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景观设计中的空间构成与应用*
2020-12-17王贝贝
王贝贝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600)
在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较多食用菌栽培专业产业园示范区,在示范区内,需要构建独特的食用菌景观吸引前来参观的人员。由此,就出现了“食用菌景观设计”这一概念,而如何做好食用菌景观设计,则成为当前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加强对空间构成的研究,并做到对景观要素的合理配置,才能提高食用菌产业园示范区的设计美观,同时构造出更具创意的农业产业园体系[1]。
1 食用菌景观设计中的空间构成要素
1.1 点元素
食用菌空间中最基础的构成为“点”,点也是构成其他空间要素的基础。“点”代表的是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可以与周围空间对比来感知其范围。“点”对人视觉冲击的关键在于点的大小和点的色彩、形状,当同一空间内有2个“点”时,人们会首先关注到较大的或色彩较为鲜艳、形状较为奇特的“点”。而在食用菌景观中,“点”要素则主要表现为灯光、植被等元素,因而,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关注“点”元素的装饰作用,发挥对食用菌景观设计细节的视觉补充效用。
1.2 线元素
食用菌景观设计人员在进行空间构造设计时,也要充分关注“线”这一要素。可以充分应用自然线条,必要时可以搭配人工线条进行补充,这与古代诗画意境营造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可以对不同食用菌种类进行有序的排列组合,以提高整体景观韵律[2]。
1.3 面元素
“面”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线,面相较于点和线,观感较强。在食用菌景观空间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为空间基面,而空间基面又是由点和线构成。对于食用菌景观空间而言,单个的食用菌盆栽可以构成空间点要素和线要素,而片植的食用菌则可以作为空间中的面,即基面。基面可以经过多种组合形式变形不同功能的基面构造,并通过色彩、质感、形状等打造出美感较强的基面。此外,通过设计垂直分隔面可以对食用菌景观的不同部分进行分隔,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在食用菌景观区内栽植符合园区氛围不同特点的植被,以表现出食用菌景观的空间范围与空间围合感。在食用菌景观空间中,设计人员可以适当的选用垂直高度较高的植被作为空间支柱,同时要搭配不同的菌类,确保在不同的季节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构型。
1.4 形体元素
视觉形体元素在空间构成中是提高空间立体感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进行食用菌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通过对形体元素的合理应用,提高景观的三维立体设计效果。可以将菌类进行立体化栽培,使不同菌类按朝向进行均匀布置,并对不同菌类栽培区的边沿处进行连接设计,以呈现出一种立体的空间延伸感,引导人们在游览过程中实现空间视觉转换。在食用菌景观的空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可以在食用菌产业园林景观区内设置凉亭、假山等,并在其中配备各种形状与颜色的盆栽食用菌,以提高产业园区内景观的丰富性[3]。
1.5 色彩元素
色彩是一种较明显的景观要素,人们可以通过色彩变化直接感受景观的整体明暗程度和景观风格。因而,在对食用菌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合理安排在空间构成中融入的色彩要素,即选用不同颜色的菌类进行搭配,营造出不同功能的视觉体验[4]。
1.6 质感元素
食用菌景观的空间构成中,质感要素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相较于上述要素,质感要素对景观要求更高,人们通过感官或肢体接触感受到的景观价值即景观质感;描述质感的词汇包括光滑、粗糙、柔软和生硬等。在构造食用菌景观时,需要通过对不同菌类的科学配置,以达到景观质感的和谐统一,另外可以适当利用质感碰撞,提高景观观感的冲击力。
1.7 时间元素
对食用菌景观进行空间设计,由于受到季节和食用菌生长情况影响,食用菌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季相变化,即从生长期到成熟期,菌类的形状、颜色、姿态等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从而会形成相对有特色的景象特征。基于时间维度的景观变化,可以作为景观空间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感,体现出景观的动态特征。
2 食用菌景观空间类型
2.1 封闭空间
在构造食用菌的景观空间时,设计人员可以借助相应的植被将食用菌打造成相对密闭的空间,如使用灌木或乔木等对空间进行相对密闭处理。密闭空间无方向性,因而较为隐蔽,且具有隔离感,一般适用于较为偏远的绿化范围或对生态效益要求较高的食用菌产业园区。
2.2 半开式空间
半开放式的食用菌景观空间具有一定的密闭性和空间分隔性。在该空间类别下,食用菌景观设计人员需要将食用菌应用在栈道区域,且要配置相对高大的植被,进行部分遮挡,将观赏者的视线限制在一定区域内,使观赏者能了解观赏重点。景观设计人员可以结合产业园区中的各个功能分区,对重点菌类进行半开放式空间设计,使特色菌类能够得到更多观光者的关注。
2.3 开放式空间
开放式空间在食用菌产业园区内较为常用,菌类高度较低,因而需要打造出开放式的空间供参观者欣赏。在开放式空间内,设计人员也要注重菌类与植物的搭配,要使其色彩、形状等整体和谐,同时也要设计一定的休憩场所,并确保在休憩场所内,参观者具有较广阔的视角以欣赏园区内景色,确保营造出开放明朗的观赏氛围。
2.4 纵深空间
在食用菌景观空间中,纵深空间能使人们的观赏视线获得有序延伸,从而能带领观赏者逐步领略菌类及园区主题魅力。在构造纵深空间时,食用菌景观设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空间感,以构造出错落有序的纵深空间格局。基于此,食用菌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借助“线”这一空间构成要素,对纵深空间进行合理构造,体现出纵深空间在园区的设计深度。
3 食用菌景观的空间营造应用方法
3.1 做好总体布局规划
对食用菌景观空间进行构造,景观设计人员首先要对景观区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在具体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对产业园区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资源状况以及交通条件等进行调查,并在景观生态学理念的指导下,对产业园区的路线、栽培区等进行合理规划;需要确定各个栽培区的景观主题,并确保各个分区景观完整且相互独立,同时又能构造出统一整体。食用菌文化是整个产业园区的主题,布局一般要遵循简单、实用、高观赏性原则,同时注重对景观动线的科学设计,为观赏者观光以及园区展示与科研等提供便利,并体现出园区整体布局的丰富性与灵活性。
3.2 注重功能科学分区
在对食用菌产业园区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科学的对食用菌景观功能进行完善设计,食用菌产业园区内需要配置生产区、展示区、服务区和娱乐区等区域。在进行整体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确保展示区内景观构造合理、美观,并保证能给观赏者提供良好的休息和娱乐体验。而在进行整体规划时,则需要以展示区为景观设计重点区域,并对其进行功能分区。食用菌产品本身具有多重价值,部分为一般营养价值,部分为特殊营养价值,即保健等药用价值。因而,设计人员可以针对上述不同类别的食用菌进行空间构造设计,对于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用菌产品,可以搭建半开敞式空间,并配备相应的场景设施,使观赏者能够领略到展示区“健康饮食”主题。
3.3 优化空间构造格局
3.3.1 空间分隔法
在构造食用菌的景观空间时,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借助相应的植被或设施进行空间分隔处理;可以更自由的构造景观格局。景观设计人员具体可以按照不同菌类的展示要求进行空间分隔设计,确保空间层次感有序且丰富,打造出整齐美观的景观空间构造。此外,在进行空间分隔构造设计时,设计人员也要关注各个空间的连通性,保证各个展示区间有一定的交错性,提高景观之间的渗透感。
3.3.2 空间对比法
食用菌景观空间的构造方法还包括空间对比法,空间对比法能够营造出明暗、开合等对比更为鲜明的展示区,从而使景观艺术效果更加丰富,明显提升食用菌景观空间的吸引力。基于此,食用菌景观设计人员可以将不同色彩的菌类进行科学搭配,或将半开式空间与开放式空间进行组合,提高空间对比度,强化空间艺术感染力。
3.3.3 空间深度表现法
景观空间的观赏性之一为景观的纵深性,即要注重打造出幽深的空间格局,提高空间感染力。基于此,食用菌景观设计人员要利用曲折构造法打造景观空间,并合理的搭配各种菌类,合理运用菌类色彩、形状等,使空间更具延伸感。
3.4 提高菌类与空间整体氛围的适配性
在进行食用菌景观空间的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在把握整体空间布局的前提下,对各个展示区内的主题景观进行合理的菌类配置,并密切关注各个展示区内植物造景的视觉冲击力;遵循多样化配置原则,精准把握食用菌产业园展示区的整体节奏和韵律,对菌类进行孤培、丛培和群培等,孤培一般是对食用菌盆栽进行单独栽培,可以搭配盆栽植物进行栽培,也可以将其作为装饰元素进行配置,从而补充景观区内的整体视觉效果;丛培和群培在展示区景观中较为常见,在搭配栽培时,需要注重对色彩、形状等进行科学运用,确保提高展示区景观的直观性与视觉冲击感。
4 结语
食用菌景观的空间构造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在了解植物景观空间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要结合食用菌景观空间的特色合理设计,明确具体的景观要素。同时,食用菌景观的设计人员还要加强对食用菌景观空间类型的研究,以便在后续的景观设计活动中,能参照景观构造的具体要求,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科学配置,以确保布置科学、功能完善、景色美观,最终体现出食用菌产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