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应对策略

2020-12-17

教师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心理

琚 婷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陕西西安 215021)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期,该时期最突出的矛盾则是生理快速发展与心理滞后发展。从中学阶段开始,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这导致他们对自尊与独立感极为看重,渴望维护好自身的形象,因此当遇到挫折、批评等类似不公正待遇时,往往难以承受,最后在社会不良环境的诱导下误入歧途。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的协调配合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困扰与发展障碍的有效手段。系统的心理教育可以有效预防、纠正初中生的心理走偏情况。然而,受固化教育思维影响,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待完善阶段,并没有形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收效甚微。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同时也是塑造其心理素质、思维、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该教育奠定了素质教育总体结构工程,换言之,若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无法成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而该能力离不开心理健康的教育,只有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任务。此外,在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初中生有了更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其精神生活却没有齐步跟上,许多家庭、学校偏重智力的培养,忽略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亲子关系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沟通,而盲目的呵护、溺爱则又导致孩子形成任性、自私、反叛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自立、抗挫折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明显不足,最终将会引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危险事件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不论从社会角度、学校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个人角度来看,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初中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均具有缺乏系统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缺乏具体课程,校领导及教师不够重视,教学无计划无目标,往往在出现重大问题后才进行突击式的补救性教学,具有明显的延迟性等。此外,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呈现出割裂状态,难以将家长与学校的力量进行联合,对学生开展一致的心理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

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多数学校均未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常心理课程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在各类学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功利性较强,过分关注教学进度与专业内容,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当中。

(三)缺乏对生活积极态度以及人格品质的培养

学校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大多仅强调问题的解决与否,较少关注学生在其间的心理变化,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中的认知矫正。同时,由于学生数量众多、教师教育思维陈旧等因素,学校往往很少主动开展活动、课程来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人格品质。从家庭角度来看,大部分家长并没有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储备,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存在认知错误、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加之自身也并未树立起高尚人格品质的形象,因此也无法为孩子做出榜样。从社会角度来看,信息爆炸时代让舆论充斥着拜金、物欲、消极的理念,对正面知识、文化产生了强大冲击,极不利于学生优良品质的与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培养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积极的人格品质是人类生存的核心要素之一,积极心理学除了可以解决人类心理疾病外,还可以构建高质量的心理品质。通过为学生塑造积极的情绪体验,构筑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及精心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为其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一)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

自助式的心理教育模式通常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其中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心理教育专题活动(心理剧、团体心理训练、演讲辩论等),满足该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与追求趣味的心理,为其创造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让学生乐于接受心理教育,通过心理学知识来调节心态,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例如,在心理健康课堂中,教师可以“信任”为主题开展团体心理训练,将班级学生分成数个小组,小组成员紧密地围成一个圈,然后选出一名成员站在圈中心,让该学生蒙眼后上身倾倒,其他成员则用臂膀接住该学生并进行顺时针传递,每个学生都轮流担当1 次圈中心人员。训练完毕后,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可在活动中体会到团队、信任、自信与人际关系的力量,这种正能量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触动,让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构筑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定是全方位、多角度、多重渗透的一套完整教育机制,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组建一个成员相对固定的专业心理教育团队,明确制定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实施方法、评估标准以及可持续改善制度,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成一项长期、持续、具有计划性的活动。例如,学校可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班级的学生展开定期的心理评估问卷调查,积极主动地探寻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随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认知纠正与课程设置;定期收集学生的心理情况评估信息反馈至校管理层,对于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应及时开展会议分析其成因,讨论其处理办法,并提前与家长进行沟通,达成一致的处理思路,随后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社会角度来看,现代初中生成长于网络时代,其接触网络信息的渠道众多,而信息却良莠不齐,对初中生的心理成长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与误导性。因此,学校可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构建健康的校园交流平台,促进校园师生的交流,深入至学生内心,进而达到学生乐于交流、乐于接受心理教育的目的。

(三)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有计划的系统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心理健康知识体系,为学生吸收容纳其他心理学教育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应注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打造,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进行课程构建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课程必须要有特色,教师可利用活动课、实践课的形式来达到提升课堂氛围的效果,也可通过获取网上优质课程资源、邀请心理专家做客演讲的方式来丰富课程内涵,让学生更具有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课程的设计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通过紧密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开展,加强课程的可行性。课堂进行时教师还可结合近期的社会热点来进行引入,让课堂更具有现实意义,令学生更有参与感。此外,教师还应着重展开教学效果反馈,强化学生在课堂中形成的积极体验,深入分析课程教学的完善情况,进而更好地制定下阶段课程的主题。

传统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陈旧固化的教学思想所束缚,其形式、内涵以及范围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仅停留在解决和预防学生消极心理问题的层面上,并没有给学生提前注入积极、正面的思想理念。因此,教育者应从反省自身做起,主动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总体教学内容充分系统化、精细化,最大程度激发中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的力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健康、优秀、核心素养完备的新时代人才。

猜你喜欢

初中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心理小测试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