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塞罕坝精神与理想信念教育
2020-12-17施剑波袁国友
施剑波, 袁国友
(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由人民群众创造。改革开放以来,在滚滚历史洪流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伟大人物事迹,其中就包括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自1962 年建场以来,三代塞罕坝人凭借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改造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用实际行动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一、 新时代塞罕坝精神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塞罕坝精神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生态经济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塞罕坝建设者们不忘初心,听从党的召唤,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塞罕坝精神。
(一) 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3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是新时代塞罕坝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塞罕坝建设者们能够坚持不懈的根本信念保证。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塞罕坝建设者们用57 年的时间,从人工栽种林木到修复塞罕坝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走出了塞罕坝特有的绿色发展道路。塞罕坝建设者们一直秉承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的使命担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目标为己任,用生动实践向全世界诠释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塞罕坝人物志》中,有诸多可歌可泣的平凡人物事迹,如刘家父子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16 m 高的瞭望塔,每15 min 汇报一次并做好记录。他们认为及时报告不仅是瞭望员的职责,更是使命的担当。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党员干部和职工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二) 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2]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是铸就新时代塞罕坝精神的最根本动力。塞罕坝几十年的沧桑变化,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绿色创业史。20 世纪60 年代的塞罕坝,环境非常恶劣,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和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荒无人烟。在自然、气候和人居条件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塞罕坝人没有被动、消极地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坐以待毙,而是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在急难险重中斗冰雪、战严寒[3]。他们先后突破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营林、有害生物防治等历史性难题,并首次在高寒地区成功栽植落叶松,令世界瞩目。这些创举不但缔造了一个“荒原变林海”的伟大奇迹,而且给世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森林财富。塞罕坝人用实际行动传承了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艰苦奋斗精神,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是应对改革开放中各种挑战、化解各种风险的重要保障。
(三) 绿色发展的文明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4]绿色发展的文明理念是践行新时代塞罕坝精神的基本遵循。经过三代塞罕坝人的努力,从荒原变密林的塞罕坝成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经典案例,也是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榜样与楷模。塞罕坝人创造的不仅是一片绿,更是对于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的执着坚守。党的十八大之后,塞罕坝人开始逐渐减少木材的砍伐量,把贫瘠的土壤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强力推动攻坚造林工程,使得森林覆盖率得到极大的提升。改造成功后的塞罕坝林场开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每年接待游客高达50 万人之多,旅游创收可达4 000 万元,森林资源总价值高达202 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当地创收6 亿元[5]。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从治荒沙到生态育林,从保护生态再到林业惠民,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真正意义上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宝贵理念[6]。
二、 新时代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1]11同时,他也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7]。
(一) 新时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
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强化执政之基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8]80随着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变化,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党员干部由于理想信念的不坚定,被不正之风所侵袭,脱离了人民群众。以史为鉴,苏联共产党执政74 年,因为信念不坚定而走向了覆亡,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国民党曾经奉行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虽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但是在执政后期,内部腐败严重,最终亡党亡国。而青年大学生作为共产党员的新鲜血液,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
(二) 新时代实现全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1]23。在看到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意识到,外界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基层党员干部的任务更加繁重,应根据党中央的精神指示,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推动具体措施的执行。既要惠民生,又要解民困,既要打基础,又要利长远。这是新时代对基层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在日益繁重和复杂的环境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8]116的同时,也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8]278。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9]。
(三) 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然要求
随着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基层党员干部和青年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四个意识”集中体现了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考察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的基本标准,增强“四个意识”,是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前提。“四个自信”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武器,坚定“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两个维护”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新时代赋予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指导。做到“两个维护”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三、 以新时代塞罕坝精神为激励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种下绿色,就能收获美丽;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这是塞罕坝人在被授予“地球卫士奖”时的获奖宣言。虽然言语朴实,但是其深刻的寓意对于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和青年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和警示意义。
(一)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10]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员干部自身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党性修养是贯穿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全过程的一个话题。党员干部理论上清醒与坚定,是思想上清醒与坚定的前提和保证。“不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就不可能建立在科学理解的基础上,就会在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丧失抵御能力”[11]。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凸显,困难和诱惑也日益增多,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升华为每一名党员的政治信仰,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邓小平强调:“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共产主义信念。”[12]塞罕坝精神的形成离不开三代坝上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他们用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基层党员需要深入弘扬和传承塞罕坝精神,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使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在广大基层党员心中生根发芽。广大青年大学生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勇挑重担,顽强拼搏,不畏艰苦,忠诚党的事业,不忘时代嘱托,进一步增进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的认同。
(二) 践行绿色发展的文明理念
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时代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13]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三代塞罕坝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以永不言败的担当,创造了人类林业史上的一大奇迹,也证明了绿色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经与世界经济环保发展大趋势背道而驰。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健康、环境良好的基础上,既要追求经济的发展,也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必须遵循“普惠原则”,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即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就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指出:“空气、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要素。这些空气、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不仅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条件,而且是社会生产力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关键因素,对此,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加以小心保护,进行合理使用。”[14]如今,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资源条件都要远胜于当时的塞罕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布局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指引下,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自觉地履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责任;青年大学生应“主动培育对绿色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争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营造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整个民族的群体性绿色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发展事业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15]。
(三) 勇于探索创新的工作方式
江泽民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6]的著名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发展提高到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创新成为时代最强音。创新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勇于创新是塞罕坝精神的历史延续。在数十年的奋斗中,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建设者在拓荒造林中不断研究探索,想别人之不敢想,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终于完成震惊世界的伟大创新之举。在塞罕坝,建设者们充分发扬了革命的首创精神,在创新育苗方法的同时,不但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栽植针叶树的先河,而且因地制宜地开展风力发电、森林碳汇、生态旅游等新经济发展模式,将荒原变绿洲,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做工作要顺应变化,应时而变,应势而变,不断开拓创新。”[17]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基层推动者和实施者,是基层地区发展方针和措施的决策者,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基层党员干部必须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勇于探索,不断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后备力量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积极弘扬塞罕坝精神,扎根实践、敢于创新,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去研究专业问题,将理论付诸行动,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得出新认识。
(四) 树立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念
荀子在战国时期就提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有‘钉钉子’精神。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往往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连续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一颗钉都钉不上、钉不牢。”[18]塞罕坝的建设者们正是掌握了这种一脉相承的干事诀窍,才能不断走在成功的路上,一次次地创造新的生态辉煌。从“渴饮河沟水,饥食黑莜面”的老一代坝上人,到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林三代”,他们以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从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生活低头的作风,植绿荒原,书写了荒漠的绿色传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37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基层党员干部应传承塞罕坝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学习塞罕坝人直面困难、敢闯敢试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青年大学生也必须认识到,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亦不会永远处于逆境,不同的心态造就不同的人生之路。善于利用顺境,勇敢面对逆境,对于理想的坚守不因顺境而忘乎所以,也不因困境而自我放弃。唯有不忘初心,持之以恒,才是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
“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色发展”的新时代塞罕坝精神绝不是拓荒一代的偶然成就,而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和拓新。新时代塞罕坝精神不仅在基层党员实际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着引导作用。基层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者和领路人,贯彻弘扬塞罕坝精神,守正笃实、久久为公,方能谱写为民服务的华丽篇章。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承载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使命,以新时代塞罕坝精神引领大学生培育理想信念、塑造良好品格、坚定人生理想,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