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的导入异彩纷呈

2020-12-17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西圩中心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10期
关键词:感性数学知识探究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西圩中心小学 李 玲

理想的数学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为数学知识探究奠定情感基础与经验基础。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采用多元化导入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入数学探究的良好状态之中。

一、借助有效生活问题,导入数学课堂

一节数学课,如果没有有效的导入环节,学生就很难兴致盎然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之中,同时,也将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每一个学生都是生活中的个体,对于生活中所经历过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非常感性。为此,教师就要积极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与经验进行教学导入。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切苹果、分苹果”的生活化问题来进行新课的导入。教师首先提问:“我们这个地方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夏天有什么特点呢?“你们都喜欢吃哪些水果呢?”“各类水果有哪些颜色、口味呢?”……学生对生活的各种体验油然而生,纷纷举手想说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接着,教师继续提问,逐步引领,让学生思考“给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苹果”的数学问题。这样,也能顺其自然地引领学生进入“如何平均分苹果”的数学知识学习之中。

在具体的数学学习中,往往也可以利用生活化问题直接导入数学知识,进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与探究。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一课时,教师首先就可以用课件给学生呈现一年级四季的美景图片,让孩子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有关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如:“可以用几种颜色来表示不同季节的特点?”“你能设计有关自己生日的季节的祝福卡片吗?”“一年四季可以分为春夏秋冬,是怎么划分出来的呢?”自然而然地将学生从生活问题中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深处。此时,就有孩子会说出“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3个月。”“一个月有30天。”……当然,对于孩子说出的数学问题,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不能直接性评判对错,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更好地打破他们的认知与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接着,教师给学生呈现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完成四个季节的划分,同时进行相关的数学交流活动。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快乐体验。

上述的教学新课引入,教师不仅仅要从孩子的生活问题与生活经验出发,还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问题的设计,更能积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富有声像图文的素材,促进学生经历感性的数学活动体验,当然,也在无形中让学生获得了数学探究知识的直接性学习经验。

二、开展动手实验操作,导入数学课堂

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直接决定着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因而,数学教师要抓住开头导入环节,加强导入方法的直接性、直观性与可感性等特点把控。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遇到图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时,我们要能够抓好数学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操作化的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就可以先安排学生“动手摸一摸”的实验操作活动,以此来导入数学新课,同时也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获得了对图形的感知。具体操作如下:教师一边拿着圆柱体或长方体、正方体的教具进行表演性的转动,一边设置悬念性问题“这些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呢?”“你们想摸一摸、看一看吗?”“你能从中发现什么?”于是,孩子们便在教师的引领下满怀好奇地心用自己的小手去真切地摸一摸,用童真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学具的表面。接着,就有孩子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想说说自己的体验。有的孩子说:“我发现圆柱的面有好多个,上面和下面是圆的,而看到的直直的面摸起来是弯曲的。”有的孩子说:”我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的。”还有的孩子说:“长方体的面有的一样大,有的不一样大。”……一系列问题都是经过孩子的体验与思考发现的,他们在亲历动手操作中获得了直接性学习认知,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课堂气氛也愈加浓厚起来了。

虽然,在进行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于事物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往往会在时间上难以把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好预设,让操作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保证时间的可控,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巧设感性生活情境,导入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时时有生活。在小学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立足学生的生活,积极为学生创设更多感性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观察、猜想、推理,不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此,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我们不能漠视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而是要让学生从更多感性的生活情境中获得探究数学知识的启迪。例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美丽的大自然景物中的蝴蝶、金鱼、蜻蜓”“著名的建筑——天安门、故宫”等图画,利用鲜活的图画让学生直接感知生活,引发学生从观察中获得数学知识的启迪。教师引导:“这些美丽的图案真漂亮,你能发现什么吗?它们有怎样的特点呢?从形状上、颜色上观察……”渐进地引发学生发现“这些图案都可以平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部分”,自然就导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接着,教师给学生呈现“轴对称图形”这一教学内容,不断引领学生进入到知识的探究深处,教师问:“我们可以用哪些办法来判断这些物体能否平均分成完全一样的两个部分呢?”学生借助于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猜想,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折叠,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剪拼……探究方法应有尽有。此时,教师积极把控,为学生选择最为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这样,就把课堂探究活动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中,从而也能让课堂学习的效率更为高效。

感性的生活情境创设,目的不仅仅在于用生动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情境引发学生对此进行数学探究的启动,从中生成学习问题,进而进行有效探究。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学习之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导入新课环节,积极采用多元化导入方法来进行新课的导入,让异彩纷呈的导入能够引发学生更高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向更深处迈进。

猜你喜欢

感性数学知识探究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