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临床价值
2020-12-16陈志朝
陈志朝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 郑州450048)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闭塞,造成冠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心肌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后期的最终阶段,冠心病是其主要病因之一[1]。冠心病患者在合并慢性心衰后,在各种危险因素下极易加重病情,疾病呈持续性进展,若未及时处理,极易导致患者死亡[2]。强心、利尿、扩血管是常规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基础方法,但仅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理想效果[3]。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心悸、胸痹”范畴,心阳虚损是心力衰竭的始动因素,故治疗宜益气温阳、扶正固表。本研究对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旨在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2 岁,平均(59.81±6.75)岁;心功能NYHA 分级:Ⅱ级31例,Ⅲ级19例;冠心病病程5~17年,平均(11.54±1.62)年。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5~72 岁,平均(60.13±6.74)岁;心功能NYHA 分级:Ⅱ级35例,Ⅲ级15例;冠心病病程5~18年,平均(12.05±1.65)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技术等综合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4]中慢性心衰标准相符;(2)心功能NHYA 分级Ⅱ~Ⅲ级;(3)无相关药物过敏史;(4)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2)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认知功能异常者;(3)合并非冠心病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者;(4)伴有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急性心肌梗死者;(5)存在恶性肿瘤病史者。剔除标准:研究期间主动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及时治疗基础病症,进行强心、利尿、抗感染、扩血管等基础对症治疗,纠正酸碱紊乱,控制血压。对照组选用洋地黄类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去除诱发因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即参附注射液(国药准字Z51020664)6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 次/d。两组连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心功能指标,采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以及心排血量(CO);(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血清炎症介质指标,即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10 min,3000 r/min,检测患者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运动耐力,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测定,即在平地上行走,记录其距离。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CI、C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CI、CO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CO(L/min)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LVEF(%)治疗前 治疗后CI[L/(min·m2)]治疗前 治疗后5050 tP 42.89±5.4143.18±5.450.2670.39556.85±4.6351.01±4.756.215<0.0013.09±0.313.11±0.330.3120.3785.34±0.484.75±0.456.341<0.0011.89±0.251.90±0.280.1880.4253.61±0.382.81±0.3411.094<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CRP、PCT、TNF-α 等炎症介质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PCT、TNF-α 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指标水平比较(±s)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5050 tP 9.12±2.499.09±2.450.0610.4763.15±0.684.97±1.249.100<0.00139.78±5.6840.62±5.720.7370.23113.54±2.8526.71±3.3625.167<0.0016.05±0.945.99±0.950.3170.3762.12±0.483.72±0.6713.727<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耐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6MW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WD 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耐力比较(m,±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耐力比较(m,±s)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505018.77012.033<0.001<0.001 t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216.95±38.54221.78±39.720.6170.269367.21±41.46318.79±40.895.880<0.001
3 讨论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甚至会诱发猝死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常规西医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因病情复杂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病症,临床治疗缺乏特异性,仅能控制病情,但对疾病进展、心功能恢复效果欠佳。参附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主要是从红参、黑附子中提取中药活性成分,其人参皂甙、乌头碱成分起到温阳益气、温通心阳的作用,方中人参可大补元气、益气补虚;附子有回阳救逆、温阳益气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人参总皂甙能够扩张机体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肌细胞钙含量,加强心肌细胞的修复;同时能提高心肌细胞β 受体的兴奋性,保留心肌细胞的正性肌力,减少线粒体的损伤,保护心肌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LVEF、CI、CO、6MWD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何艳丽[7]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LVEF(55.23±4.18)%高于对照组的(51.31±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提示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运动耐力。原因在于参附注射液具有温阳益气、温通心阳作用,可促进心肌收缩及心排血量,增强心肌细胞的搏动率,恢复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细胞炎症反应是冠心病慢性心衰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炎性水平与慢性心衰严重程度呈正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RP、PCT、TNF-α 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参附注射液能够降低机体炎症介质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积极促进意义。综上所述,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获得理想效果,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机体炎症介质表达,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