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如何走好产业振兴之路
——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为研究对象

2020-12-17谢乾丰朱艳琳

关键词:农业产业贫困户发展

谢乾丰, 朱艳琳

(中共吉安市委党校,江西 吉安 343000)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所部署的一项旨在发展“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关于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通过“五大振兴”以助推乡村振兴。2018 年3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五条具体路径: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1]。就乡村振兴战略的“五项总要求”而言,“产业振兴”是其他四项要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核心与关键。只有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进而构建起一套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才能为其他四项要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

一、 峡江县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委、县政府一贯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并把它作为提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抓手。自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峡江县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本地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全力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全面推动乡村经济不断走向振兴之路。

(一) 取得的成效

近两年来,峡江县根据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资源优势,按照“宜居、产业、文明”的发展定位,着眼科学规划、产业致富、文明建设,坚持做优生态、做美乡村、做强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峡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一是脱贫攻坚扎实推进。2018 年,全县接续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整改和秋冬会战等活动,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7 000 余万元,引导1 610 户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1 090 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建成就业扶贫车间16 个,全年实现842 人脱贫、3 个贫困村退出。二是富民产业发展壮大。2018 年,全县新增特色中药材533.33 hm2、有机果蔬406.67 hm2、稻虾等综合种养136.67 hm2,烟叶收购均价连续四年列江西省第一。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总量突破1 000 家,金源果业合作社获评省级先进合作社。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 个,峡江水牛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三是美丽乡村串珠成链。2018 年,全县整合投入资金超亿元,高质量完成315 个美丽乡村点建设,是2017 年的2 倍多,建成砚溪樟溪上、戈坪北坑、金坪移山、马埠下枥、金江梅元等一批精品点。四是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18 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 692 元,增长10.4%,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 820 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 850 万元。五是荣誉称号接二连三。2018 年,获评省级生态县、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全省“鄱湖杯”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省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县等一批荣誉称号,成功列入全省产粮大县、全省第二批绿色低碳试点县。

(二) 产业发展的具体运行模式

峡江县为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根基,大力调整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立足优质烟叶、精品果业和中药材等县域特色经济,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精心培育农业产业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模式,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群众。

1. “农业合作社+特色种养业”模式

为解决好传统种养业经济价值不高、丰产不丰收的局面,转变广大农民传统创业观念,峡江县定期组织乡村干部、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和种养能手等外出考察学习,从思想上引导农民走特色种养之路。同时,加大特色种植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每年举办多期特色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并在办证、征地、贷款等方面为特色种植养殖户开辟“绿色通道”。目前,该县已发展杨梅、蓝莓、翠冠梨、孔雀、小龙虾等特色种养合作社300 多家,特色种养面积达4 667 余 hm2。例如罗田镇沙坊村枥山种养合作社通过“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吸纳13 户普通群众和23 户贫困户参与合作社,打造梅花鹿产业园。该产业园集梅花鹿养殖、鹿制品深加工与销售为一体,当年投产当年销售收入就达400 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美丽乡村建设+农旅产业融合”模式

峡江县不断提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按照“精致规划、沿线连片、清净整洁、彰显特色、产业富民、乡村治理”建设路径,打造一批重点农旅项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一是打造田园休闲风光带,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全面贯彻和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以百果飘香、百花齐放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为重要连接点,将临近数公里内分隔布局的梅花坪万亩杨梅园和千亩梅花山、金江乡万亩油菜基地、金坪民族乡的民俗文化展示馆和万亩精品果园、优秀美丽乡村点马埠镇上盖村等统筹利用,连接成一条长30 km 的田园休闲观光带,让农业在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中展示独特魅力。拉动餐饮、民宿、购物等产业链的迅速发展,让农民成为其中的参与者、受惠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也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二是打造重点乡村旅游点,促进农旅产业融合。峡江县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和丰厚的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把农村生态资源和农村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发展。例如樟溪上村,原来是一个环境“脏、乱、差”的库区小山村,2018 年,依托该村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特有的“渔文化”资源,政府启动农旅开发项目,投入近千万元打造“湖里渔家”美丽乡村,2019年被成功评定为江西省3A 级乡村旅游点,成为附近县(市、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2019 年峡江县继续实施350 个左右美丽乡村建设村点,实现全县25 户以上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将农旅开发和精细秀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奏响乡村振兴新篇章。

3. “绿色发展+林下经济”模式

峡江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着力挖掘林业经济发展潜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示范引领,积极探索“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推动兴林富民“双赢”,助推乡村振兴。为解决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的难题,该县积极开展林下经济科技示范活动,组织林业科技服务团队通过上门指导、组织培训、散发资料等形式,指导林农进行栽种和林间管理,传授林下经济实用技术,提供有关政策、信息、市场等服务。为强化示范引领作用,该县在各乡镇及国有林场建设百亩以上的楠木、油茶、药材等基地20 余个,重点扶持林禽、林畜、林药、林果等专业合作社建设,以合作社“组团”方式开辟新市场。目前,该县共发展林下经济基地1.12 多万hm2,年总产值达2 亿多元,从事林下经济的人员达1.8 万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4. “人才振兴+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峡江县利用乡情、政策、产业和乡土“四张牌”,从乡村人才的引进、盘活、培育和保障等方面着手,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着力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推动产业振兴不断提档升级。一是打好“乡情牌”以才引才。通过乡情牌,引导鼓励在外人才通过总部回迁、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馈等方式回乡创业,有效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目前,该县已有100 多名能人回乡参与建设。二是打好“政策牌”育才培才。峡江县农业基本上以种养业为主,产业支柱不突出,人才更是缺乏。针对这一问题,该县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电子商务、文创旅游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培育了一批致富带富的乡土人才。三是打好“产业牌”聚才用才。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2018年以来,峡江县坚持以产业拴人心留人才,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特点,通过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形成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互融共进的良性循环。同时,以产业为依托,加大统筹各项惠农富农政策项目和资金等资源,加大对乡村人才支持保障力度。鼓励地方政府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乡村人才在金融信贷、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扶持果业种植、中药材种植、油茶种植0.13万余hm2,带动实现经济效益1 亿元以上。四是打好“乡土”牌育才用才。着力在盘活用好乡土人才方面下功夫、出实招,让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通过入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将各乡镇和村(社区)中的能人“网”入乡土人才信息库。同时,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全面实行乡土人才培训计划,切实提升乡土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破解乡土人才创新创业资金缺乏、经验不足等问题,该县全面落实企业注册资本出资、年检、证照等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创业发展门槛。同时,出台贴息担保贷款、社保费用减免缓缴、创新创业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乡土人才创新创业。

5. “党建引领+农业产业”模式

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打造一支高素质带头人队伍,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2]。近年来,峡江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团结带领群众致富的引领示范作用,依托当地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通过探索和构建“党支部+基地+农户”“党员+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使基层党组织(党员)成为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三)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乡村振兴能否可持续的关键。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不论是峡江县还是吉安市其他县(市、区),都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克服的困难。

1. 选择适宜产业

相对来说,农业产业结构比较简单,不外乎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对其产品的加工业。目前,吉安市部分县(市、区)所开发的农业产业还是以种、养、加为主,其中尤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最,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产业(企业)还不多。例如,井冈蜜柚种植,目前在吉安市已经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而且也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对其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企业还不多,蜜柚销售主要以原产品销售为主,这在无形中降低了该产业所应带来的经济效益。传统的农产品自产自销模式无法继续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人为隔断了供给、需求,交易效率与标准化水平都不高,难以实现产品追溯,成本居高不下[3]。此外,由于受周边乡镇或县(市、区)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部分乡镇在选择农业产业的过程中,存在选择相同产业的现象,这样势必会产生产业结构简单性重复问题。产业结构的简单重复,势必会导致产业和产品的无序竞争乃至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如何立足本地生态资源优势而选择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可持续性强的农业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

2. 突破资金瓶颈

农业是一项投资规模比较大、生产周期比较长、效益见效比较慢的长线型行业。特别是就一些特色种植业或养殖业而言,投资规模更大,技术要求更高。在选择和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广大农民特别是那些贫困户,由于自身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很难拿出一大笔钱来搞投资和开发。缺资金是目前广大农民想发展农业产业而又不能发展的拦路虎。农村金融主体供给不足,产品供给单一,农民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4]。因此,如何有效破解制约广大农民开发和发展农业产业的资金瓶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3. 带领群众致富

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5]。如果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那么农村广大百姓“生活富裕”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2020 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的庄严承诺。2016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6];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7]。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两者融合推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不能一松一紧、一取一舍,切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两张皮”,更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具体落实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就是要解决好“如何带领群众致富”的实际问题。就目前一些地方(包括峡江县)所开创的产业振兴之路来看,带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致富的情况与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主要是缘于部分农业产业的规模比较小或农业产业数量较少,不能全部吸纳群众参与进来。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吸纳周边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确保实现产业振兴与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目标的双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4. 确保产业可持续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们党发展“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和重要抓手。作为实现其战略总要求之重要支撑的农业产业,也必须是一种能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如果一项产业只能持续三五年,势必就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就目前一些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情状来看,由于部分乡镇所开发的农业产业重复性较大,农产品季节性供过于求的现象比较严重,彼此的激烈竞争不仅会导致经济效益逐年下降,而且也会挫伤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因此,产业发展规模如何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过程中,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如何有效衔接与畅通?如何规避市场风险等问题是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实践中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 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 因地制宜,科学选择脱贫致富产业

不齐,天之道也,数之自然也。故万物生于不齐,而死于齐[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9]。因此,在规划与选择农业产业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本地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与选择适合本地实情的农业产业,做好特色文章,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一是要全面厘清本地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农业与工业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农业必须依据当地自然资源而发展:宜种则种、宜牧则牧、宜渔则渔,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不能脱离当地自然资源实际而盲目开发与发展农业产业。因此,在规划与选择农业产业之前,县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帮助农民或经营主体全面厘清当地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现状和优势,例如宜种什么、不宜种什么,宜养什么、不宜养什么等之类,然后再确定产业方案。二是要做好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文章。物以稀为贵。能够长期占据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除了自身质量过硬之外,还取决于产品的稀有性程度。因此,在选择农业产业时,要以一种超前的市场眼光,选择那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可持续性强的农业产业,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例如,罗田镇目前正在发展的果冻桔种植、梅花鹿养殖就是其中的典型。三是要选择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产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确保一种产业能够立足于市场竞争的关键点。要把一项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离不开产品中所蕴含的科技含量。因此,在选择农业产业时,要选择那些科技含量较高、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市场竞争所带来的风险。四是要大力培育精品农业产业。“人无我有”,突出的是特色;“人有我优”,强调的是精品。随着经济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人们对诸如高、精、尖产品的需求愈来愈大,那些低、糙、劣之类的产品则逐渐没有生存空间。因此,在做好农业产业特色发展文章的同时,还必须秉持精品理念,坚持育品牌、做精品、出精品,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化精品农业产业。具体而言,在目前及下一阶段,峡江县在选择特色农业产业时,应着重发展诸如蜜蜂、梅花鹿、野山鸡、珍珠鸡、泥鳅、甲鱼等特色养殖业;着重发展诸如中药材(枳壳、吴茱萸、黄栀子、射干、桔梗和车前子等)、百香果、蓝莓、杨梅等特色种植业;着重发展诸如中药材、井冈蜜柚、蓝莓、梅花鹿等特色产品加工业,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效益。

(二) 畅通渠道,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在目前及下一阶段,峡江县要进一步建立与健全县财政优先保障、当地金融部门重点倾斜、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具体就农业产业发展而言,峡江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各项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制定出台诸如“以奖代补”政策,对达到一定级别标准的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进行奖励,以资鼓励各类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积极。另一方面,就部分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委会而言,可用一定比例的集体资金以入股的方式,引导或吸引群众入股,在村党支部或村委会的召集下,以集体经济合作社为载体,进而带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二是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不断重视以及各种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许多有识之士或回乡创业,或开始投资发展各类农业产业;一些著名企业也开始逐步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建设工程的投资和发展相关农业产业。因此,峡江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充分抓住当前这一良好机遇,鼓励、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流入包括发展农业产业在内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领域各环节,以弥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例如,目前要进一步加大引入农业龙头企业的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三是要充分发挥涉农金融部门的作用。就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而言,各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在国家相关制度规定和政策安排设计的前提下,解决好各类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问题,确保他们在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能够得到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例如,作为支农惠农的重要金融机构,峡江县农商行要本着“立足县域、服务农村、支农支小”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贷款程序,降低贷款门槛,科学有效地为广大农业产业经营体提供服务。四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自身的筹资作用。广大群众都有发家致富的愿望,也有干事创业的想法,但缘于自身资金的不足而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况。针对此类现实问题,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以农户小额资金入股的方式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吸引群众筹资发展各种农业产业,一方面把农民手中的“死钱”(存银行得利息)变“活钱”(搞产业获得较高利润),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周边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吸引贫困户到合作社或农业基地打工),确保脱贫攻坚与产业兴旺双赢双促。例如,针对上级每年所下拨的各类扶贫脱贫帮扶资金,镇、村干部要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逐步消除他们存款吃利息的传统思想,引导他们把所得资金投入各种农业经营体,以增加资本收益。

(三) 多措并举,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当前,我国“三农”工作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叠加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10],各级地方政府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抓手,以产业振兴为重点,确保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顺利脱贫摘帽,确保普通百姓发家致富。一是要丰富产业发展模式,确保贫困户(普通群众)全覆盖。就目前大部分县(市、区)产业发展模式而言,以“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公司+农户”等较为普遍,诸如此类的产业发展模式,有利于形成和构建农户(贫困户)与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能确保贫困户脱贫致富、普通农户发家致富,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与振兴农村产业的双赢之路。毋庸讳言,上述产业发展模式在纳入贫困户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那些老、弱、病、残类型的贫困户,由于丧失劳动力,无法加入合作社等经济体。因此,就目前及下一阶段的工作趋势而言,峡江县要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产业发展模式,例如在现有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综合体,尽可能把全体贫困户纳入某一经济体,确保贫困户顺利脱贫摘帽、普通群众发家致富。二是要丰富农户参与经济体方式,确保贫困户(普群众)全覆盖。就目前农户参与诸如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体的方式来看,以资金入股的方式较为普遍,这主要是缘于该产业在初创之期启动资金的不雄厚。也正因为如此,贫困户(部分普通群众)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加入经济体。因此,县各有关部门在规范与指导各类经济体发展的实践中,要进一步拓宽贫困户(普通群众)加入经济体的方式,例如除了资金入股之外,还要大力促进土地(林地)入股、技术(种养专技)入股、基地(合作社)务工收入再转股,甚至可以几家贫困户(普通群众)共筹资金(例如帮扶资金)再入股等方式,千方百计把贫困户(普通群众)纳入到一定的经济体,确保家家有产业、人人能分红。三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确保贫困户(普通群众)全覆盖。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前沿组织者、指挥者和实施者,精准滴灌怎么滴、往哪里滴,村民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最清楚,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或先锋模范作用,以富民产业为抓手,以“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普通群众)”为载体,充分吸纳贫困户(普通群众)参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体,确保贫困户(普通群众)全覆盖,团结带领贫困户(普通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

(四) 统筹协调,形成产业兴旺工作合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综合工程,面广量大,涉及的部门多,关涉的领域广,需求的要素多,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深化认识,加强团结,统筹协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形成“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执行者,各级党委、政府首先要统筹协调好乡村振兴战略所有涉及职能部门和关涉领域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职责关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部署、统筹谋划,务必使各职能部门的本职工作都要以乡村振兴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助推本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工作合力。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服务作用。作为贯彻与落实本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主体之一,政府各职能部门务必要在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着重发力,把各种服务性工作贯穿于乡村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与每一环节,确保各类农业产业顺利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局面不断向好。三是要充分发挥各类经济体的辐射带动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带头人与重要的载体,各类新型经济经营主体务必要以团结带领周边群众致富奔小康为己任,在吸收贫困户(普通群众)参与产业经济体、为其他经济体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做大做强做优新型经济体等方面,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确保产业振兴的格局不断扩大,产业振兴的水平不断提高,为乡村振兴其他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例如,要大力发展和推广“致富能人+贫困户”脱贫致富模式,支持致富能人做大做强,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四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性作用。只要百姓有干事创业的想法与动力,他才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谋策略,或是自己创办家庭农场,或是与他人一起开办专业合作社,或是以资金、技术等入股的方式参与各类经济体,用自己的劳动彰显“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谛,用自己的创业实践履行振兴乡村的应有责任。目前,峡江县要充分发挥乡贤这一群体的作用,通过乡贤的引领示范以及乡贤参事会的“说事帮事”,增强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就目前吉安市各县(市、区)产业振兴的工作情状来看,各地区各部门都能因地制宜选择与发展多种特色产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振兴格局正不断创建,产业振兴的局面正不断向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振兴乡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产业振兴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重、要求高、投入大、困难多,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科学规划、统筹部署,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不断开创产业振兴的新局面,书写产业振兴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贫困户发展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