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和未来发展取向

2020-12-17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

王 蓉

(贵州航天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0)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关键过程,农业生产与资源、技术、产业密切相关。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业进步,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态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经济与技术支持下的新型产业形态。

1 农业现代化内涵

农业现代化是相对传统农业生产而言,伴随时代的发展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农业现代化与资源、技术、产业密切相关,是用现代化理念、技术、设备引领农业生产,是依托新型农民的培育,将现代化技术和设施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从过程来看,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科学化、适度化、生态化、专业化;从结果来看,农业现代化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

2 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

2.1 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互联系

基于我国农业大国的实际,农业经济必然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农业快速发展能为工业现代化提供一定支撑,同时促进城镇化进程加速。反过来,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场所。工业现代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2.2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国家重视农业生产,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农业发展,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民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能将学习到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支持。科技的发展使更多的生产设备被研究出来,农业生产结构也越来越丰富,农业生产正由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和劳动力双密集型转变。农业生产模式由单纯的农作物种植向种植、养殖、林业、加工等多产业发展,通过资源协同和利用,在实现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增强农民收入。

2.3 农业现代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和制度,目的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国家对农业生产实施补贴政策,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目的是保障农民的利益。国家通过信贷优惠政策,通过货币工具政策等支持“三农”发展。信贷政策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3 中国农业现代化未来发展取向

3.1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向

首先,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人才支撑。在农业生产发展历史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化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两大飞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而社会化生产为农业生产规模化奠定了基础。在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又有了新内涵和发展方向,即通过集约经营、规模生产,鼓励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规模化,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依托新型职业农民的前提是将选择权交给农民,在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业生产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

其次,依托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依托的设备、技术等都是依靠科学技术研究出来的。科学技术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必须被重视起来。依托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是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路径。科学技术在第一时间转化为农业生产力,能使农业生产依托科技取得进步,进而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依托科技的翅膀和区域特色形成发展特色,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

3.2 依托土地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改革取向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土地是关键因素,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就要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

首先,依托土地改革为农业现代化发展铺路。农村土地改革实施主要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土地经营使用权,进而稳定农民土地承包地位。在实施农村土地改革时,要先通过调查落实好农民土地经营权的登记,目的是稳定农民,为后续农村土流转和承包奠定基础。农村土地改革在原有承包合同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完善,也符合农业生产规律,进而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改革进程中,进行土地流转是以保护耕地红线为前提,目的是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农村土地流转要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进行,目的是实现规模生产的多样化。在进行土地流转时要以耕地保护制度为依托,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规范实施。土地流转的前提是要保护农民利益,同时不能改变土地用途。土地流转的实施要着重农民的想法,目的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村耕地的保护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进行土地流转改革时要尊重农业生产客观规律,以有效预防农业生产风险。

其次,依托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农业现代化指明方向。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依托改革手段,通过农业发展阻碍的破除,构建农业生产发展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赢得更多的空间。农业生产效益是农业发展水平的检验指标,依托农业供给侧改革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形式规模小,不利于农业生产集约化和现代化,需要进行适当改革和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依托目前国家农业生产现状提出的改革策略,目的是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从量的需求向生态发展过渡,以满足质的需求。农业供给侧改革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不同需求,同时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农业供给侧改革能有效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并通过农药的减少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通过农业生产规模化的扩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绿色农产品的强化供给使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实现动态平衡。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将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紧密结合,通过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培育农村发展新动力。在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农业供给侧改革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方向指引,使农业生产现代化方向更明晰。

3.3 依托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系统取向

首先,四个现代化协同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指明方向。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现代化等四个现代化更符合中国的发展规律,也能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在贯彻绿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工业现代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整体布局,他们之间相互储存、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四个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农业现代化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依托,能实现以人为本,提高农业生产质量,进而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能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如果农业现代化发展不顺利,将成为国家四个现代化发展的短板,将会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后腿。在四个现代化发展格局的引导下,农业、工业、城镇要协同发展,要共同发展,要统一发展。农业是基础,工业和城镇化是关键。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能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又能为农业提供保障。工业、农业、城镇相互储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的国情决定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国家四个现代化发展格局需要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基础。农业现代化能提升农业发展程度,能提升农民的收入程度,能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能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开发农村发展新思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镇化协同发展,统一进步,才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聚集力量,才能使农业现代化在最短时间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直接影响国家经济水平。在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时,要明确农业现代化发展遇到的困难,要将农业生产规模化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要依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要依托土地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发展;依托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系统性发展。要通过合理科学的顶层设计,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破除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阻碍,通过绿色、共享、协调发展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