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020-12-17江苏省如东县九总小学

小学时代 2020年11期
关键词:素养过程数学

江苏省如东县九总小学 张 芮

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自我,适应学习的相关数学综合能力,它包括由运算为基础的推理以及数感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情景,将问题带入课堂,提高学生的问题认识意识。最终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完成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真正顺应课程改革的学习需求。

一、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意义

数学素养是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按照教师的思路,利用数学观点、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能力。可以说在小学阶段,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内化方法掌握,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他们只是以课本为中心进行知识讲解,这样的教学过程无法结合学生的内心需求展开。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在此种模式下很多学生都会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往往根据“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这样一条定理展开教学,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过程。其实数学素养的教学方案并不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反之,它是一种属于学生自我反思的重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紧迫性,避免一味、单一的知识灌输模式,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际生活应用能力。这也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更为注重的是学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应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将新型的数学观念代入数学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理念。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数学素养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道路成为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必然过程。

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

1.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伴随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于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的数学人才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能力方面,他们更是在多方面都能够取得较大成就的优秀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出来,建立属于学生自我的知识学习体系。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除法》时,由于之前学生已有过加法以及减法的知识基础,为了强化学生对除法知识的具体应用特性,教师可在课堂上创设合理的情景吸引学生进行回答,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出发提问:我们学校准备在操场周围种植一些玉兰花和月季花,玉兰花种40棵,月季花种80棵。王伯伯骑电动车运玉兰花需要4次,李叔叔开小货车运月季花也需要4次。王伯伯每次运玉兰花多少棵?在这样一个问题提出之后,教师需要学生去做的并不是解答出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认真审查题目,了解题目中所提出来的相关重点。接着让学生在思考过后也能够提出问题:李叔叔每次运月季花运多少株呢?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班级内展开讨论。大家在刚开始学习时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种迷茫状态,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引入本节课程教学的内容——除法。通过对除法算式的展示将情景教学与课堂知识进行联系,最终将情景教学内容串联在数学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相关特点,根据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创设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走入课堂,要求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数学感知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注重学生的数学内驱力探讨。

2.唤醒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融入课堂探究新知,并对教师所教学的相关内容形成理解。为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认知,最终通过自主探究提高核心素养。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在科学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了解问题关键,通过自主提出问题、合理设计问题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数学课堂的大门。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为了帮助学生奠定数学学习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小红家有一块菜地,菜地里能够种100棵菜。小红准备种白菜30棵,胡萝卜20棵,青菜50棵。在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也会提出如同“白菜占菜地的多少?青菜占菜地的多少?”等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如“青菜的棵数是白菜棵数的多少倍?”通过新型问题的提出打开学生学习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唤醒自我的问题意识。为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不断自我提问反思。通过使用条件的增多来激发学生的问题能力,多提问、提好问,在提问过程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觉得数学难的主要原因。它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素养提升过程中,教师也可依据数学的独特性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帮助学生对一些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产生认知,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会对试题进行分析并通过环环相扣试题关键点获得能力上的提升。如“李老师上个月用水8.5吨,每吨水要1.65元,那么李老师一共需要交纳多少水费?”随后要求学生对试题中的信息进行提取总结,找出其中的关键性信息。这时学生也能够用“用水量8.5吨,水费1.65元一吨”来概述问题关键点。接着教师则可以在全班内组织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适当变式,设计出一个独具新颖性的题目。这样的变式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从原有问题出发,通过不断思考来巩固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这时学生也能够利用好乘法与除法来设计一系列的“计算水费”问题。根据这样一个数学模型的构建,教师可由简单推向复杂,帮助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学生也能够在有效信息查找过程中进行逐步分析,了解复杂问题的本质,最终借助模型的独特性质来解决问题。在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时,教师要重视模型构建这一新型方式,根据教学需求在信息获取过程中进行合理建模。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它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着重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完成数学课堂上的能力发展;最终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来鼓励学生自主融入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素养过程数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