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16刘田叶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排石气滞血瘀

刘田 叶菁

(1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8 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2 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大多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由肾结石在排出时,停留在输尿管而形成的。其主要症状是疼痛及血尿,严重时可造成输尿管损伤、感染、梗阻,甚至恶性变,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有效缓解疼痛并促进结石排出是输尿管结石治疗的主要目的。近年来,导师采用健脾逐瘀汤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中医院结石病科门诊2018年10月~2020年1月接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9~65 岁,平均(39.63±2.53)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6 岁,平均(40.43±2.5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1]中输尿管结石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中气滞血瘀型尿石证诊断标准:主症,腰腹疼痛,或胀痛、刺痛,小便频数涩痛,尿中带血;次症,排尿中断,解时疼痛难忍,小腹坠胀,恶心,呕吐,汗出;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细。患者存在主症中任两项,次症中任一项,加之舌脉改变,即可辨证为气滞血瘀。(3)结石直径不大于0.8 cm。(4)难以自排的结石。(5)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输尿管口狭窄无法通过输尿管排石,输尿管畸形及有其他输尿管疾病患者;(2)有严重高血压病、心脏病或安置过心脏起搏器者;(3)妊娠或准备妊娠妇女;(4)对研究药物中的成分过敏者;(5)对症状表述模糊或不配合合作者。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1)健康指导:帮助患者认识输尿管结石的成因及治疗方案,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嗜好吃辛辣、生冷刺激食物,酒、碳酸饮料及过甜、过酸食物等;告知肥胖患者减肥很重要。告知患者服药后需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可达3000 ml,适当拍打腰部或适当运动,如跳跃、跑步等,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时,立即停止运动并且休息。(2)西药基础治疗:给予黄体酮注射液(国药准字H44020229)肌肉注射,20 mg/次,2 次/d,结石疼痛发作时连续使用3 d,以解痉止痛,扩张输尿管,促进结石排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疼痛时,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国药准字H41024221)塞肛对症止痛处理。血常规或尿常规提示有感染时适当使用抗生素。

1.3.2 治疗组 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脾逐瘀汤口服。方剂组成:金钱草30 g,海金沙15 g,鸡内金10 g,三七3 g,莪术6 g,茯苓10 g,薏苡仁10 g,泽泻6 g,陈皮10 g,枳壳10 g。每日1 剂,每日早晚饭后半小时用150 ml 开水冲泡温服。免煎颗粒由江西省中医院中药房提供。

1.3.3 对照组 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采用泌石通胶囊(国药准字Z20054873)口服治疗,2 粒/次,3 次/d。两组均以7 d 为一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后观察效果(原则上不间断治疗,但结石排出者可随时停止用药)。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主症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 分;次症排尿中断症状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 分;其余次症无计0 分,有计1 分;舌脉具体描述不计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临床综合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中医症候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排石疗效的评价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95%,X 线或彩超检查结石影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70%,X 线或彩超检查结石已有部分排出;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X 线或彩超检查结石位置明显下移;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减少30%以下,X线或彩超检查示结石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组别 n治疗组对照组303018.4311.980.0000.000 t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13.97±1.9413.87±1.83-0.2280.8212.07±3.505.36±4.073.3900.00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乏力,经询问,与其当日运动加量有关,第2 日症状自行缓解,因此未予停药和其他特殊处理。两组均未出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归属于中医学“石淋、沙淋”范畴[5],《诸病源候论》中记载:“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中藏经》[6]云:“虚伤真气,邪热渐深,又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说明输尿管结石病位在肾与膀胱,病机多认为是膀胱湿热之邪,下注化火,煎熬尿液,日久则凝结成砂石。输尿管结石的形成大多是由肾结石向外排出时受阻而停在输尿管所致。结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患者就诊时疾病病程日久,结石羁留,阻滞局部气血经络,主要呈现出气滞血瘀之征。结石形成后留于体内,结石就作为新的病因,一来影响气机的运行,气不行则血液运行不利,易形成血瘀;二来结石在体内易损伤机体经络,造成出血,产生血尿,日久形成血瘀。虽说肾虚膀胱湿热是疾病的主要病机,但气滞、血瘀可一直存在疾病发展过程的始终,气滞易致血瘀,血瘀易致气滞,如此反复易造成恶性循环[7]。结石停留在输尿管,容易造成肾积水,此也为瘀的表现。脾主运化,能将胃、小肠、大肠中部分水液经过三焦下输至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脾运化失常时,尿液生成减少,尿路冲刷减少,尿中杂质残留,久之形成结石。

排石治疗应秉承“有瘀血积塞住溺管者,宜先通”[8]之说,不应单单以为通淋排石、活血化瘀为“通”,疏理气机、健脾利水之法也谓之“通”,气行助瘀血得以消散,以利于结石的排出。导师运用自拟健脾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尿管结石,方中金钱草为君药,其性通利,善清热利尿、通淋排石,是治疗石淋之要药。臣以鸡内金、海金沙,海金沙主入膀胱、小肠经,尤以止尿道疼痛擅长,是治疗诸淋尿道涩痛之要药,助君药清热利湿通淋,并有止痛的功效;鸡内金健脾消食、通淋化石,《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到,鸡内金乃鸡之脾胃,其内的铜、铁、瓷、石皆能消化。佐以三七、莪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泽泻味咸,善走攻坚,利水渗湿之力著,使邪从小便去。枳壳、陈皮疏理气机,气助血行,为使药。全方共奏行气破血、健脾利水、排石通淋之效。导师认为为更好地促进结石排出,其一需要解除局部输尿管的粘连状态,其二需要有足够的力量来推动结石排出。三七、莪术活血化瘀之品,首先可以扩张血管,进而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结石部位的粘连,并有抑菌镇痛的作用;其次可以抑制肾纤维化,保护肾脏[9]。茯苓、薏苡仁、泽泻健脾利水之品,可以增加尿量;枳壳、陈皮理气之品,可以促进输尿管的蠕动,均可产生足够的推动力来促使结石排出。现代药理学认为,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而金钱草和海金沙均可以抑制草酸钙的形成[10~11],因此可以抑制尿路结石的形成,并且还可提高输尿管的压力,促进尿液的排出,进而增加尿量,产生足够的推动力促使结石的排出。鸡内金包含有多种化学成分[12],例如有类角蛋白、微量蛋白酶、胃激素等,可以与结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反应而使结石溶解,是软坚化石的良药。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健脾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可见采用健脾逐瘀汤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输尿管结石患者需及时进行检查并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结石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容易造成局部的粘连或梗阻,会提高治疗难度。导师认为输尿管结石证型以气滞血瘀居多,采用自拟健脾逐瘀汤治疗,疗效显著,排石效果好,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排石气滞血瘀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如何通过运动排出肾结石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联合体外物理振动排石与药物排石治疗<2.5 cm肾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话说血瘀证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