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效果

2020-12-16王会婧

医疗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切术宫腔镜息肉

王会婧

天津市宝坻区妇产医院 (天津 301800)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不规律、白带异常等,若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宫腔环境造成影响,干扰受精卵着床,从而诱发不孕[1]。既往,临床多采用刮宫术治疗EMP 患者,通过刮匙等手术器械清除息肉组织,但该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会出现出血过多的现象,且易残留病灶,导致复发风险增加[2]。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宫腔镜技术被逐渐应用于EMP 患者的治疗中,宫腔镜下电切术操作简单,可通过环状电极切除息肉组织,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且疾病不易复发,但临床对于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仍有争议[3]。本研究旨在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MP 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EM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年龄23~51岁,平均(34.27±4.83)岁; 28例单发息肉,16例多发息肉;病程5~31个月,平均(22.35±3.69)个月。试验组年龄22~53岁,平均(34.36±4.84)岁;27例单发息肉,17例多发息肉;病程5~32个月,平均(22.41±3.6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阴道超声或宫腔镜诊断为EMP[4];近3个月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自身凝血系统缺陷;子宫畸形;伴随其他严重内科疾病;存在电切术禁忌证。

1.2 方法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于患者月经结束3~7 d 后进行手术,术前3 h 口服400 μg 米索前列醇(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68)。

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治疗:术前告知患者排空膀胱,于腰麻下进行手术;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后,铺好无菌巾单;待阴道及宫颈充分暴露后,测量宫腔深度,并选用8号扩宫棒辅助宫颈扩张,膨宫后,在宫腔镜下使用合适的刮匙清除息肉组织,之后吸净宫腔,最后全面检查确认清除干净后结束手术。

试验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患者体位、麻醉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消毒外阴、宫颈后,扩张宫颈,置入宫腔镜,观察息肉数量等具体信息,并对子宫息肉基底部进行定位,之后调整电切刀功率,设置为80 W,自根蒂部位切除,由于息肉组织表面存在较多血管,应在电凝血管后,再切除息肉;完全切除后仔细观察宫腔情况,并行电凝止血,待宫内压力降低后,结束手术。

两组均于术后5 d 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41),1片/d,用药3周后停药,于月经开始5 d 后继续用药,循环3个周期,并随访半年。

1.3 效果评价

(1)临床疗效:显效,患者月经量正常,经期规律,且经B 超复查宫腔无异常;有效,患者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且经B 超复查子宫内膜、卵泡逐渐恢复;无效,患者月经量无改善,仍存在月经不调,且经B 超检查出现异常;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恢复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记录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3)术后复发:随访半年,记录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月经量(ml) 子宫内膜厚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44 326.04±86.35 96.55±22.42 10.34±3.24 9.35±2.01对照组 44 325.71±87.19 142.62±31.75 10.56±3.38 6.79±1.58 t 0.018 7.862 0.312 6.642 P 0.986 0.000 0.756 0.000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半年,对照组出现8例复发,复发率为18.18%;试验组出现1例复发,复发率为2.27%;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14)。

3 讨论

EMP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认为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高、炎症反应、内分泌失调等关系密切[5]。当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内雌、孕激素受体失调后,内膜过度增生形成息肉,周围内膜亦呈息肉样增生,进而引发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EMP 生长在宫颈管或输卵管时,会堵塞输卵管,造成患者受孕困难,并且随着病情推移,息肉组织逐渐增大,导致受精卵更加难以着床,最终引发不孕。而结合EMP 所产生的危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可降低疾病对机体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既往,临床多采用传统刮宫术治疗EMP 患者,手术操作人员无法直接观察子宫内状况,多属于盲操,难以完全去除子宫内基底层息肉根蒂组织,易出现残留,致使复发率较高,且盲操下对子宫内膜组织伤害较大,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永久性不孕[6]。而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于宫腔镜引导下的妇科手术越来越多。借助宫腔镜视野可清晰显示患者宫腔内的情况,利于手术操作人员掌握息肉的形态、位置等信息,从而完整切除息肉组织,减少复发的可能性[7-8]。宫腔镜下电切术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手术方法,可弥补传统刮宫术的盲操等不足,但仍无法避免刮匙对子宫内膜造成的损伤,且刮匙难以完全刮除宫底、宫角等位置的息肉[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MP 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月经量,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孙宏和吴蕾[10]的研究显示,宫腔镜下电切术有利于改善EMP 患者的月经量,降低疾病复发率,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创伤小等特点,借助宫腔镜视野,可明确靶点,使用被动式电切环快速切除增生的息肉组织,更具针对性,对子宫内膜损伤更小;且该手术后子宫内膜恢复速度快,不影响正常受精卵着床。但临床操作时仍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且膨宫时应在患者承受范围内尽可能增大压力,使得内膜皱褶展平,充分暴露息肉组织。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可提高EMP 患者的临床疗效,加快子宫内膜恢复,改善月经量,降低疾病复发率。

猜你喜欢

切术宫腔镜息肉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肛裂缝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