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与区域幼儿园师资配置相关性研究*
2020-12-17田雯雯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
田雯雯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
求学与就业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两大因素,高校集中的区域更容易成为人口流入地,地方高校不仅为城市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还可以加快技术的接受、消化、创新速度,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意识到这种经济效益也会加大对地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研究显示,流入人口越多,越能刺激当地政府对高等教育支出的比例,地方生均高等教育经费也会相对提高;而流出地的流出人口越多,当地政府越倾向降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比例,地方生均高等教育经费也不会显著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效益可由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体现。
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是复杂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高校知名度、所读专业、家庭背景、个人发展意愿等。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讨论学历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在社会空间的某些领域,职业依赖学历,而且因为学历被认定保证的文化资本依赖占据的职位,占据的职位可能意味着维护或增加在家庭和/或在学校中获得的资本,或相反,意味着使这种资本缩减。”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作为传统的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资的培养基地,所培养的专业人才最终是否进入教育领域、是否进入地方高校周边区域的教育行业就业,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也决定着区域基础教育系统的教育质量。
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就业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的大学生就业区域偏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大学的大学生就业区域则偏向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逐步普及,全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认知发生了巨大转变,对幼儿教师特别是优秀的幼儿教师师资需求较大,吸引了更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学生类型等均有了很多新的变化,作为培养幼儿教师师资基地的地方高等师范学校也随之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匹配度逐渐成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某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问题入手,基于区域高校毕业生微观抽样调查数据,通过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对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地区、幼儿园类型等进行实证研究,为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时调整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需要等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一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现况
地方高校一般通过为学生提供学前教育专业认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幼儿园顶岗实习指导等形式落实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较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就业数据等手段对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地区方面呈现偏好城市就业的特点,具体情况如下: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每年固定向社会输入一定数量的幼儿教师储备人才,这些人才一般都会选择在城市就业,他们对本地和周边城市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提升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县城、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却很难吸引高校幼教毕业生。以某校2019 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例,除去专升本、出国就业、非对口就业等情况外,373 名毕业生中有14.2%的学生选择了县城幼儿园就业,其余学生均选择城市幼儿园就业。毕业生流向最集中的周边城市包括:合肥、南京等地,比例分别为15.3%、10.9%,另有27.8%的学生留在高校所在地就业,其余就业学生散落流向省内各个地市级幼儿园。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毕业生就业区域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一体化。
二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现实因素分析
(一)学生个人的职业抱负
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意向虽然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受到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自身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毕业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理想的薪酬待遇及现实条件是有差距的,已有研究发现“学前教育师范生普遍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要求高、职业压力大、社会地位及工资水平较低的职业;从教动机、职业认识与职业选择满意度显著相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同样存在就业妥协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虽然现阶段他们对就业存在一定的迷茫,但工作单位环境、薪资待遇以及个人成长环境是影响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家庭意愿对学生的就业流向选择也有较大影响。而对于就业区域,即使是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他们表示如果去农村幼儿园就业,个人发展的空间无法与城市相比,而且他们发现“学校学的很多东西。比如环境创设的技能,回到老家,由于幼儿园经济条件有限,一般用不上”,这些因素均会使幼教毕业生偏好选择城市幼儿园或优质幼儿园工作。
(二)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性因素
目前我国的城市经济一般是由第三产业支撑,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而广大农村地区支柱产业一般是第一、二产业,虽然可以满足劳动力就业,但是经济效益远比不上城市经济。因为地理、政治条件不同,我国城市经济的发达程度远非农村经济可比,农村的自然条件也与城市相去甚远,根据现有的研究,上文中学生所叙述的问题确实存在,城乡幼儿园存在资源配置的较大差距:首先在数量上,农村幼儿园稀缺的问题突出,远远无法满足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要求。其次,差距体现在教育质量上。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受到财力和人力资源的制约,人力资源主要指的是幼师的综合素质,而财力资源能够对幼儿园的基础硬件设施造成较大的影响。
我国城市的经济发展远远高于农村的水平,幼儿教育的发展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城市的幼儿园不仅数量充足,并且教学设施和教学水平都是农村幼儿园无法相比的,我国城市幼儿园的基础设施目前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占地面积充足,教学设备、玩具、书籍等各种设施都达到了比较完备的水平,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而县级及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资金投入较少。
再者,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幼儿园教学已经开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已经在经济发达地区完成,这些地区的幼儿园的教学能力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目前我国城市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已经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农村幼儿园不仅数量不足,办园也较不规范。学前教育有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农村幼儿园为保证能够正常运营,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对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强化和完善。对于经济落后地区来说,乡镇等基层政府的收入本来就十分有限,对发展学前教育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导向
地方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时,会致力于提升人才产出质量,对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倡导以课程体系为依托,将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如幼儿教师师德素养、观察和评价幼儿能力、游戏活动组织能力、环境创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放在首要地位,增加了反映学科前沿研究的内容,构建公共通识教育、专业核心素养、教师教育技能等课程体系,专业学生受益于该课程体系,专业化水准较高,毕业生更认同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发现者、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照顾孩子、融合了保姆角色的教师那么简单。
他们有越来越广阔的专业视野,越来越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正是体现了他们个人发展的需要。农村和县城幼儿园无法提高校毕业生的个人发展、无法吸引优秀的专业幼儿教师就业,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三 关于区域幼儿园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
作为人力资源的幼儿园教师,本身也受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地方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共同影响了区域教师资源配置,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优质的学前教育人才,地方高等院校是否能匹配这种需求以及如何吸引更多的地方高校毕业生留在高校所在地就业,需要社会、地方高校协作实现:
(一)以区域政府财政投入提升本区域对各层次优质幼儿园人才的吸引力
学前教育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投入将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流向。特别是在国家出台的《城区常住300 万以下的城市完全放开落户》等政策之下,作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长三角,经济发展对人才存在着较高的吸引力,但区域内的人才流动体现出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小城市及以下区域要吸引优质幼儿园教师人才将受到更大的挑战,区域对优质教师人才的吸引力,体现在幼儿教师的薪级待遇和职业地位上。
因此,地区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改善教师薪酬待遇,为教师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行业人才、稳定区域内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国家应出台有关政策,要求各级政府都要把学前教育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放到位。对地方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期间提供优惠的学费,毕业后提供编制、五险一金等条件,吸引优秀毕业生留在本地工作。其次,提升学前教师的职业地位,如不论幼儿园的性质如何,工资标准须按照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统一起来,并享受五险一金,真正实现同工同酬,为学前师资源均衡配置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灵活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改善现有区域偏远幼儿园教师流失情况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园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为改善这一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在学前教师待遇普遍落实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内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幼儿园管理和幼儿园教师队伍两个方面的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因此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标准也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保证城乡学前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各方的需求,从而确保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机制得以有效地建立起来。如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普惠性幼儿园的作用,普惠性幼儿园办学成本较低,有利于城乡学前教育的普及,但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往往存在较大的波动,并且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较大,对于普惠性幼儿园,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和关键的。
教师队伍的管理可以考虑以下策略:如提升高级职称教师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比例以及教师由各园所有变为整个教育系统所有,根据现实需求实施统一聘用、编制、考核、调用等政策;或者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内园际之间的交流机制,不同水平的幼儿园之间可以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对于办学水平较高的公办园和城市园,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民办园和农村园支教,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薄弱民办园和农村园的学前教师进行业务指导与培训,民办园和农村园教师也可以定期到公办园、城市园进修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区域内民办园和公办园、农村园和城市园之间教师形成健康的流动机制。
(三)地方高校持续追踪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有效反馈人才培养的效率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近年来迅速增长,但仍然无法满足社会对优质人才的需求,幼儿园教师近年来成为热门职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就业率,然而就业质量仍有待提升,《幼儿园教师标准》已经为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对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能力素质有了较为精细的划分,高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强化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升人才知识、技能和素养与幼儿园教师岗位之间的匹配度,持续追踪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其个人职业发展,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四)地方高校提升服务区域经济意识,发挥职后培训作用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等师范学校立足本地,面向全省乃至全国,致力于本地区及周边省市小学、幼儿园师资培养基地的建设,努力为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支持,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良性机制、持续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区域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师资培训工作,提高一线教师教育技能,建立健全完善的学前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形成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对学前教师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够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地方高校要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服务地区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意识,与区域政府协作。
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学历提升实施鼓励政策,设置专项培训经费,依托地方高等院校资源,聘请师范院校教育专家以及幼儿园骨干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对学前教师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对在职学前教师进行轮转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通过统筹规划形成省、市、县、乡四级教师培训体系,培训网络应该实现对广大城市农村地区的全覆盖。
地方高校积极响应和做好高等专业院校面向社会扩招工作,使区域内学历层次较低的幼儿教师有学历、专业提升的机会,有助于区域内幼儿园教师学历结构的优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内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本文仅从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提供微观层面的视角分析,地方高校想持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应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就业市场分层化的认知,对所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开展持续性调研、教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