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 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

2020-12-16黄丽萍熊俊伟

医疗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黄丽萍,熊俊伟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 (江西丰城 331100)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骨折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尤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多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该术式能够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是由于多数老年患者自身机能衰退,常合并各类基础疾病,因此,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是麻醉师关注的重点。B 超引导下进行腰丛-坐骨神经系统阻滞具有精确定位、麻醉阻滞效果好、安全性高等特点,目前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本研究探讨B 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照盲选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9.13±5.37)岁;平均体重(63.4±3.3)kg;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冠心病13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2例,合并高血压9例。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0~78岁,平均(68.24±5.41)岁;平均体重(63.5±3.2)kg;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COPD 3例,合并高血压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手术指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均经X线及CT诊断确诊。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髋部病变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于手术前30 min 肌内注射10 mg 地西泮(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631,生产批号20161108)和0.5 mg 阿托品(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498,生产批号20161125),进入手术室后,立即开通静脉通道,并加强体征监测。

对照组开展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腰背部成弧形;穿刺点选择在腰椎L1-2间隙处,之后注入5 ml 2%利多卡因(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676,生产批号20161012),观察5 min,确认无不良反应后,持续缓慢注入10~15 ml 0.5%罗哌卡因(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53,生产批号20161021),麻醉平面维持在T10以下。

试验组采取B 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患者取侧卧位,运用B 超引导确定腰丛穿刺点,自腰椎L3-4处进行穿刺,确认针尖回抽后无血,注入5 ml 0.5%罗哌卡因,观察3 min,确认无不良反应后,持续缓慢注入15~20 ml 0.5%罗哌卡因;自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进行穿刺,至足背伸时,缓慢注入10~15 ml 0.5%罗哌卡因,麻醉平面维持在T10以下。

1.3 临床评价

(1)麻醉效果评价标准:无明显疼痛,肌肉程度完全,无疼痛为优;无明显疼痛症状,肌肉程度较差,对手术操作有影响为良;术中疼痛严重,不耐受手术,需更换麻醉方式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腰痛、尿潴留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试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5.192,aP=0.022

差组别 例数 优(例)良(例)(例)优良率(%)试验组 30 15 14 1 96.67a对照组 30 10 13 7 76.67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局麻药中毒现象,无神经损伤、血肿及感染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5%,具有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患者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患者年龄偏高,在围手术期极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或肺栓塞等严重病症[2]。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选择既满足手术需要又不会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功能的麻醉方法。

外周神经阻滞属于局部麻醉方式,不会严重抑制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比较适合于老年骨折患者的手术麻醉[3]。神经定位是影响神经阻滞效果的关键,将神经导管准确置入目标神经周围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神经、血管及周围结构的损伤,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麻醉效果[4]。硬膜外麻醉是以往临床针对骨折手术患者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简便、效果好等优点,但其麻醉操作具有盲目性,会不可避免地对患者的神经及脏器造成损伤[5]。

B 超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准确定位等优点,能够结合超声图像合理地调节针尖的深度和方向,并有效避免神经、血管的损伤[6];同时,在B 超引导下,还可有效观察局麻药在患者体内的扩散情况,以确保神经组织对药物完全吸收,从而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B 超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案,适合用于老年骨折手术患者。

综上所述,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手术中采取B 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方式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可提高麻醉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