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
2020-12-17徐丽媛南京艺术学院
徐丽媛 (南京艺术学院)
一 高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解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强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就业置于宏观政策的层面,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具有伟大意义的历史性年份。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2020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提道: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既关乎稳定,又关乎发展。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强心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的“试金石”。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定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聚焦重点,精准施策。落实到2020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是要深刻认识新形势,认真领会新要求,准确把握新任务,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早筹划,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努力完成2020 年就业工作任务,积极实现“稳就业”目标。
二 高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探究
高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具体指的是三个方面的“高质量”:“就业工作理念高质量”“就业工作过程高质量”“就业工作结果高质量”。“就业工作理念高质量”,即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要端正思想态度,提高思想认识,从高站位上正确理解就业工作内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品牌工程,其背后蕴含了社会的要求、家庭的期望,也承载着学校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就业工作过程高质量”,即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形成一体化的高质量就业工作保障体系,就业指导全面覆盖高校学生、全程覆盖人才培养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基本精神贯穿就业指导全过程。“就业工作结果高质量”,即综合性看待各项就业影响因素和就业质量衡量指标,不再以就业率为单一考核标准评价高校就业工作,而是从学生就业层次、就业地域、事业发展能力、薪酬水平、就业率等多方面综合性考量。
三 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业制度保障不到位。具体指的是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实不到位,就业工作层层汇报时效性低,学校党政“一把手”对于就业工作实情、实效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学校对于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就业考核与评价制度更新不及时,“废改立”推行效率低。
就业工作人员配套不到位,职责不明,任务不清。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专职就业工作人员配套缺失,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生配比失调,就业队伍以辅导员、教师、班主任兼职为主。兼职就业工作人员因为身兼数职,在就业工作的专注性和投入度上存在不足。职责不明,任务不清,对于就业工作的专业性、实效性和高质量发展影响不利。
就业统计规范性有待提升。具体表现为就业材料审核不严格,就业数据输入不及时,就业统计上报不规范。就业材料的审核及输入由院系辅导员、兼职班主任或学生助理操作,人员流动性大,规范性执行难度大。毕业生个人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就业信息追踪不及时。还有部分高校过分追求就业率,忽视就业工作“三严禁”“四不准”要求,在就业材料的审核与把关上有所松懈。
就业指导覆盖面窄,全程化缺失。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覆盖面窄,将就业指导与毕业生就业指导画上等号,将就业指导安排在高年级进行,主要以大三和毕业班学生为主,指导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职业生涯指导与求职指导混淆,就业全程化缺失。
就业工作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到位。高校就业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不足,主动走出校园的意愿与能动性较弱,未能精准对接就业市场。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联动不足,无法适应日益变化的经济发展与就业市场需要。高校就业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走上职场时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 高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笔者从内涵入手,以问题为抓手,推导解决方法,提出高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具体从“就业工作理念高质量”“就业工作过程高质量”“就业工作结果高质量”三方面进行路径阐述。
“就业工作理念高质量”,即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政治站位,提高对就业工作的思想政治理解,落实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加强对就业工作的思想重视,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作为一项品牌工程反映了新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就业提出的新要求,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对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要影响,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对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影响。高校要主动承担起就业工作的主体责任,从校领导到学院分管就业工作负责人再到基层就业工作人员,权责分明,分工到位,协同推进,共同为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压实基础,齐心出力。
“就业工作过程高质量”,即树立全局意识,努力实现就业指导对象全覆盖和教育全程化,加强就业对招生和人才培养的反哺作用,形成一体化高质量就业工作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是一项整体工作,抓源头,抓重点。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导向。坚持将就业指导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工作合力,提高育人实效,通过“教育增值”促进“就业增质”,实现学生个人能力、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和企业需要相匹配,为新时代提供优质人才。坚持将立德树人融入就业指导全过程,将就业指导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根据每个阶段不同要求、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如大一、大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开展自我评量与生涯探索,逐步明晰职业目标;大三、大四进行就业咨询与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获取就业信息,提前接触就业单位和就业岗位,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扎实基础。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动员可以动员的全部力量,切实履行职责,把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学校内形成促进就业的整体合力,共筑就业工作“绿色通道”,形成就业工作“一盘棋”,实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新格局。
“就业工作结果高质量”,即通过高质量就业工作帮助学生获取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合理的薪资报酬、和谐的劳动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求职能力和事业发展能力,打造合理的就业结构体系等。衡量就业工作结果的指标不再单一,就业率仅仅是学校就业工作考核评价的标准之一。具体而言就是要“找差距,抓落实”,开拓就业市场,强化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就业队伍建设,采取措施缩小不同学历间、不同学院间就业率的差距;要从就业去向、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域、薪酬水平等综合衡量学生就业层次;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事业发展能力。高校考核评价也应更看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追踪回访,针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就业实情出发,真正做到应得了急,担得起责,扎实推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高校就业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工作,是动力与压力并存的工作,是关乎国计、关乎稳定、关乎发展的民生问题,是热点,也存在难点。高校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定然离不开高校的主体责任发挥,但同时也离不开高校和企业、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压实责任,早部署、早执行、早落实,才能确保就业工作取得成效、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