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深化军粮供应改革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2020-12-16刘艳
文/刘艳
重庆军供参加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
在军民融合新形势下,重庆市积极推动军粮供应体系的转型升级。坚持“为应战做好准备,为社会做好公益”的理念,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政治担当和服务意识,按照“一基地五中心”(即一个综合保障基地,五大区域配送中心)的整体布局,着力打造“保障部队、服务人民、军为民用、平战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军民融合应急保障服务体系。
一、重庆市军粮供应体系的经验做法
(一)推进设施建设,提高保障能力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坚持规划引领,以完善军粮综合保障体系、提升应急应战能力为目的,加快推进军粮供应军民融合“一基地五中心”(即一综合保障基地,五区域配送中心)的建设。
项目建成后,将集成品粮油仓储、副食品仓储、成品粮加工、主食加工、净菜加工、军粮应急保障、放心粮油配送为一体的重庆军粮应急综合保障网络,实现由单纯的政策性供应向军民兼容的市场化供应转变,逐步形成“平战结合、军民兼容、主副并进、以副补主”的军民融合格局。
(二)推动机构改革,加强人员培养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布防情况,对全市军供站点进行调研摸底,积极推动军供站点机构改革,以达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重点突出、功能完善、指挥灵便、保障高效”的布局规划。
在人员培养上,一方面,重庆市发展改革委要求军供站点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调整工作岗位,加强思想学习,调动全员积极性。老同志要保持奋发向上的心态,为年轻人作出榜样,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年轻人有晋升机会,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另一方面,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打通信息沟通渠道,让各军供站点纵向上能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横向上能促进站点间的经验学习。
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展示的重庆军供粮油产品 李雯雯/摄
(三)丰富军供产品,推动品牌建设
在军供产品开发上,以“精选放心粮油,确保粮油安全”为标准,一是积极接洽部分省市军供站或军供产品供应厂商,引进优质军供产品,如单兵食品、战斗口粮、自热食品、压缩饼干、军用罐头等;二是积极参加国内粮油贸易洽谈会、展销会等,既从活动中获得了经验,也在战略合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在西部投资洽谈会上与山西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引进山西杂粮的销售;三是通过市场调研,开发重庆军供品牌产品,目前已有重庆军供大米、小麦粉、食用油、小杂粮、罐头等产品;四是与饮食及物流企业签订应急应战保供协议,在快餐、食用油、生鲜、自热式米饭、豆制品等产品的生产和物流上,加强物资保障供应,完善了军供产品品种类型。
在军供品牌建设上,重庆市军粮中心积极探索保障部队供应和市场供应两不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注册了“戎穗”和“重庆军供”LOGO商标;打造“重庆军供”品牌形象,请专业设计团队打造“重庆军供”VI(视觉识别系统—品牌体系建设),完成“重庆军供”标识优化、包装袋设计、版权申请注册及品牌定位;通过“重庆军供进校园”“重庆军供服务退役军人”等活动,大大提升“重庆军供”品牌知名度。下一步,市军粮中心将逐步从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方面完成品牌梳理整合,提升创新能力,形成“重庆军供”品牌独有的精神气质。
(四)扩大供应范围,惠及更多军民
一是开设军供超市,促进军民融合发展,让市民吃到更多优质、平价的军供好粮油,享受军供品牌产品带来的便利。
二是以“军民融合军为民用,共筑校园食品安全”为主题,将军粮供应军民融合与关心下一代成长、保障食品安全有机结合,以江北区部分学校为试点,将学校纳入保障供应,按照“重庆军供”标准实施保质、保量、保价供应。
三是以“一朝保家卫国,终身军粮相伴”为主题,在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提出“重庆军供+军人服务站”的全新模式,让全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享受专属保障服务及专属优惠政策。
四是以“保家卫国我先行,食品安全有我在”为主题,凭借军粮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服务优势,与重庆市发展改革委、江北区政府、市国土局等5家市直机关达成合作,扩大重庆军供产品的服务对象,让更多的社会群体了解和体验重庆军供品牌和产品。
(五)承担社会责任,彰显军供价值
实施精准扶贫,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黑水镇达成战略合作的框架性协议,目前已对当地的农副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进行取样,其黑豆产品已通过“重庆军供”质量认证。下一步,将联合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对当地农产品资源进行考察开发,考察达标后将完成相关产品的品牌授权、推广及销售,真正实现长效精准扶贫。
开发“重庆军供”APP,整合服务资源,为军民获取服务提供便捷及优惠。包括与顺丰速递合作,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提供专属优惠,市民下载“重庆军供”APP,也可享受顺丰快递优惠;与律师事务所合作,为军民在军供政策、退伍军人政策等方面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与长安集团合作,为军民在车辆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与退伍军人事务局合作,共享更多的退伍军人政策。下一步,市军粮中心将进一步寻求更多优秀企事业单位联系合作,让全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通过“重庆军供”APP得到更全面的优惠福利。
二、对重庆市军粮供应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规范军供质量标准,完善军供质检体系
军供产品质量是军供产品的灵魂,关系到军民身体健康和军民融合的稳定发展,必须严把质量关口,消除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隐患。
建立军供质量标准。可联系市级有关部门,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规范重庆市军供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在相关信息平台上,共享质量标准信息。
完善军供质检体系。一方面,加强站点自检能力建设,配备常规的粮油检验设备;另一方面,委托重庆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等第三方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大对军供产品的外检。同时对军粮采购、进库、包装、出库、装卸等环节,层层把关,严格执行检验、登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建立军粮质量制度。制定军粮质量管理制度,作为军粮管理的标尺 ;建立军粮质量报告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军粮质量档案制度,如出库登记、军粮产品外检及自检情况、仓储检查情况等,保证质量追溯可查。
(二)集合全国优质产品,整合社会优质资源
军粮供应体系是保障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支撑,要真正使社会资源为军事后勤所用,紧贴军队改革,提供精准保障,并为应急应战做好准备。军供站点应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向部队提供什么、部队就只能选择什么的局面,为部队提供多样化、充足的后勤保障。
构建“大军供”概念,全面完善军民物资品种,在市场信息共享、区域联合采购、应急综合保供等方面提升军粮保障能力,用全国优质产品保障更多军民。一是集合全国军供体系已有的军供优质产品,促进全国军供产品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合作共进;二是探索优质产品源,开发重庆军供品牌产品;三是加强整合社会优质产品资源,形成可靠的保障能力。
打造军供服务平台,对接并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于一体。在军供产品上,发挥线上网络销售平台,以及线下集成品粮油仓库、放心粮油连锁店、军供体验馆、便民餐厅为一体的军供站的互动优势;在合作商产品引入上,制定准入标准,共享服务平台;在服务上,整合物流、餐饮、健康、政策、法律、财务、支付平台等服务资源,让军民通过服务平台获得更多便捷、优惠、高效的服务。
(三)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共建军民融合发展
重庆市现有的军粮供应站点为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在军民融合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除了推动军供站点体制改革外,可探索引入业绩优秀、信誉良好和具有共同目标追求的民间投资主体。考虑到军粮供应的政策性较强,与民营投资主体可主要采取战略合作或国有控股的方式,在产品生产、物流配送、应急动员、销售推广等方面合作共建,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助力军民融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