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头牛是家里的“顶梁柱”
——殷校见的脱贫故事

2020-12-24谢志刚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养牛头牛病痛

文/谢志刚

我是2019年9月到安徽省阜南县盛郢村任第一书记的,贫困群众自立更生、摆脱贫困的故事时常感动着我,尤其是殷校见的故事。

殷校见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一个50岁左右中年男子,中等身材,皮肤黝黑,不善言辞,脸上流露出农村人典型的朴实和憨厚,开口说话时才发现他的声音很低、语速很慢,甚至有时还略显呆滞。“唉!这都几年前那场病闹的,要不现在身体也不会这个样子……”他解释说。

殷校见一家三口人,夫妻二人平时靠种2亩多地为生,农闲时外出务工补贴家用,供儿子读高中,日子虽说紧巴倒也还过得去。2016年,殷校见突发脑血栓,虽经过治疗,但留下了后遗症,走路不平衡,体力活、重活干不了。“在农村不能干活就是要了命了,没有经济来源,这个家就塌了!”殷校见说。病痛的折磨让他几度想到死,比身体病痛更严重的是精神打击、心理压力。小儿子读书也没了动力,有时还想辍学外出打工,一家人度日艰难。盛郢村村委会了解到他的情况后,2017年给他申报了贫困户,驻村工作队经常上门找他谈心聊天,想方设法帮他尽快从贫困和病痛中走出来。看到他身体恢复得不错,还能干点农活后,村里决定帮他发展养殖业。

“养牛?哪里有本钱买牛啊!”殷校见听说让他养牛后,第一反应就是这句话。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反复给他讲解国家扶贫政策后,殷校见终于答应了。村干部帮他跑银行申请了无偿使用的小额扶贫贷款,一头大黄牛牵回来了。“就是这头!它可是我们家的大功臣,家里所有开销全指望它呢!”殷校见指着那头大黄牛露出了笑容。他把牛看得比他自己的命都重要,每天都会割最新鲜的草料喂它,有时也会赶到河滩放牧,每天夜里都要起来看好几次。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这头牛当年就产下一个小牛仔,政府每年还会给每个养牛户补贴3000多元,家里当年就增加了1万多元的收入。养牛让殷校见又重新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前进动力,病也一天天好起来。

三年来,殷校见的牛从之前的一头变成了现在的五头,“最多时有六头呢,家里人担心我的身体,不让我养那么多。”他说。去年,殷校见卖掉两头挣了近3万元,他的小儿子也参军入伍了,殷校见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全家人看到希望了,自己的干劲更足了,这在生病那段时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2019年底,殷校见成功摘掉了贫困户帽子,拿到了“脱贫光荣证”这个大红本。“这头大黄牛以后我得好好养着,它可是我们全家人的‘顶梁柱’。”殷校见自豪地说。

不久前,我正好遇到放牛回来的殷校见,他精神很好、气色不错,完全看不出他以前是个病人。他说:“现在定期检查、定期吃药,身体恢复得很好,现在看病吃药国家能给报销90%以上,这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咱农民过上好日子喽!”

猜你喜欢

养牛头牛病痛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体味病痛
天上有头牛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我的初心,就是为群众解除病痛——路生梅在陕北的50年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三头牛
我必须爱一个真实的人