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0-12-17韩婧怡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5期
关键词:技能型教学内容金融

韩婧怡(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作为新兴事业,互联网金融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信息优势对传统金融兴业形成了较大的冲击,进行了深入的改变。在此过程中,对金融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尽管金融专业是各高校较为成熟的专业,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也单一,这也会影响到金融人才的培养。所以,将“互联网+”融入到金融专业教学中,通过互联网金融产品分析金融理论,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

近阶段,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依然都是以传统金融工具为主,只是简单介绍了概念、性质以及基本的特征。这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创新金融工具相差较远。互联网金融创新出来的借贷、众筹、余额宝等新型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互联网金融产品普惠,此种教学内容与现实发展严重脱节,这不但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地下,还将影响到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效果。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

绝大多数高校金融专业教学与实际相背离,且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基础发展要求不吻合,教学计划教条现象较为严重。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问题较为严重,通常情况下高校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照搬本科专业出版的教材,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不重视。尽管某些学校并未照搬本科专业教材,但是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内容陈旧老化,且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并没有将本专业中最新的创新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此外,还有部分高校金融专业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过程中理论课程较多,在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视理论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技能较为匮乏,不能满足金融企业的岗位要求,因此需在教学中改革以上培养放方式。

(三)校企联动合作不够,且改革模式较为落后

第一,高校金融专业与金融企业之间的联动合作不够,对金融企业生产实际及岗位要求了解不到位,未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使用金融企业的岗位需求,自然而然也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技能型人才。第二,尽管高校金融专业与金融企业之间都有合作及顶岗实习,也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理论知识,在合作金融企业完成一年的顶岗实习,但是学校再讲学生推荐给金融企业之后则放之任之,未与合作金融企业加强沟通,甚至有部分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缺少专业教师的跟踪指导,导致顶岗实习形式化严重。

(四)师资力量匮乏

首先,教师实践技能不足。互联网金融背景高校金融专业中不乏一些教师未在社会中参与一些实际工作,从事教学以来一直偏居于校园中,与金融企业之间的联系较少,导致自身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并且依旧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且技能型及实践型教师不足。现阶段,很多高校金融专业在聘请教师时,比较注重教师的学历,对其技能水平重视度不高,这样选拔的教师刚从高校毕业的人居多,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操作能力,技术水平较差,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实践经验都不丰富,有待提高。其次,教师团队结构不科学。从教师专业结构的角度来说,高校金融专业中理论课及文化课教师居多,而专业课程教师少之又少,特别是职教专家以及实习指导教师不足,这样的专业机构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发展趋势相背离。然而从教师年龄结构来说,年龄较高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临近退休,现下教师团队中主要为刚刚从事教学的青年教师,不具备任何教学经验。虽然有些教师已经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积累的大量的教学经验,但是未对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有效更新,原有的知识技能远远不能适用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职教发展需求。最后,“双师型”教师引进工作不到位。越来越多的高校金融专业开始重视“双师型”教师团队,也有部分学校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但是仍旧不能满足高校金融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高校金融专业中“双师型”教师匮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其二,一部分教师通过培训的方式获得证书,不能有效提高其职业技能;其三,未从合作金融企业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尽管有些学校从金融企业引进了专业技术人才,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是通过开展名师讲座的方式,由金融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讲授自己的经验。

■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教学内容——融入互联网金融知识

从以往金融专业教学内容来看,金融发展与目前互联网金融严重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对今后就业空间的发挥。所以,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非常有必要。实践教学中,不能只仿照国外原版教材,需要加强国内外实践结合。可在当前教材基础上从多方面引入互联网金融知识,达到理论与金融实践相融合。全面将互联网金融新知识与理论结合到教学内容中,有效整合金融理论与互联网金融,达到金融教学内容的改革,为社会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金融人才。

(二)丰富教学模式——合理运用金融APP

以往“填鸭式”教学严重约束了学生积极性,造成教学效果滞后,因此,需针对学生个性化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不断的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使其学习效果倍增。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以及任务驱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可加钱学生的参与度。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下,合理、有效的使用金融APP 能让学生感受到大数据魅力。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为其讲解金融APP 使用方法,另一方也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金融产品价格的变化,在条件准许的情况下,适当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交易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完善课程设置——加强互联网金融课程

金融专业课程在设置上可从金融岗位和工作实际角度考虑,采用应用性为导向,加强与删减课程。为了确保课程有效性,可适当增强教师分工合作的能力,积极调整课程使课程更具科学性。与此同时,组织金融专业的教师开展现代化互联网金融课程,例如:信贷、互联网营销、互联网管理等,积极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四)激发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

金融专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学和学生的对外服务能力,主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负责企业中的技术培训及产品研发等任务。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时候应该全面考虑企业的生产需求及安排工作,与企业共同构建合作环境,将职业教育融入到企业当中,不仅为学生创造专业实训的机会,同时还能提高企业效益,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在互联网背景下,改革教学是教师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金融专业应该培养高素质师资团队满足经济技术发展要求及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首先,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特别是“走出去”。金融专业在引进教师时,应该将企业工作经验作为外聘的重要指标,此外聘请那些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样培养的专业人才更能贴近社会需求,确保学校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满足需求。组织专业教师“走出去”,按期组织教师去企业锻炼,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目前金融行业中的知识,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这些项目并高效完成,促进教师切身体会企业产品开发及生产的同时,提高教师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水平。其次,为教师创造更多的企业调查探究、跟班生产实习等各种实践机会,深入了解企业当前的生产状况以及人才需求量,协助企业完胜提高生产工艺等问题,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及教学能力。最后,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在职进修、获得更多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教师时间能力的提高。总而言之,金融专业应该采取多样化方式,循序渐进的提高师资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金融技能型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区域中最具创新性以及发展性的领域,对传统金融行业影响较大。所以,高校应积极学习互联网金融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技能,为国家金融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技能型教学内容金融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基于AHP的战略新兴行业技能型员工离职因素研究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浅谈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