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戏曲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
——以福建泉州传统戏曲为例

2020-12-17郭承金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进校园戏曲传统

□郭承金

中华戏曲被誉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福建泉州传统戏曲作为中华戏曲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做好中华传统戏曲进校园、进课堂工作,应成为我们教育人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一、传统戏曲的价值意义

(一)戏曲的艺术文化

戏曲首先是一种艺术,其次是一种文化。其艺术的魅力可谓无穷,文化的积淀异常深厚,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基因。从艺术层面来看,戏曲的基本要素、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舞美无不蕴涵着丰富而无穷的艺术魅力。从文化层面来看,戏曲文学、戏曲剧本、戏曲历史渊缘、戏曲人物传记等,无不是文化的盛宴。

福建泉州传统戏曲丰富多彩、韵味独特,既有闽南文化历史积淀下来的精华,又有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多元文化元素。作为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在这样一座城市里,有五种戏曲,它们共通共融、相互联结,实属罕见。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布袋戏、打城戏,各有特点、各有姿态,竞相绽放、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二)戏曲的精神思想

戏曲的艺术魅力无穷,精神思想的魅力也是无限的。戏曲里面的人物、故事情节、时代背景、音舞美等都能让人得到真的启思、美的享受、善的引导,也能得到假的抨击、恶的揭示、丑的针砭的教育。中华戏曲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思想、道德品质和核心价值观,通过戏曲给人以精神的洗礼、思想的教化、品质的形成和习惯的影响。同时,戏曲又富有地方鲜明的特色,是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不断得以形成、积累、发展和丰富的,其精神思想同样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二、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实施路径

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 提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其根本是要加强对戏曲通识的普及,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从而达到传承和育人的目的。基于此,我们可以做以下一些实践探索。

(一)观赏普及

通俗一点讲,就是看戏、赏戏。当前,仍有部分外来文化占据了孩子们的精神阵地,成了他们的文化食粮,反之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戏曲,知之甚少、了解不深。戏曲进校园,就必须让戏曲走上阵地,让学生看戏,知道戏曲、了解戏曲,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从戏曲中获得艺术和精神的食粮。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翔曾说,戏曲进校园,哪怕孩子看不懂,也没关系,但在心灵深处,已经影响他了,甚至有可能是一辈子的。我们要进行遴选,选取适合学生看的戏曲走进校园,或带孩子走出去到专业的剧园看戏,或请戏曲传承人到校介绍表演戏曲片断,或通过网络观看、赏戏等等,让戏曲走进校园成为常态、成为普及。

(二)文化营造

当然,如果有条件,可以打造戏曲文化,营造戏曲文化氛围,甚至可打造戏曲文化特色。在校园内,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进行戏曲文化的布置,介绍中国经典戏曲和地方戏曲。介绍内容包括戏曲的渊源、戏曲表演艺术、戏曲人物、戏曲经典剧目等。也可通过楼道的电视大屏幕等媒介进行展播,以此营造戏曲文化氛围,达到进校园的目的。

(三)课程编写

中华戏曲精彩纷呈,但如果要更好地进校园,设置出相应课程,是进校园很好的路径之一。

福建泉州传统戏曲主要有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布袋戏和打城戏。这些戏曲随着时代变化、历史发展,戏曲的主旨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各种戏的历史渊缘、发展境况皆不相同,其戏曲的基本要素、表演形式、舞台形式以及剧本剧目,皆不相同。但其相同之处,皆为传递真善美、针砭假恶丑。梨园戏以柔婉的爱情故事为主,高甲戏以滑稽和讽刺为主,提线木偶戏以幽默角色为主,布袋戏以故事情节为主,打城戏以宗教教育为主。各种戏曲特色鲜明,都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各有不同。由此,我们对这些戏曲进行甄选与梳理。主要从戏曲的主要简介、历史渊缘、表演形式、主要剧目、名家名角等进行整理、甄选,编写传统戏曲的绘图本和文字本,为进课堂作准备、为美育提供教材蓝本。

(四)课堂实施

学校不是专业的戏曲院校,并没有培养戏曲专业人才的功能。戏曲进课堂,其着眼点是让学生了解戏曲,对戏曲产生兴趣。通过课程的编写,进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比较系统规范地了解戏曲基本知识,学习戏曲基本表演,了解戏曲剧目和戏曲表演艺术家,从而比较有效地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戏曲要进课堂,需要解决教学问题。戏曲属于专业的艺术形式,不管是教学与表演,作为学校的教师,都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基础。由此,教师在教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与戏曲艺术学校、专业剧团联系,邀请教师到校参与培训,聘请专业教师来校作指导,带领学生到各剧团参观,观看演出等等,以此解决教师方面的问题,当然有条件的还可特招这方面的人才从事戏曲教学。此外,还应协调教学课时的安排与设置如何教学、如何进行评价。

(五)活动开展

戏曲虽为专业艺术,但在小学阶段,可以尝试组建戏曲传承学习班。聘请专业的教师、表演艺术家,来校进行教学,纳入学校课外活动体系。用几年的时间,从专业的科步学起,到逐步尝试学习戏曲片断。可以参加各项戏曲的表演、比赛等等,可以在校内自行表演,也可以走出去表演。让学生不仅了解戏曲,体验戏曲,也初步学习戏曲,甚至为戏曲培养接班人和传承者。

(六)基地建设

当前,戏曲进校园,仍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作为戏曲院团,也有惠民服务和戏曲进校园的义务。所以,可在政府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在学校建设戏曲传承基地,经费由政府采购服务。聘请戏曲传承人,到传承基地,进行戏曲艺术文化的讲解、表演,带戏曲进校园,带孩子进剧团。可以在传承基地进行戏曲的传承教学,又可以对戏曲传承基地进行戏曲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从而立机制、定制度,使传统戏曲走进校园更有具实效性。

三、传统戏曲进校园的目标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笔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中华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的目标也应如此。

(一)德育功能

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说:“在一出很长、很正确、又很严肃的喜剧中,每一场都应在道德上给人以教益。”戏曲从剧本到舞台,都能让人辨其真、知其假、甄其善、明其恶,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观戏者与戏曲主人公的命运相结合,感知其命运,感同其价值,或启示、或教育、或启迪、或教训。学生能从人物身上,学习崇仰的精神,接受自我观照和提升的道德。戏曲中或具有人性的关怀,或与命运的抗争,或对不朽的追求,或对生命的珍视,对困难的挑战,或对幸福的追寻等等,这都散发出人性的光环、思想的魅力、精神的洗礼,都将植入学生灵魂,撼动学生人生。

(二)美育功能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指出,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

现代哲学家李石岑曾说:“美育之解释不一,然不离乎审美心之养成。进一步言之,即为美的情操之陶冶。”戏曲包含着精神品质、审美情趣、人格魅力、文学艺术等。戏曲作为阅读的文本,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作为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戏曲本身是一种综合艺术,其绽放出来的魅力,让人如痴如醉,能激起人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审视,对美的欣赏和对美的享受,提升人的艺术涵养。传统戏曲进校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教育、人格品质的塑造、文学修养的浸孺、艺术修养的薰陶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戏曲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更多是体现人性精神和思想的根植与超越。此类种种,对提升学校的美育工作和陶冶学生情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四、小结

传统戏曲首先是要走进校园,走进学生,走进生活,走进人的心灵。其次,传戏戏曲必须要做好学习与传承、保护和传播、弘扬和发展工作。只有做到这样,传统戏曲才会源远长流,代代相承,永葆艺术青春。因此,学校应具有学习和传承的意识和使命,更要担负起保护和传播的责任,为弘扬和发展戏曲文化作出应有的努力。

猜你喜欢

进校园戏曲传统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经典彩调进校园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