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惠金融体系陕西省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现状探究

2020-12-16韩笑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金融扶贫普惠金融陕西省

[摘要]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年,在进入脱贫攻坚战的全力冲刺阶段之时更需要精准扶贫。金融是现代经济中重要的有机构成,普惠金融的提出对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应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优势。陕西省56个贫困县(区)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陕西省扶贫的重点在于利用普惠金融减少深度贫困和返贫现象,实现精准扶贫。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扶贫;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中国是攻坚脱贫决胜的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在进入脱贫攻坚战的全力冲刺阶段,从国家到各省市都在努力贯彻2018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的政策方针。

普惠金融( Inclusive finance)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普惠金融是目前金融部门发展的重点,在2015年精准扶贫实施之初就提出了“把握总体要求、精准对接多元化融资需求、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主体作用、完善精准扶贫保障措施和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同时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中也提到“应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全力推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努力让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都能便捷地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这充分说明普惠金融对金融精准扶贫的推动性以及发展普惠金融对实现扶贫脱贫目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陕西省人民政府在2020年2月27日发布铜川市印台区等29个贫困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公告。这是继2017年延长县等4个县(区)和2018年周至县等23个县(区)脱贫退出之后,陕西省脱贫攻坚取得的又一次决定性胜利。至此,陕西56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目前陕西省的金融扶贫对象在于深度贫困人群和返贫人群,普惠金融体系下如何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实现精准扶贫是目前的重点。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减贫扶贫一直是全球关注的话题,国内外的学者一直在就贫困问题联系实际展开研究。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提倡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反贫困问题,认为个体的贫困作为一种暂时的状态,每个贫困个体都愿意付出具体的努力来改善贫困状况,反贫困的主题应是努力帮助贫困人口获取提高收入能力和发展自我的机会。Kablana等(2013)利用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印度等国家的金融的深度、可得性和使用率,认为普惠金融的深度、可得性和使用率与贫困程度呈负相关,因此应提高金融的包容性和可得性以消除贫困。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也就全球贫困问题做出实证研究,三位获奖者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在减少干预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国家的群体做出贫困研究,以缓解全球贫困问题。

我国学者们也对普惠金融和扶贫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分析。武丽娟等( 2016)利用全国27省份517个村庄的4023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对农村普惠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使绝对贫困减少,但不同地区普惠金融的作用有所差别。张晴等( 2020)采用工具变量双固定效应模型对安徽省普惠金融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普惠金融政策对增加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正向作用。

2 陕西省金融精准扶贫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陕西省金融精准扶贫发展现状

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必须注重创新,以创新为引领,将创新作为增长源动力。陕西省各金融机构为实现金融扶贫,以创新改善地方金融服务环境,丰富金融产品。在普惠金融体系下,能够以“三农”、中小企业、地方经济为服务对象,持续加大有效信贷投放,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金融业务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创新构建起“银政、银协、银企、银保、银担”五大合作平台,通过引入政府增信、行业自律、农业担保等系列机制,实现对涉农产业链的“批零联动、链式开发”;金融行业与相关政府部门达成合作,形成一定的有担保的贷款规模。同时,不仅在金融平台方面进行创新,对金融产品也进行了相应的创新,以丰富担保和信贷手段。如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果品仓储贷款等一些现有产品,推出“军创贷”“秦工贷”等个性化产品,在积极探索商业可持续的涉农贷款有效模式的同时,不断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让各层次个体普惠金融服务获得感普遍提升,走出了一条金融支持地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陕西省在不断摸索和借鉴中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即“政府(扶贫办)+供销社(供销集团)+金融(保险)+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五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这种模式以资本为纽带,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完善产业精准扶贫体系,带动贫困户进行自主创业,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

2.2 陕西省农业发展与金融扶贫存在问题

2.2.1 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

陕西省地处中国中部偏西地区,中部地势较为平坦,南北部地形较为复杂,海拔高度、雨热资源和生态条件差异大,适合发展种植业和农林业,农作物种类、耕作栽培制度、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有苹果、花椒、猕猴桃、石榴、冬枣等特色农业,以秦岭为代表的山地森林覆盖率高,为中药材等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陕西省仍存在深度贫困和返贫的现象。和全国大部分农业省市相比,陕西省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较为不平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陕西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70.2 % 麦机收率87.8%,低于全国4.4个百分点;全省稻谷机耕率、机播率和机收率分别为53.1%、7.1%和53.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0.2、21.9和26.5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对扶贫工作的进行也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2.2 地方债务率居高不下

金融作为现代社会融资的重要媒介,主要是通过信贷实现的,而信贷的发展应有一定的界限,过快或过慢都会对现代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2015年精准扶贫实施之初,陕西省的负债率为245%,2016-2018年全省的债务率基本保持在268%,2019年债务率下降至105.56%,但仍超出国际警戒线。负债率是衡量地区债务风险的核心指标,其计算方式为:负债率=债务余额/CDP×100%,一般以60%为警戒线。陕西省在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关键阶段,对融资、借贷的需求量比较大,但过高的负债率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对金融扶贫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增加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高负债率还会影响陕西省政府的信用,地方债务率越高,风险就越高,各级银行对地方信用评级越低,在未来政府借贷时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基础建设一般是由政府承担,政府信贷受到阻碍后,陕西省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会下降,低迷的基础设施投资会对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普惠金融发展及金融精准扶贫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2.2.3 资源分配不均衡

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完成区域整体扶贫,主要面临的是深度贫困问题。我国深度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陕西省地处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深度贫困人口。中部平原和南北部区域资源分配不均衡,发展差距较大。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于发展农业,深度贫困地区往往处于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地方处在地质灾害频发地带,在一年内雨季山洪泥石流等问题多发、其他时间存在干旱问题,对扶贫工作和巩固脱贫成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 促进陕西省金融精准扶贫的建议

3.1 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扶贫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债务和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是银行业普遍重视的问题,会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金融业应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主动化解经济风险。一是要对债务的存量和增量、融资平台的准人进行实时监测,建立起全面的债务衡量指标体系,以减少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二是综合利用多种方法以化解产生的债务风险,如利用保债券凭证、资产证券化等创新的金融产品,进一步优化债务存量、化解债务风险。

3.2 加大信贷优惠力度

金融的字面含义是货币的融通,更深一层的含义可以解释为“货币运动和信用关系的集合”,现代经济中,信用的范畴是借贷行为,促进社会信用的发展和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动金融行业发展,因而金融精准扶贫应加大信贷的力度和可得性。农业的发展需要信用的扶持,银行信用作为信用体系的主体信用,应与农村农业厅等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加大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力度,在资金安全合理的基础上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如免收个人金融服务费;创新优质融资产品,扶持富硒茶、花椒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对贫困户、低保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及其成员等涉农小微主体专门开辟“線下+线上”贷款绿色通道;帮助农民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农产品销售,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给予免费信贷政策和不定期价格补贴等。

3.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基于普惠金融的特殊性,它比一般金融更加注重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但这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无限制地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动,而是为了帮助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等受益群体提升“造血功能”。因而普惠金融下的金融扶贫,不仅要帮助贫困人群改善贫困现状,也要坚持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发展可持续。

金融具有资源整合效应,可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基础建设“输血”“补充养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本支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领域存在巨额资金缺口。普惠金融可以借助储蓄、理财、债券、基金等工具,把贫困地区小额分散资金聚合起来,并通过金融机构融资、跨区域资金调剂等方式,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大额、长期、优惠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KABLANA A S K,Chhikara K S.A Theoretic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of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economic growth[J]. management&labourStudies,2013 (1-2).

[2]武丽娟,徐璋勇.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效应研究——基于4023户农户微观数据的断点回归[J].南方经浇2018 (os).

[3]张晴,龚亮普惠金融减贫异质效应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 (06).

[作者简介]韩笑(1994-),女,河南上蔡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金融扶贫普惠金融陕西省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江苏农村金融扶贫创新思路与对策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金融扶贫的具体实践及优化措施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县域扶贫问题研究
似“定”而非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