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子探析

2020-12-17李港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要素差异区域

李港(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区域经济的概述

所谓的区域经济,其中,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在客观条件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换而言之,就是在特定区域当中的发展经济。

第二,也就是影响因子,其中包含外部条件同内部因子之间的关联。

第三,是影响因子同客观条件之间的互相作用,从而将与生产有关的综合体产生。

可以说,发展区域经济,属于一个较为综合的整体,不但会受到社会经济、自然等条件的约束,同样,也会受到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技术经济等方面的约束,并且,各种各样的因子所导致的约束程度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

例如:灾害频率、土地、光照、热量、水分等自然条件,都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会对商业、农业等经济行业的生产与运营造成不可小觑的直接影响。同时,某一个区域内的生产力,其发展的水平,从某些程度上来讲,主要与劳动强度、技术水平、资金投入等情况有着直接关系。而对于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而言,主要与相关政策的倾向以及支持有着紧密关联。

从字面的角度而言,区域经济中主要包括综合性的地理概念,主要将区域范围当中的人力、资源等开发以及运用问题做出反应,在区域经济的布局方面,对于科学性十分重视,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对效益性格外重视,而效益性、科学性的实际表现,主要体现在生物资源、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矿物资源等方面的运用。总体而言,区域经济效益,是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在国民生产值、民生生产值、区域的生态回馈、社会总体的经济价值等方面有所体现。

■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之时,农村是最为关键的区域,如果没有农村的稳定发展以及整体进步,将无法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整体进步;如果没有农民的小康以及农业的发展,我国整体的发展与群众的小康也就无法实现。由此可见,想要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得以实现,核心在农村、主要在农村,但是,难处同样也在农村。我国提出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这是将“三农”工作做好的新平台,是将“三农”问题做出解决的全新途径,同样,也是推动农村经济能够更好、更快发展的全新载体。所谓的区域经济,具体所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当中,综合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并且通过外因、内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将生产体系形成[1]。可以说,农村区域经济属于经济体系的全新方式,必须要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相关需求相符合,但是,还需要具备适宜自己的发展体系。由于各个区域的政策、经济情况、农民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因此,变回产生多种具备区域特色的经济体系。自我国推动统一规划管理区域发展以后,我国在区域经济方面同样也存在全新的体系,并且具备以下几种特征:

第一,由于我国存在辽阔的地域,各个地区之间的政策形势、资源条件、气候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发展的趋势同样也各具特征。南方与北方的气候条件存在不同,在选择的耕种农作物方面也存在差异,必须要选取符合区域生长条件的农作物。

第二,不管是经济发展水平滞后还是相近的农村,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土地属性、地理位置存在紧密的关联,这便造成农村发展区域经济时无法达成协调发展。即便是相同的区域,不同的村庄之间同样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三,在经济发展方向的管控方面,各区域政府也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各个农村土地总量存在差异,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在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向,主要存在以下差异:

一是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二是城市与农村联合发展模式。

三是传统发展模式。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子

(一)农村居民收入普遍不高

现如今,我国农村主要存在农民收入普遍偏低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方面导致的:

第一,在农业的生产效率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绝大多数的青壮年,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大多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大量丧失,这会对农村的生产率造成直接影响。

第二,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并没有将良好的贸易机制、贸易组织建立,并且对高效的贸易互动有所缺失,农民还没有在贸易活动期间,收获预期的收入以及利润。

第三,农村整体收入的低下,造成农村尚未具备充足的资金开展生产投资工作,在农村银行的贷款服务方面,存在利息高、周期长等情况,对农民的贷款造成影响,也导致农村的经济发展出现恶性循环。

(二)农业生产要素流动不畅

针对于我国而言,属于一个农业大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农村人口数量,同时,还具备充足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农业生产要素。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各个农业生产要素之间,其作用也在发生一定的转变,主要在自然资源作用降低方面有所表现。农业的增长同现代化生产要素的投入有着紧密的关联。另外,各种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同样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尚未认识到此种改变,加之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滞后,造成我国农村普遍出现生产要素流动不畅等情况。

(三)农村人口素质问题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不单单只是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够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证明:劳动人员的文化程度与农民的实际收入有着紧密的关联。由此可见,在建设我国农村区域经济之时,人才存在不可取代的关键用途。但是,就当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农村人民在教育方面,投入力度不高,导致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导致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无法全面推广与普及,进而造成农村的生产效率较低,对农村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政府所制定的发展战略应该因地制宜,确保战略中对于农村资金的投入力度能够加大,另外,将相应的技术支持给予,从而将农村的劳动生产率全面提升,同时,还可以将农民的专业问题做出有效处理。除此以外,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同农村各个地区的真实状况相结合,科学部署以及规划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制度以及技术的革新积极推动,从而将科学技术的优势充分加以发挥。将原材料、能源等资源优势加以运用,进而将特色的农业经济、全方位的经济体系建设。通过最大的程度,将贫困消除,并且对农村区域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做出维护。并且,针对于生产投资来讲,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将一些极具吸引力的政策颁布,从而通过外部吸引企业前往农村展开投资[2]。另外,应该将银行的职能充分发挥,为开发农业带来巨大的扶持力度,确保农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能够将自身的运营目标进行调整,将服务的品质提升,将吸收的农村存款,尽可能的投入至建设农村经济当中。

(二)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所谓的农业生产要素,实际上,具体所指的是在农业生产期间,为了能够将人民群众所需的各类农务产品所必须要投入的各种基础要素加以获取的一种总成,其中,主要包含科学技术、资金成本、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等内容。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流畅、流动,是发展农村区域经济的关键保证。由此可见,我国政府中的相关部门,不但需要对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农村科技成果转换体系、农业投入体系、农村土地管理体系做出创新,从而将各种农业生产的要素做出满足,同时,还应该将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体系建设,从而为协调发展农村区域经济带来一定的协助作用。

(三)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

在农村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当中,人才起到不可小觑的核心作用。由此可见,我国应该对农村人力资本、农村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加,在农村建设区域经济中纳入农村教育改革,将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科普知识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并且通过各种手段的运用,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另外,对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并且将农业科技的相关培训投入加大,通过最大化的努力,确保农民能够将市场知识观念做出转变,并且将思想意识开放,促使其教育的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进而达成农民素养全面提升的目标。

■结束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而言,农村区域经济想要得到稳定、长远发展,就必须要通过转型升级来得以完成,而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要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因子做出全面的了解,进而将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做出转变,确保外部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农村银行能够共同合作,为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由此可见,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完成农村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农村区域经济朝着繁荣方向发展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要素差异区域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区域发展篇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