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0-12-16林萍

医疗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治疗仪宫颈癌下肢

林萍

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妇二科 (福建莆田 351100)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手术范围、创伤均较大,术中易对淋巴管及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术后并发症,若不能得到有效干预,可导致肺栓塞,造成呼吸困难、猝死等严重后果[1]。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是一种非介入性干预仪器,通过给予肢体持续循环的压力,增强血流灌注[2]。综合护理将护理程序系统化,整体协调一致,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DVT 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年龄30~69岁,平均(49.36±5.22)岁;癌症分期,Ⅰa期18例,Ⅰb期19例,Ⅱa期6例。对照组年龄31~69岁,平均(49.17±5.45)岁;癌症分期,Ⅰa期15例,Ⅰb期20例,Ⅱa期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宫颈癌早期,并采用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术前静脉彩超显示无DVT 发生。排除标准:存在血栓病史或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其他系统功能障碍;存在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术前健康教育、锻炼指导及术中穿着弹力袜,术后定期观察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并鼓励其及早下床活动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内容如下。(1)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术前3 d 开始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MK-400),将压力护套置于患者双侧下肢,调节压力旋钮至4~20 kPa,充气速度为3级,30 min/次,2次/d,连续使用至术后14 d;术中间隔60 min 充气1次,30 min/次。(2)综合护理: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DVT 发生的原因及风险,使其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嘱患者禁烟,避免尼古丁造成静脉收缩,影响血液循环,指导患者于床上进行足趾屈伸、外展,踝关节的背曲动作及股四头肌的舒张、收缩等运动,10 min/次,4次/d;术中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减少体位不当对血管造成的压迫,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以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静脉滴注;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后,协助其取去枕平卧位,持续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术后6 h 鼓励患者活动下肢,每15分钟进行1次腿部运动,每2小时进行1次翻身或按摩,并于患者膝下垫软枕,抬高腿部20°左右,促进腿部静脉回流,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肿胀、颜色、皮温等变化,定期测量腿围,若存在下肢压痛、周径变化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嘱家属对患者双下肢比目鱼肌、腓肠肌进行按摩,15 min/次,1次/d,用药或穿刺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尽可能选择上肢进行穿刺,以降低下肢静脉炎发生率。

1.3 临床评价

(1)凝血功能指标:干预后,检测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of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2)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2周下肢DVT 发生情况。(3)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从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2,重测效度为0.862,≤60分为不满意,61~89分为部分满意,≥90分为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部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

两组干预后APTT、P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IB、D-D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PT 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 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 为纤维蛋白原,D-D 为D-二聚体

组别 例数 APTT(s) PT(s) FIB(g/L) D-D(μg/L)对照组 43 33.14±2.69 12.29±0.54 5.40±1.13 368.75±70.62观察组 43 33.40±2.58 12.33±0.58 3.49±1.06 152.44±45.23 t 0.457 0.331 8.084 15..824 P 0.649 0.742 0.000 0.000

2.2 下肢DVT 发生情况

观察组下肢DVT 发生率为2.33%(1/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3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静脉淤血、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均是引发下肢DVT 的重要因素。手术往往会对患者血管、组织等造成创伤,激活机体凝血系统,使血液凝固性增高,同时宫颈癌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休息,导致下肢静脉血流减慢,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3]。

虽然常规术后护理通过多鼓励患者自主活动可以预防下肢DVT 的发生,但患者自主活动易拉扯伤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综合护理更注重护理措施的系统性、全面性及合理性,围绕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控制并发症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APTT、PT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IB、D-D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减少下肢DVT 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通过有序充放气,对肢体进行持续按压,加强下肢肌肉运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改善静脉淤血情况,降低下肢DVT 发生风险。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护理方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结合患者情况进行多方面护理,提升护理质量[4-5]。本研究将综合护理运用于患者围手术期,术前告知下肢DVT 的危害性,提升患者的重视程度与护理配合度,便于后续护理措施的有序实施;指导患者学习功能锻炼方法,利于增强术前肢体血液循环;术中避免血管压迫,限制止血药物的使用,从而尽量减少术中相关因素对下肢血液循环的影响,降低术后下肢DVT 发生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情况,并配合多种干预措施,促进术后下肢血液循环,及早缓解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降低血浆凝块发生率,减少血液淤积,预防下肢DVT 的发生。

综上所述,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综合护理可改善宫颈癌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下肢DVT 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治疗仪宫颈癌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