~5 d,将地面灌水,地面稍干后,用旋耕机旋地,深度15~20 cm,耙平整,按40 g/m2在地表撒生石灰。
5.2 播种
菌种用量为500~800 g/m2,将菌种掰开成4~5 cm 大小的块。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分3 层摊放置地面形成畦床,畦床宽80 cm,过道35 cm,下层料厚8 cm,中层厚10 cm,上层厚度8 cm,用品字形点播法播在2 层原料之间,穴距10 cm,2 层菌种各占50%。播种后将畦床表面整理成龟背型,用铁铲轻轻压实,使菌种和培养料紧密接触。
5.3 覆土
播种后料温维持在22~25℃,播种7 d 左右,待菌丝萌发后覆土。覆土前,先将过道土壤挖松软,打碎土块,再均匀铺设到料床表面,厚度3~4 cm。覆土后床面铺2 cm厚稻草,适当喷水,保证土壤潮湿。
6 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保持棚内清洁卫生,通过掀放日光温室的保温被调节环境条件。料床内温度为22~25℃,温度超过25℃,可采取夜间加大通风量或棚内喷水降温;发菌过程对光照无要求;发菌环境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 min;保证土壤潮湿,床面土壤湿度用微喷调解,每次喷水时以水分不渗到培养料内为准;在发菌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培养料中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污染可挖出。菌丝30~35 d 可长到覆土中,可转入出菇管理阶段。
7 出菇管理
7.1 催蕾管理
当有部分大球盖菇菌丝长到土壤表面时,转入催蕾管理阶段。棚内给予散射光;喷大水1 h 左右,使水分透过覆土并渗到培养料表面,空气相对湿度80%~85%,增大通风量,每天通风1~2 h,促进菌丝扭结产生原基,料床温度维持 20℃左右,5~7 d 可产生菇蕾。
7.2 出菇管理
菇蕾形成后,棚内温度控制在13~22℃,保持料床温度15~20℃,温度达到20℃以上,菇易开伞,优质菇率明显降低,超过25℃原基不分化。出菇期间棚内给予散射光,棚内保持良好通风。一般在采菇后喷水,每天喷水1~2次,每次3~5 min,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80%~85%。从菇蕾形成到成熟一般需要6~10 d,出完一茬菇后停水5~7 d,促使大球盖菇菌丝恢复,之后喷水30~40 min,进行下茬菇管理,一般出3~4 茬菇。
8 采收
子实体长到7~8 分成熟,菌盖呈钟形,菌盖直径3~5 cm,菌膜尚未破裂时及时采收,为确保产品质量和产量,每天需要采摘2 次。采摘时,握住菌柄上半部轻轻扭动提起,然后摆放到周转筐中,鲜品销售可直接存放到保鲜库中预冷,腌制和干制时需要去掉泥根,及时加工处理。采过菇后,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残菇,菌床上留下的凹陷要及时补平。
9 病虫害防治
9.1 病害
大球盖菇抗性强,易栽培,极少发生严重危害大球盖菇生长的病害,但在出菇前,偶尔也会见到一些杂菌,如鬼伞、盘菌等竞争性杂菌,其中以鬼伞较多见。为防止病害发生,要求原料新鲜干燥,栽培前让其在烈日下曝晒2~3 d。培养料翻堆时要严格,避免酸臭料产生,栽培过程中加强环境通风换气,以利菌丝健壮生长,在菌床上若发现鬼伞子实体,应及早拔除。
9.2 虫害
大球盖菇栽培过程中较常见的害虫有螨虫、菇蚊等,主要靠综合防治控制,注意环境卫生,地面清理干净培养料,发菌期间在出菇棚内定期喷洒和熏蒸杀虫剂,地面撒生石灰,通风口用防虫网隔断四周的虫源,出菇前地面喷洒低毒类杀螨剂,菇蝇发生时,可用黄板粘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