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0-12-16严海兵

医疗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主钉髓内股骨

严海兵

如皋康慈医院骨科 (江苏如皋 226500)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是骨伤科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主要致病因素为外伤和骨质疏松,常见于老年患者。IFF 患者常合并股骨矩和粗隆后部的破坏和移位、粗隆内侧壁的皮质不完整等,难以完全复位,愈后易发生髋内翻等畸形[1]。目前,临床治疗IFF 患者的手术方法包括动力加压髋螺钉系统(dynamic hip screw system,DHS)、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roximal femoral nail system,PFN)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系统(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system,PFNA)等。对于IFF 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应遵循微创和有效等原则,最大限度保证围手术期的安全和术后的康复效果[2]。本研究探讨PFNA 治疗IFF 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IFF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IFF患者55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男37例,女18例;年龄46~83岁,平均(67.1±5.9)岁;病程1~6 d,平均(2.7±1.4)d;AO分型,A1型19例,A2型28例,A3型8例。试验组男36例,女19例;年龄47~82岁,平均(67.4±5.8)岁;病程1~6 d,平均(2.8±1.3)d;AO分型,A1型18例,A2型29例,A3型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术前行常规检查,多数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少数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对照组采用PFN 治疗:牵引复位后置入适宜的PFN 主钉,向股骨颈内钻入克氏针,阶梯钻扩孔,测深后分别拧入抗剪力主钉和防旋转钉;通过瞄准器向股骨中远端经皮拧入锁钉锁定主钉,最后拧入主钉近端尾帽;术后常规给予预防感染和对症治疗,并行功能锻炼。

试验组采用PFNA 治疗:在C 型臂X 线机下行闭合牵引复位,于患侧大粗隆上方行纵行切口,先钻入髓腔导针,并采用C 型臂X 线机透视确认位置良好;开孔扩髓后,沿着导针轻柔置入适宜的PFNA 主钉,并调整主钉的深度;在转子下方做小切口,安装侧方瞄准器,将螺旋刀片的导针钻入股骨头中,直达关节面下方1.0 cm 处,并采用C 型臂X 线机透视确认位置良好;测量并选择适宜的螺旋刀片,沿着导针轻轻敲打置入;再次采用C 型臂X 线机透视确认股骨颈和内固定的位置良好后,拧紧尾帽锁定螺旋刀片;通过瞄准器向股骨中远端经皮拧入锁钉锁定主钉,最后拧入主钉近端尾帽。

1.3 临床评价

(1)手术指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康复指标: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命质量越高;采用Harris 评分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佳。(3)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统计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褥疮、内固定松动、髋内翻和髋部疼痛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完全负重时间(周)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试验组 55 31.7±6.5a 178.5±14.6a 4.3±0.5a 9.7±0.8a对照组 55 46.3±8.4 248.3±26.9 5.4±0.6 10.6±0.9

2.2 康复指标

术前,两组的ADL 评分和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ADL 评分和Harr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分,±s)

表2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术后6 个月比较,aP<0.05;ADL 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组别 例数 ADL 评分 Harris 评分术前 术后6 个月 术前 术后6 个月试验组 55 32.64±4.52 74.75±6.13a 21.56±3.68 87.53±5.46a对照组 55 32.69±4.56 69.62±6.28 21.62±3.65 81.64±5.05

2.3 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PFN 由股骨近端髓内钉及股骨颈内抗剪力和防旋转两枚钉组成,在钻入股骨近端髓内钉后,先向股骨颈内钻入定位克氏针,再使用阶梯钻扩孔和测深,分别拧入两枚钉。但部分患者的骨折类型较为复杂,内侧壁骨皮质缺损较多,导致复位困难,钻入两枚钉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内固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术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探测和C 型臂X 线机检查[3]。而若患者的股骨前弓较大,钻入主钉时难度较高,为适应主钉规格可能需要多次扩髓和匹配,有时需要通过暴力打击才能完成固定,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量,术后可能会出现主钉变形、移位等情况,影响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进程。

PFNA 是由PFN 改进而来,髓内钉顶部设计为外翻6°的弧度,减少了扩大股骨近端髓腔的次数,便于髓内钉的置入;使用螺钉瞄准器和C 型臂X 线机的监视系统,增加了螺钉的定位精度,节省了手术时间,可避免反复扩髓和阶梯扩孔测深,减少了近端髓腔和髋部肌群的损伤,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利于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PFNA使用抗旋转螺旋刀片代替PFN 抗剪力主钉和防旋转副钉,在钻入前无需预先钻孔,减少了骨折的破坏和丢失;旋转翼与股骨颈内松质骨的接触面显著增大,提高了对股骨颈部的支持力和内固定的稳定性;螺旋刀片四边形的骨隧道代替传统的圆形骨隧道,不仅增加了抗旋转和抗剪力能力,还可通过填压骨质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有效防止股骨头部的变形和塌陷,提高髋关节的活动度,特别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和骨质疏松的患者;螺旋刀片具有较好的把持力和稳定性,使患者术后能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和下地康复锻炼,不仅可促进术后康复进程,提高髋关节的功能,还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张长青等[4]采用PFNA 治疗老年IFF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Harris 评分等指标均优于采用PFN 治疗的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ADL 评分和Harr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粗隆内、外侧壁皮质是否完整是导致复位失败和影响愈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内侧皮质的不稳定或缺失,会导致近端向外侧移位和髋关节的内翻,易致内固定突出或移位甚至断裂;外侧壁皮质主要是支撑近端头颈部的骨块向外下方的移位,对抗股骨干的内移和头颈部骨块的旋转与内翻,其完整性对固定术后的稳定性较为重要[5]。术前评估对于患者的预后很重要,X 线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CT 差,应尽量选择CT 进行术前评估。纠正内翻畸形的方法有两种:当后内侧壁的皮质相对较完整时,可采用外展状态下牵引然后再进行内旋,使骨折端能够相互嵌插衔接牢固,在维持牵引的状态下进行内收复位;严重粉碎性骨折时,先将患侧下肢轻度内收,使骨折的内翻角缩至最小,待主钉置入成功后再将患肢逐渐外展,并维持在外展位置入螺旋刀片和交锁螺钉。当骨折远端后侧下沉时,应先松开牵引使骨块分离,然后再次复位;也可使用骨钩或骨膜剥离器行后侧支撑,或使用克氏针行前缘临时固定及点状复位钳固定。

综上所述,采用PFNA 治疗IFF 患者具有近似微创、损伤小、内固定稳定、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和髋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点,已成为手术治疗IFF 患者的首选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术前应正确评估内、外侧壁皮质的完整性,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材料及规格,术中注重骨折的复位和纠正内翻畸形,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促进术后康复进程,提高髋关节的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主钉髓内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三种长度PFNA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创伤评估的研究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PFNA-II主钉长度对A1、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老年粗隆间骨折中亚洲型PFNA使用导针扩髓与否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