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高质量发展探讨
2020-12-17杨燕中共甘肃省成县委党校成县行政学校
杨燕(中共甘肃省成县委党校(成县行政学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的中国已经以全新的姿态走进了新时代。一方面,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结构逐渐开始转型升级,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人民收入日渐提升,国内消费水平也逐渐增加,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迅速提高。而另一方面,国内扶贫工作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虽然已经有大幅度削减,但是贫困人口数量仍然非常庞大。因此,必须聚合全社会的全部力量,提升脱贫攻坚的实际效果,并且推进脱贫攻坚逐渐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推进脱贫攻坚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脱贫攻坚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变化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逐渐解决了国内物资匮乏以及温饱难足等问题[1]。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迅速增加,这就要求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能够实现转型,发展方向从数量转向质量,进而在更高层面上推动社会进步。
(二)缩小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差距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在发生转变,无法达到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充分实现美好生活最为重要的因素。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发展程度以及范围上,这种差距具体体现为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地域发展差距等。社会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质量以及效益上。为了能够缩小发展差距,目前我国已经将工作重心放在脱贫攻坚上,并积极推动脱贫攻坚持续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不仅能够缩小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还能有力推动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三)充分体现以人民作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有效保障人民利益,加强民生福祉,使广大人民能够享有美好生活,这才是脱贫攻坚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最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而这一价值理念也充分契合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其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并充分重视发展的质量以及效益。并且,这种人本惠民的发展模式,既可以让全民共享改革创新发展成果,又能够直接造福于人民群众。
■推进脱贫攻坚向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指标脱贫容易,自我持续发展困难
在地方具体实践工作当中,通常把经济发展和脱贫任务分解成各项经济指标,而对于经济指标的实现就必须达到一定数值,因此在部分地方,相关部门开始注重在指标上下功夫,着重进行“数字工程”。再加上,政策上明确规定,地方主要领导在尚未脱贫的情况下坚决不能提拔,从而造成部分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一味追赶脱贫的进度,脱贫速度过快,造成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官僚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恶劣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脱贫并且能够持续发展,是一项任务极为艰巨的大工程,是一个社会资源集聚以及工作经验持续积累的过程。贫困居民的多样化使得脱贫攻坚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所以,仅从数字指标达到脱贫较为容易,但是真正解决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却非常困难[3]。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带动脱贫的过程当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贫困人口的真正彻底脱贫,并且要实现贫困人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前提之下,推进脱贫攻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二)项目资金投入容易,产业持续发展困难
产业扶持是开展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精准扶贫过程中,许多地方通过投入项目资金从而发展产业项目,再制定相应产业优惠政策等措施,充分带动当地脱贫工作,一部分贫困人口利用发展产业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脱贫。但是由于产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即使政府能够强力进行主导,并且还有大量的资金展开支持,产业脱贫的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
(三)落实工作责任容易,提升脱贫能力困难
许多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文件,积极落实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任务。但是,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的短期行为,没有能够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长久的惠民政策加以考虑。在实践工作当中,部分领导干部观念意识较为落后等诸多问题始终存在[4]。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地方领导缺乏战略发展眼光,没有把脱贫攻坚同高质量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只不过将扶贫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忽视了从根源上解决实际问题,从长远上谋求发展。
■推进脱贫攻坚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创建脱贫发展的制度体系
首先,创建顶层设计体系。想要做好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就必须推进脱贫攻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还应当在宏观上进行全方位把控,从制度上充分做好顶层设计。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逐步向前推进,防止出现缺乏制度约束的盲目行为,避免造成碎片化管理,以及基层疲于应付的状况发生。脱贫攻坚必须依靠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必须利用相关政策制度进行全盘把控,从而优化管理工作,确保脱贫攻坚能够取得全面胜利。
其次,创建资源整合体系。资源整合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脱贫攻坚想要在资金项目支撑之下取得实质成效,就必须积极创建资源整合体系,并适当下放权力,使地方政府能够统筹整合资金,通过有效激发基层活力,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项目价值。
再次,积极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估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群体的内部动力。一是形成考核评估机制,使考核评估能够常态化、制度化运行。二是考核评估必须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坚决扼制形式主义,使贫困人口能够真正参与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从而激活人民内生动力,推动地方脱贫发展[5]。三是全方位完善考核评估体系,积极明确考核评价相关指标,以及考核评估方式,从而提升考核评估的科学性以及真实性。
最后,充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维护贫困居民的切身利益,充分做好贫困人口的社保工作同样是脱贫攻坚的工作内容。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有效保障,加强对贫困人口展开分类救助,才能够使贫困人口得到精准帮扶,有效解除贫困人口的担忧。从而有效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推进社会环境的稳定和谐,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充分利用产业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
加强产业发展,优化扶贫产业始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为关键的途径。但是产业扶贫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必须要积极创建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从而使产业扶贫更加科学合理。
首先,以产业带动作为前提。在脱贫攻坚的整个过程当中,必须注重在产业带动的前提之下,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重点帮扶有带动力以及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从而形成产业带动的巨大合力。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有效资源,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当地传统产业同新兴产业有机融合,重点突出产业优势,形成聚合产业效能,使产业能够成为人民群众可以依赖的重要依托。
其次,以产权改革盘活资源作为关键。加强贫困人口的产权流转力度,积极创建土地流转机制,从而优化贫困地区相关资源配置,盘活各种发展资源,推动贫困人口住房以及土地承包权等财产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进而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能力。
最后,创建以产业合作为重点的新型村庄。构建合作互助的新型村庄同样是推动脱贫攻坚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构建这种模式的新型村庄,就一定要加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思想指引,积极引导贫困居民参与合作组织,努力探索新型农村形式。促进村庄能够抱团发展,走集体化模式道路,凝聚创新发展力量,合力突破困难,持续提高贫困地区的合作互助以及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拓宽脱贫发展贫困地区的社会帮扶渠道
脱贫攻坚不但要有公共部门的参与,还必须要有广泛的社会协作。所以,畅通社会帮扶相应渠道,从而打造出脱贫发展的全新格局。畅通社会帮扶相应途径,就必须鼓励社会各类组织深入进行脱贫帮扶活动。一方面,努力支持各类社会组织进行相关活动,通过在社区进行大力宣传,号召社区居民能够积极参加,并鼓励青年学生以及退休干部能够及时参与到行动当中。另一方面,创建扶贫帮扶公益平台,积极引导社会成员可以通过爱心捐赠以及职员服务等形式,推动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